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等不及業績引爆點。
8月30日,寒武紀發布半年報。經濟報告顯示,寒武紀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下降33.37%;凈利潤-5.45億元,凈利潤-6.4億元,延續此前虧損。僅看第二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為3918萬元,環比下降48%;凈利潤為-2.9億元,較上季度增長13.6%。
自2020年IPO以來,寒武紀三年累計虧損30.6億元,是同期營業收入的1.5倍!
對於這次的表演,你有什麼看法呢?
公平地說,寒武紀的損失是可以預料的。這是因為寒武紀所處的晶元產業決定了這是一個研發投入特別高的領域。由於營業收入無法覆蓋研發成本,研發工資高昂,實現盈利可能不現實。一個實用的幻想。
不過,營業收入的降幅超出了市場預期。
事實上,2019年以來,寒武紀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環比正值,且均大幅增長。但今年二季度卻大幅下滑,這是非常不合理的。這是什麼意思?這表明公司二季度銷售出現較大困難。
眾所周知,寒武紀的主要產品線是雲產品線、邊緣產品線、IP授權和軟體。對於收入下降,官方解釋如下:
「受供應鏈影響的公司上半年調整了銷售策略,優先服務毛利率較高、資信較好的客戶,這也是本期營業收入下降的原因。」
換句話說,公司選擇保的是毛利而不是營收!
然而,我們認為這種解釋有些站不住腳,因為幾乎任何收益遞減的公司都可以作為這一原因的解釋。
也許另一種解釋更有說服力:
「在雲智能計算市場和智能計算邊緣市場,目前市場份額主要被NVIDIA等公司佔據;在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市場,基於NVIDIA GPU產品的集群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從產業鏈架構來看,公司自研核心系統軟體平台的生態完善程度與NVIDIA還有一定差距。
這也是事實。
今年第二季度,英偉達營業收入為135億美元,環比增長87.8%;凈利潤61.89億美元,環比增長200%。
它的意義是什麼?
在全球企業從通用計算轉向加速計算和基於製造的人工智慧的推動下,人工智慧晶元的需求猛增。總之,這個行業是個好行業,景氣度很高,但公司卻不是!
對於寒武紀,廣發證券的觀點或許反映了市場的普遍預期:
「在英偉達AI晶元對華出口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寒武紀為代表的國產化系統軟體需求大幅增長。國內AI晶元廠商擁有自主研發、自主迭代和更具備長期運行能力的AI計算平台。 -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
換句話說,即使我們做不到,但作為「我們家的兒子」,我們始終只有期待!
只是可惜,資本市場對寒武紀的期待理論上應該從它掐脖子的那一天開始。但從目前來看,這個臨界點似乎還沒有到來。
同日,寒武紀發布股份回購公告,擬在未來六個月內回購公司股票,回購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
至於回購金額,只是一個姿態。畢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寒武紀比誰都更缺錢。而且,不排除這種壓力來自於機構。
今年4月,寒武紀完成上市後首筆私募投資,金額16.72億元。獲得財通基金、USB AG、中金公司、銀河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投資。定增價格121.1億元。
按最高價計算,參與定增的機構最高浮盈一度突破100%,達到114%。可以看出他們賺了很多錢。但截至8月30日,賬面浮盈僅剩32%。隨著近兩個月解禁條件即將達成,預計當局對股價的關注將比現在更加關注。
你認為如果禁令到期後真的解除,當局會急著出逃嗎?
僅在頭條號發布,其他平台均為搬運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