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奔流向海,蒼龍或躍在淵。
順德龍江,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產業重鎮。西江、北江掠鎮而過,錦屏山、龍峰山、大金山巍然矗立。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見慣了「風高浪急」,經歷過「驚濤駭浪」。

2022年,龍江以73.8平方公里的土地,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131億元。今天,外部環境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恰是龍江破局騰飛的關鍵期。近日發布的龍江「高質量發展2025願景」提出,三年後規上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建成全球高端傢具產業中心、「山水連城」格局呈現。
越是美好的願景越不可能自動實現。對龍江來說,「或躍在淵」的含義,就是可能一飛衝天,也可能繼續按部就班、保守發展。
如何更上一層樓,實現「飛龍在天」?
當下,龍江還不完美,最重要、最迫切也正在努力解決的是四組矛盾,新與老、「二」與「三」、產與城、內與外。所謂不完美、矛盾,都不是貶義詞,就是龍江的潛力和空間所在,是發展的內在動力所在。
新與老,就是在製造業中,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的矛盾關係。所有人對龍江的傳統優勢產業都非常熟悉,「一條管、一顆果仁、一塊木頭」。
但是在傳統優勢產業本身的增長「天花板」越來越明顯的當下,龍江要做的就是兩件事。一是針對「老三樣」,加快通過園區改造、企業整合、補鏈強鏈以及數字化升級等方式,去盡量「抬高」天花板。
二就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具體而言,龍江側重的新興產業即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裝備、生命科學「新三樣」。目前,海天華南總部基地、弘亞數控製造基地等項目正陸續建設、投產,區鎮國資聯手打造的生命科學科技產業園即將動工。

龍江正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裝備、生命科學「新三樣」。圖為大壩工業區新建的裝備製造業項目。
當前,龍江新興產業還未大規模出成果、傳統產業還未能全面轉型升級,與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支撐較弱也密不可分。「二」與「三」,就是第二產業尤其製造業,與第三產業即服務業之間的矛盾關係。
據統計,服務業占龍江GDP的比重僅有33.2%,並在全區排名第七。這與龍江因為製造業發達而形成的人多、車多、市場主體多的商圈現狀並不匹配,可以說是「旺丁不旺財」。
沒有優質的服務業,製造業沉澱下來的人流、車流和市場主體都難以轉化為更高的經濟增量。龍江急需做的,就是提振服務業發展水平。今年,龍江提出「穩一、優二、提三」的戰略。這其中的「提三」有哪些具體做法,值得期待。
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矛盾關係,實際上是更深層次的產與城矛盾關係顯現。龍江有沒有那麼多高品質的城市硬體、公共配套,來滿足服務業的發展需求?滿足高端製造業的人才需求?
因應這一問題,從去年開始,龍江就著力打造順德西部公共中心,並啟動打造「山水連城」新格局。龍江期待打開以生態驅動、產城融合,打造「山水連城」的城市新格局,成為全新生活方式的引領者、灣區一流的山水城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魅力之都。

從去年開始,龍江就著力打造順德西部公共中心,並啟動打造「山水連城」新格局。
事實上,有產無城、多產少城或者強產弱城,是大多數珠三角小鎮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的階段,幾乎是必然。其出現的原因就在於,龍江始終是一個小鎮,而且並不屬於市級或區級的中心城區,資源和發展手段都受到很大制約。
這就是內與外的矛盾關係,反映著龍江城市發展的野心與有限的城市空間、區位的不匹配,必須向外借力借勢。
如何處理對外的關係?近者悅、遠者來,是不變的法則。對於近者,今年龍江明確提出主動接受三龍灣科技城輻射,按產城融合理念,打造作為三龍灣科技城產業延伸區的「三龍灣龍江匯」。對於遠者,龍江則從交通等方面入手,提升龍江樞紐站能級等。未來,龍江將不只是的龍江的龍江、順德的龍江,更是大灣區的龍江,乃至世界的龍江。
四組矛盾,實際上就是四個機會。從新與老到「二」與「三」,再到產與城、內與外,四組矛盾層層相進。在這四個問題上同步發力,將是龍江穿越時代迷霧、實現「高質量發展2025願景」的關鍵,無懼前方的任何艱難險阻乃至驚濤駭浪。
未來,一個山水連城的龍江,也是產業價值連城的龍江,必會從「或躍在淵」實現「飛龍在天」,寫下一篇新的「連城訣」。
【評論員】熊程
【製圖】張艷青
龍江鎮供圖
更多閱讀:
聚焦2023年順德兩會
【作者】 熊程;張艷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