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更是滿載期望的季節,各區縣的項目建設勢頭勁、招大引強氛圍濃。一個個大項目的招引與建設,正在這秋天奮楫揚帆的幹勁中,加速轉化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老百姓所期所盼的落地迴音、城鄉環境的飛躍提升……

國家大數據產業基地項目施工現場。(韓霄鵬攝)
聚集500家大數據企業 產值超500億元
9月30日,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兩棟超高層封頂,標誌著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項目自2021年2月開工以來,歷經近600個日夜,各參建單位攜手同心、精誠協作,共同推進和解決了多項難題。
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作為山東省重點項目,是省內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專業園區,是中央科創區(CTD)核心產業基地。未來,該項目將引入國家級創新研發平台重點實驗室3個,聚集大數據相關企業超過500家,實現大數據交易規模150億元、相關大數據產業產值500億元。
自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往東南方向行駛2公里,漢峪金谷雲泰中心項目A號樓負一層頂板混凝土澆築完成,項目正式衝出正負零,標誌著項目建設全面步入快車道。雲泰中心項目是科創金融總部企業集聚地漢峪金谷A區的升級版,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項目重點打造以總部經濟為引領、科創金融產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化、數字化園區產業體系,打造片區產業發展新高地、人才聚集新地標、科創金融新引擎。
面對項目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等難題,各參建單位密切配合,搶抓工期,晝夜奮戰,持續優化施工組織和技術方法,根據項目特點量身打造「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等精準化施工方案。目前,項目現場施工人員超400人,通過科學調度,積極組織夜間施工,挑燈夜戰,確保工程加速推進。
濟南高新區不止大項目多、建設速度快,項目審批也很快。臨工重機新能源礦山成套設備數字化工廠項目佔地198畝,總投資近7.5億元。近日,濟南高新區為該項目「多證連發」,同一天下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實現「拿地即開工」。
「我們這個項目的設計單位在合肥市,對接設計方案、辦理手續要兩地跑,本以為得跑兩個月,生怕趕不上開工節點。現在我們都鬆了一口氣,太贊了!」臨工重機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激動地說。
優化產業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審批,是高新區承接的山東省首批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帥」任務。這項試點任務完成後,工業倉儲項目規劃審批的設計方案聯合審查環節,辦理時限從7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工作日,提速約60%,告知承諾制項目實現申報當日辦結。
項目是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穩增長的關鍵抓手。今年1-8月份,高新區重點項目建設再傳捷報,轄區省重點項目總數、實施類項目總投資、開工項目數、年度累計完成投資、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等五項指標均為全市第一。全區16個省級重點項目開工率為100%,1-8月年度投資完成率為107%。
建設養老服務設施208處 形成四級養老服務網路
9月29日上午,濟南市城鄉養老服務設施集中啟用儀式在歷城區養老服務中心舉行。現場,歷城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歷城區養老服務中心,又稱閔善康養中心,是歷城區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一,由歷城區屬國有企業山東歷城城市發展集團建設運營,總投資約2.5億元。該中心位於歷城區虞山大道郭店社區醫院東側,佔地24畝,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含閔苑、善苑、康苑3棟主體樓,設置單人、雙人、多人間,可容納520餘張床位,其中約30%為普惠養老床位,執行濟南市普惠養老床位收費標準。
歷城區養老服務中心整體以三進四院為布局,擁有6400平方米戶外園林,形成療愈花園、景觀庭院、運動廣場、觀景平台多維度立體花園系統。內設康養中心、護理院、認知症照護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中醫理療中心、康復訓練中心、康復輔具租賃中心、閔善學院、歷城區智慧信息平台、養老人才孵化基地、家風教訓教育基地等,面向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康復需求長者,致力於打造醫療康復、專業照顧、智慧養老、科學膳食、老年大學、安寧療護6大服務體系,提供居家、社區、機構綜合康養服務。
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共贏,歷城城發集團閔善康養中心與山東省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荷蘭綜合物理康復治療協會、濟南市護理職業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期望通過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真正實現醫、養、產、教、研相融合,賦能新時代康養產業。
近年來,歷城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創建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範區為引領,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立起覆蓋城鄉、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區-街道-社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設施網路。特別是圍繞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斷加大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建設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08處,實現街道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到60%以上,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天橋區桑梓店片區首個商業住宅項目。(張素芬攝)
