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城經開區堅持黨建工作與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創新政策機制、完善辦法舉措,全力構築人才新高地。2022年上半年,肥城經濟開發區新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3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2人。

產業、人才「雙鏈融合」。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推動產才深度融合。肥城經濟開發區前三主導產業為特種材料、高端化工和鹽礦產業,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57億元、26.9億元、23億元。截至目前,前三主導產業相關領域分別新引進高層次人才28人、16人、11人。以鹽穴儲能產業為例,在規劃初期制定了產業人才同步發展計劃,在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堅持項目、人才「兩手抓」,先後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等8家國內外頂尖科研院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吸引中國科學院岩土力學研究所楊春和院士、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陳海生兩大國內行業內頂尖技術團隊,先後引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攀登人才周學志、中科院關鍵技術人才李文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1名,實現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帶產業。
地企、校地「雙向賦能」。用好企業和高校,探索「園區+龍頭企業+院校」合作模式,開闢招才引才新路徑。依託山東新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孟加拉國薩菲克爾·伊斯拉姆教授共同申報國家科技部人才計劃,現已入圍。搭建「人才飛地」平台,深化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關係,共建「泰山礦鹽產業發展研究院」,成立山東泰科智慧鹽業有限公司、天津泰發制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肥城經濟開發區駐天津「人才飛地」。依託公司平台,深化與北京中科院工熱所、天津渤化集團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等合作,招才引智的工作載體和運行機制更加健全。

平台、中心「雙重培養」。積極探索「政府搭台、企業納賢、人才唱戲」模式,設立人才孵化基地,讓各類人才「百舸爭流」。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截止目前,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6億元。依託汶陽田產業園研發中心,加大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力度,引進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搭建起人才引育、科研成果孵化、創業成果落地的聯通機制,榮獲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
環境、服務「雙全保障」。細化人才引進配套細則,制定招才引智激勵政策配套細則《肥城經開區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暫行辦法(修訂)》。實施人才服務提質工程,依託泰安惠邦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擔任人才顧問,全程跟蹤幫扶,解決高層次人才在工作、生活和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建「人才聯盟」,開展「周末沙龍」,先後組織開展技能論證、科普講座等聯誼聯創活動5次,為人才培養濃厚氛圍。持續推進人才安居工程。高標準改建肥城二中原校區,統一規劃布局,劃分實驗室、辦公區、後勤保障區、企業創業區,形成「一園四區」格局,持續改善提升優秀人才生活環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6名、梳理人才服務事項20項、收集工作建議35條,及時協助解決了人才社保轉移、項目資金申請等15個困難和問題,被評為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孫夢涵 王大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