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市場漲得特別不錯,11月這輪反彈下來,港股幾大主流指數漲幅都不小,恒生指數反彈了36%,恒生國企反彈了39%,恒生科技反彈了61%,雖然從反彈幅度上看是不小,但是大家應該都知道漲跌幅不匹配的數學問題,指數跌得越多,反彈額外需要的漲幅就越多,如果我們拉長周期,從2021年2月份的高點算起,恒生指數至今仍下跌-36%,恒生國企跌幅-44%,恒生科技跌幅更是高達-60%,所以反彈雖猛,但頂多算回到了半山腰,離山頂還遠著。
復盤本輪港股反彈,主要有三個原因:
(1)跌得多了,超跌反彈
超跌反彈是堂主認為最主要的動因。復盤幾次港股的熊市:
2007年11月-2009年2月,港股在1年3個月的時間累計下跌60%,
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港股9個月時間下跌32%,
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港股在2年3個月時間裡累計下跌30%。
而2021年至今本輪的下跌雖然時間上不是最久的,但最大50%的跌幅,意味著這是繼2008年次貸危機後,港股最大的熊市。
(2)主題行業的復甦
以最近兩個月的反彈力度衡量,港股領漲的板塊主要是生物醫藥、科技互聯網、房地產。
恒生行業指數今年表現
醫療保健板塊是港股最先反彈的板塊,從10月初就開始啟動,新冠疫情常態化管控後,居民至少在疫苗接種、常規藥物儲備、線上問診三大方面有持續增長的需求,這將是相關葯企持續穩定的業績來源。
科技互聯網的行情緊隨其後,互聯網平台經濟的常態化監管態度早在4月就已確立,但恒生科技在11月份才觸底反彈,堂主認為標誌性的事件還是11月初騰訊和聯通合資設立公司的消息,意味著常態化監管由政策文件正式過渡到經濟活動。
房地產板塊則於11月初觸底反彈,房地產板塊的行情主要由內房股帶動,雙十一發布的地產十六條標誌著房地產正式進入全面寬鬆時代,隨之而來的則是解決了資金問題的民營房企全面觸底反彈,漲幅普遍在一到兩倍之間。
(3)美國加息
12月15日凌晨結束的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如約加息50bp,使得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上調至4.25%-4.5%。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2023年還將加息75bp,目標利率最高會達到5%-5.25%,而後進入降息通道。
這意味著,美國的加息進程已經完成了超過80%,明年加息將不再是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主要矛盾。
在加息結果公布後,昨天的美股只是微跌0.6%,美債和黃金也波瀾不驚,這足以證明市場不再視美國加息為「頭號利空」。
明年行情怎麼看?
首先,穩定的內外部環境是港股向好的基礎。2023年無論是國內和國外的主旋律都是「回血」,從疫後重建中回血,從通脹壓力中回血,整體各國將是合作大於對抗,有利於重鑄香港市場的信心。
此外,香港是個機構為主的市場,約85%的交易被機構把持,關注機構的動作對港股的發展有著重要參考意義。
香港聯交所交易結構
今年,代表內地機構資金的南向資金還是保持不錯的流入態勢,前11個月均保持正流入。而且剛過去10和11月份,南下資金分別流入738億和502億,月度流入金額分別排第一和第三,機構用腳投票看好2023年的港股。
外資也是一致看多港股。
11月以來,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凈增持了189億港股,瑞銀(UBS)增持了144億港股。
對比下看2021年2月到今年10月的數據,摩根大通累積減持了378億港股,瑞銀累積減持了274億港股……
相當於一個多月就把過去2年拋售籌碼的一半接回來了。
最後來看下估值的情況。
恒生指數估值情況
目前恒生指數9.65倍的市盈率,處於歷史31%分位,不高不低,離估值底部已經有一定距離,但談高估也為時尚早。
堂主覺得港股市場的估值彈性並不高,恒生指數從估值底部7.45倍到最大值14.93倍,也就1倍的空間,遠不如成長指數動輒幾倍的估值彈性。
所以目前港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將告一段落,未來如何發展,主要還靠港股自身的盈利和相關政策驅動,這意味著市場將走向分化,而不是11月那樣的普漲行情。
我們還可以判斷下A股和港股未來的相對走勢。
恒生AH溢價指數衡量的是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企業的價格比,指數大於100則意味著A股相對港股更貴,反之亦然。
堂主截取了近10年的AH溢價指數走勢,可以看到雖然A股普遍相對港股溢價,且溢價水平在逐漸提升,但目前AH溢價率為141,還是處於A股相對較貴的時刻。
恒生AH溢價指數近10年走勢
但當溢價率高到一定水平(以前是140左右,現在是150左右),港股相對A股就會有個階段性走強的行情。
紅圈圈出的時間點分別為2016年初、2017年底、2020年底和現在,這幾個時間點後半年內,港股相對於A股都會有階段性的走強,唯一例外的是2017年底,在2018年港股A股同時下跌,不過港股的跌幅也更小一些。
如果從AH溢價的角度看,目前港股相對A股的優勢行情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二季度。
基於以上信息,目前持有港股、尚未回本的小夥伴可以繼續持有觀望,想抄底買入的則可以先緩緩。
以上就是堂主對現階段港股投資的一些看法,板塊方面的投資機會,未來會單獨寫一篇跟大家分享。#基金那點事兒##基金日記##投資#@今日話題@今日頭條@頭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