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美國及其盟友對華半導體產品封鎖日益瘋狂,在2020年至2021年,中國啟動了大規模晶元企業建設,並從荷蘭與日本進口量大量的光刻機,加上上海相關企業製造的光刻機,中國一年就增加了超過100台的光刻機。另外,中國在2021年又增加了10多家晶元企業,這一切導致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生了重大轉折。
上述的情況說明,從2022年開始,初步具備強大晶元生產能力的中國,不但已經突出重圍,同時還開始在晶元戰場上吹響了反攻的衝鋒號。觀察者網日前援引專家的話報道稱,預計今年底之前,中國晶元的自給率可以達到25%,明年可能會達到35%。預計到了2025年,中國晶元自給率達到50%沒有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會衝到70%的高度。如果將時間再往後推移,中國成為國際上半導體產品、製造設備和原材料超級大國,未來已不再是夢。
隨著中國光刻機和半導體製造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國際上將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對美日韓等半導體製造大國而言,將有可能就是一場噩夢。如果說在2020年前中國在半導體供應方面,還需要仰人鼻息的話,那麼到了2025年,基本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再往後,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上,或許就可以俯視對手了。
相比於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高歌猛進,美日韓等國的半導體行業,卻因對華出口銳減,正在經歷一場寒冬。受中國晶元自給率飆升的影響,國際晶元行業卻是一片哀鴻遍野。目前,美韓和台灣地區的晶元製造商,業績都出現大幅度的下降,而且這種狀況還會一直持續下去。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晶元市場總額為3000億美元,當中國晶元自給率達到70%之後,就意味著美日韓將會失去至少2000億美元的市場。
隨著中國晶元進口市場不斷萎縮,美國不久前已經解禁大部分晶元對華出口的限制,僅剩一小部分所謂「高端晶元」仍藏著掖著不肯出口。美國此舉,就是希望在中國晶元自給率達到70%之前,盡最大可能在中國晶元市場上多分幾杯羹。顯然,隨著華為公司推出搭載中國自產高端晶元的手機之後,估計用不了多久,美國在高端晶元對華出口防線,遲早都會失守。畢竟,美國企業再不趁最後的機會多賣中國一些晶元,估計今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看到美國老大對華晶元出口管制防線失守後,日韓兩個附庸也坐不住了。面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快速崛起的衝擊波,兩國不得不緊急制定新政策,確保其半導體行業不會在這股衝擊波中被衝垮。據媒體報道,韓國政府日前表示,將不遺餘力地通過減稅和其他財政政策支持本土晶元行業。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日前也宣布一項經濟刺激制裁,其中就包括通過減稅來刺激國內半導體行業生產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隨著全球性經濟衰退的持續,國際半導體市場需求萎縮的局面也難以扭轉。與美國本土晶元市場需求量較大不同,日韓兩國晶元行業需要靠增加出口來維持其研發和生產需求。現如今,隨著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崛起,日韓兩國在失去中國市場更多份額的同時,在國際市場上還將增加一個強勁對手。當然,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的興起,無疑讓日韓看到了新的希望,這也就是兩國繼續在半導體行業生產方面下重注的主要原因。
顯然,面對中國這個新興的強勁對手,日韓兩國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因此,日韓兩國在這時候出台針對本國半導體行業的減稅政策,就是在尋求自保的同時,也將賭注押在未來人工智慧行業晶元需求方面。不過,與中美這樣的科技和經濟大國相比,日韓兩國再怎麼折騰,但在未來的半導體市場中,或許只能兩個大國的夾縫中尋求生存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