桑梓店首個商業住宅項目 「破冰」天橋黃河北產城融合
10月1日上午,天橋區桑梓店片區首個商業住宅項目財金綠城·春江明月生活美學館舉行開放儀式。
該項目由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國有平台公司天橋財金投資建設,將打造黃河北部地區產城融合典範社區。項目位於桑梓組團核心地段,總佔地10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分三個地塊建設,總住宅數超1000套,包括100—160平方米四類戶型,綠化率高達35%。
在銷售過程中,該項目將重點落實園區突出貢獻企業、企業高層次人才、村居相關購房惠企、惠民政策,切實履行區政府賦予國企的使命,兌現產城融合、北跨發展承諾。
今年以來,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充分發揮產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按照「管委會+公司」的市場化運營模式逐步推進開發,開啟了桑梓組團跨越崛起的黃金髮展期。除財金綠城·春江明月住宅項目以外,該園區管委會還將圍繞桑梓店片區規劃,提升配套、商業和公共服務等級,規劃引進多處全齡精優教育資源、大型商業及綜合性醫院,擘畫嶄新的城市生活藍圖,建設高質量的產城中心。產城融合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一座依河而興、攜河發展、向河圖強的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作為天橋區在黃河北部第一個商業住宅,財金綠城·春江明月將成為黃河北部城市新名片,拓展園區產城融合發展空間,為產業和區域創造價值,助力打造天橋區黃河北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產城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新區。
數據共享互認 企業「家門口」辦理港口通關
8月26日上午,一列裝載著40個標準集裝箱的海鐵聯運班列,從濟南國際陸港緩緩啟程。集裝箱內,滿載著雕刻機、食品、建築材料等濟南及周邊多家企業的產品,通過鐵路運輸經膠濟鐵路到青島港裝船出海,最終駛向歐美。這標誌著濟南—青島海鐵聯運班列正式開通。
此次與海鐵聯運班列同時開通的,還有「鐵海E通」信息化系統平台。
記者採訪了解到,「鐵海E通」信息化系統全面打通了濟南國際陸港、濟南海關、青島海關、青島港數據通道,實現數據共享、監管互認,推動港口功能前置,出口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通關查驗等海關手續。通過出口轉關提前報關模式,滿足企業「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需求。
「傳統模式企業需要到港口對貨物進行集中通關查驗,需要排隊,耽誤時間。現在有了『鐵海E通』信息化系統,我們跟港口數據共享,企業就可以在濟南進行貨物通關查驗,而且能夠隨到、隨查、隨放,第一時間處置。此後,貨物運抵碼頭就可以直接集港裝船,口岸海關原則上不再對貨物進行查驗,有效避免了甩船風險。通過這種模式,企業出口貨物放行時間由之前的5個小時縮短至1分鐘;運輸時間由8個小時縮短至4個小時;每個標準集裝箱成本能降低170元。」泉城海關副關長王英說。
該系統優化了濟青現有鐵路出口通關流程,與青島海關「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系統無縫對接,為濟南出口企業搭建了高效的物流通道。
今年以來,歷城區以唐冶北片區為核心,聚力打造「唐冶國際貿易中心」,構建綜合性貿易樞紐開放之門。此次海鐵聯運班列的成功開行,將進一步融合山東港口的貨源集聚優勢和歷城區的地域交通優勢,順暢銜接航運物流網和陸域物流網,為進出口企業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的物流新通道和服務新模式,在陸海統籌、內外聯動、東西互濟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班列的正式開通,也將促進濟南市進出口經濟的快速穩步增長,對提升濟南國際形象和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加快「活力城市」建設進程、塑造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數字審批改革提效能 政企聯動「3+2」
隨著數字濟南建設的號角吹響,歷城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聚焦基層前沿定位,感知群眾企業服務需求,依託超算中心、省科學院等數字平台,堅定推動審批服務數字建設走深走實。
以「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為標準,該局實施「3+ 2」項目,對企業全生命周期實行「3」個前期策劃,聯動「2」個系統功能,提高審批效能,構建讓企業滿意的營商環境。
實行3個前期策劃,助力企業開門紅。提前與招商、發改部門對接,在項目掛牌出讓或策劃階段,了解產業准入、市政配套和環評等情況,提供幫辦專人服務;提前與產業項目企業對接,幫助制定項目開工倒排工期;提前與業務部門對接,指導減少方案修改等中介服務時間,穿插並行節點工作,力爭項目申報即來即辦。
聯動2個系統功能,助力企業加速跑。將項目審批系統併入政務服務網,實現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企業可直接通過系統申報提交材料,實現項目從立項到竣工的全流程在線辦理。2022年至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共受理項目207個,辦理建設項目類業務1035件,為推動建設項目快速落地提供了保障。
完善數據協調共享,助推產業躍遷。該局對省市重點項目、「歷城四大產業」項目,打通信息壁壘,精準信息共享,實行項目管家、一窗通辦,實現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綜合代辦協調,在助推產業躍遷、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主動作為、作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