周三給大家寫了篇,如何在衰退期調整心態的文章。
《趨勢已定!國家衰退期如何破局?》
但偏偏有很多不安分的同學,最想聽我聊這個話題:
那咱今天就班門弄斧,跟大家分享些我身邊看到的。
能在經濟長衰退中,實現個人財富自由的賺錢機會。
首先,我必須在文章開頭,打破大家固有的認知誤區。在宏觀經濟學中,「衰退」這個詞其實不是個負面辭彙。它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是宏觀經濟周期的一個階段。代表著由不理性消費投資,造成的經濟畸形繁榮過後。階段性產能過剩商品存貨,市場預期反轉和信心崩潰。
衰退不是一件純粹的壞事,因為市場機制會發揮作用。用危機、競爭、總消費下降,快速出清淘汰落後事物。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前幾天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你跟大佬的差距,只有在衰退期之中才會被大幅縮小。只要你做對了一些事情,歌利亞巨人也並非不能流血。
所以在今天文章里,我會給老伴兒們拋出幾個大方向。希望大家都能開動小腦筋,從以下這些搞錢案例之中。找到跟自己能力圈最契合,最有機會搞成的賺錢方案。
第一個案例,我願意稱之為,普通人消費習慣的遷移。我經常能看到很多創業導師,想教大家去賺富人的錢。但尷尬的問題是,創業導師不是富人,你也不是富人。你們都不理解有錢人需求是啥,憑啥能賺到人家的錢?
大家最大的優勢,其實是身為基數最大的普通打工人。因為你自己足夠窮,全天下有很多一樣的普通人同類。你只要足夠了解自己,就有機會做無數普通人的生意。
那普通人在衰退期中,消費習慣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呢?
很多人可能會說消費降級,我覺得這個詞非常不準確。大家觀察一下自己,和身邊的普通人小夥伴就會發現。有人一方面,精心的計算著美團餓了么滴滴的優惠券。另一方面又願意,排隊買小几十一杯的茶顏霸王茶姬。還有人抱著蜜雪冰城,和4塊錢一瓶的冰紅茶噸噸噸。
在另一邊,轉身買起上千元的萬代模型眼都不眨一下。普通人不是只省錢,而是把有限的錢堆在核心需求上。在核心需求之外,誰能提供廉價、性價比最高的慰藉。誰就能從他們身上賺錢,風口的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給大家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在小紅書認識一位姐姐。她沒讀過啥書,只考過個含金量較低的高級營養師。日常在小紅書上分享各類果茶配方,攢了一些粉絲。在跟粉絲的交流中發現,很多人有配方不知道咋買。比如酸梅湯里的陳皮和烏梅,你不識貨很容易被坑。還有些店是批發走量的,一次買好幾斤根本吃不完。於是她就開始自己做配料包,賣給這些忠實老粉絲。
只要質量還算良心,用戶是會自發幫你推廣擴散的。200元4斤的配料包,成本加上人工不超過35元。看起來非常智商稅對吧?實際上4斤足有20付茶料。一付夠煮3升酸梅湯,差不多能夠全家人喝一天。
大家在外邊買這種茶飲,一升賣你20塊不過分吧。只需要幾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買到簡單平替的幸福。
這個品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搭上的自己熬煮的時間。但普通人最不值錢的就是時間,需求是不是對上了。
這個案例大家還可以拓展到,各種水果凍乾和冰棒。核心在於幫普通人花時間省錢,獲得高性價比的慰藉。
第二個案例,大家可能沒想過,叫基礎設施的補充。前兩年有條新聞,說美國俄亥俄州的火車脫軌側翻。裝載高危化工品的車廂破損,造成大面積環境污染。
問題出在當地財政沒錢,鐵軌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咱們社會主義國家,尤其鐵路,肯定不會出這種事。
但同時我在想一個問題,那些民間基礎設施怎麼辦?國家衰退期的標誌,就是基礎設施老化沒錢去翻修。目前的大環境,肯定不支持房地產再來一輪大牛市。
這意味著,大家現在住的居民樓,肯定會逐年老化。動輒十幾二十幾層的建築物,也不太可能再改建了。那這些樓的水電管網電梯老化,肯定會是個大問題。住過這種老樓的都知道,水管放出來都是金屬銹跡。
這樣的水肯定是喝不了的,燒水壺用久了也一層銹。這個問題好解決,買大桶水或者裝直飲凈水器就行。現在很多商家,都是在老小區低價/免費安裝凈水器。只要濾芯的使用周期比買大桶水便宜,就有人買單。
尤其很多老人不捨得買水,子女還是裝直飲更放心。比喝水這個問題更大的,其實是電路系統的老化。沒電不僅燒不了水,很多地方沒暖氣冬天要凍死人。
去年我跟凌凌漆回武漢,去各個學校校舍故地重遊。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校宿舍開始晚十點半限電。不僅是上世紀的老宿舍,很多新建的宿舍也開始了。
因為地方財政缺錢,沒餘裕給高校撥款翻修宿舍。別說高功率電器,夏天連空調風扇晚上都開不了。
然後我們就在學校周圍,發現有人做這個生意。大家都知道,近年來有很多做電車充電樁生意的。這個生意很看地段,一年到頭其實就賺個辛苦錢。
腦子活的老闆,就會在大學城附近出租移動電源。
當地大學8人間限電300w,985都要限電660w。他們就出租8度電的小模塊,給學生晚上吹空調。用完了第二天直接帶去停車場,2小時就能充滿。
一個模塊十幾斤重,力氣大的同學一個人就能搬。吹到空調的學生,就會給周圍沒得吹空調的炫耀。口口相傳,一下就推廣開來,充電樁就不閑置啦。
還有學校門口美食街的小販,用高功率電炸爐的。一晚上就能用幾十度電,老闆就會人工送電池換。
這種生意不會大富大貴,但個人財富自由肯定夠了。
隨著衰退長期化,很多地方財政收入可能繼續惡化。這種吃基礎設施補充的賺錢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多。
馬路上海康和大華的攝像頭,使用壽命也就10年。如果經濟下行,治安力量變弱,個人安防也會很火。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去想,會發現很多新的賺錢機會。
其實說到底,下行期和上升期的賺錢邏輯都一樣。無非是發現新的需求,然後想辦法滿足這些需求。我今天聊到的下行期風口,圍繞都著幾個共同點:
1. 幫普通人花時間省錢,提供高性價比的慰藉。
2. 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中,找填坑補缺的機會。
但除了這些之外,還存在很多高門檻的賺錢風口。例如很多企業在重新梳理供應鏈,改變物流途徑。很多廠子和倉儲,都在往內地遷移降低生產成本。
如果你家有人脈,可以在新倉儲拿地搞個製冰廠。或者在物流集散地附近做直播電商,都是好生意。
但問題是我沒那麼厲害,大家也沒這麼硬的背景。咱們註定只能在大環境的夾縫中,賺上點辛苦錢。
所以對於那些,想要在下行期改善生活的小夥伴。我能給的建議就是,瞄準億萬普通人的生活變遷。
撓頭想不到方案沒關係,多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你生活的痛點,大概率是世上億萬普通人的痛點。梳理好當下中國,能夠被你使用的基礎設施便利。
例如優質的互聯網平台,便宜便捷的大物流體系。攢出一個能夠滿足,普通人新生活需求的小生意。在變化中積累,能讓你在下個復甦期翻身的資本。
這也是我們給明年定下的口號:賺慢錢,不踩雷。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濁兮可以濯吾足。
無論大道如何艱澀,願我們都能找到屬意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