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石油公司 (US Oil) 在20世紀50年代初,巴菲特開始購買美國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成本約為$39美元。最終,他在1958年將其股票出售,獲得了約$1,900萬美元的利潤。這次投資教育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即購買低估值的股票,並長期持有。
- 肯塔基炸雞 (Kentucky Fried Chicken) 巴菲特於1964年購買了肯塔基炸雞股票,每股成本約為$7.60美元。不到一年時間,其價格就上漲到了$16美元。最終,巴菲特將其股票出售,獲得了約$2,100萬美元的利潤。這次投資強化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並讓他認識到「品牌力量」在股票投資中的重要性。
- 美國快餐公司 (McDonald's) 在20世紀80年代初,巴菲特開始購買麥當勞公司的股票。1985年,他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麥當勞公司9.2%的股份,每股成本約為$14.14美元。到了1990年代,這個投資已經增長了大約40倍,每股價值超過$500美元。這次投資再次證明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並強調了重要性「持久優勢」(moat)在公司中的價值。
-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1971年,巴菲特花費了約$470萬美元購買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到1973年,他已經持有該公司的45%的股份,每股成本約為$16.88美元。最終,巴菲特將其股票出售,獲得了約$1.1億美元的利潤。這次投資讓巴菲特認識到了品牌和知名度在媒體公司中的價值。
- 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在20世紀60年代,巴菲特開始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他的投資已經增長了約100倍,使巴菲特成為了該公司的最大股東。最終,他在2005年將其股票出售,獲得了約$2.6億美元的利潤。這次投資強化了巴菲特的「螞蟻理念」,即小而精的投資策略,並讓他認識到「市場佔有率」在交易所中的重要性。
- 美國航空 (American Airlines) 在2016年,巴菲特購買了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投資額達到了$10億美元。這次投資是巴菲特在航空業的首次嘗試。到2019年,他已經獲得了$1.27億美元的利潤。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航空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巴菲特不得不在2020年出售了該股票,並損失了約$2.5億美元。這次投資再次說明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 可口可樂 (Coca-Cola) 在1988年,巴菲特開始購買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每股成本約為$3.25美元。到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持有可口可樂公司的8.4%的股份,市值超過了$110億美元。這次投資再次強調了巴菲特的「持久優勢」理念,即購買具有品牌力量和廣泛消費者基礎的公司。
-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在2011年,巴菲特購買了美國銀行的優先股和認股權證,投資額達到了$50億美元。到2020年,巴菲特已經獲得了$4.1億美元的年息收益,使他成為美國銀行最大的股東之一。這次投資證明了巴菲特的「信任」理念,即購買被低估的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
- 美國國債 (US Treasury Bonds) 儘管巴菲特的大多數投資都是股票,但他也在美國國債市場上表現出色。在20世紀80年代,他花費了$45億美元購買30年期的美國國債。到2008年,這筆投資已經增長了約60倍,價值超過了$260億美元。這次投資再次證明了巴菲特的「持久優勢」理念,並強調了重要性「保守」投資策略。
- 庫克公司 (Kraft Heinz)在2015年,巴菲特和3G資本合作,收購了食品巨頭庫克公司(Kraft Heinz),投資額達到了$460億美元。然而,由於業績不佳和財務醜聞,該公司股價下跌,使巴菲特的投資蒙受了巨大損失。截至2021年,巴菲特已經損失了約$32億美元。這次投資證明了巴菲特的「伴侶投資」理念的危險性,即在一些情況下,與其他投資者聯合投資並不一定是明智之舉。
這些投資實例為我們提供了巴菲特的投資思路和策略的啟示。首先,他注重長期投資,並且善於發現具有長期優勢和持久價值的公司。其次,他強調投資風險管理,並且保持「保守」的投資策略。此外,他注重買入時機,並且願意在低估公司的時候大舉買入。最後,他強調獨立思考,並且擁有獨特的投資理念和風格,避免跟隨市場熱點和媒體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