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和溫鐵軍之爭,挑起了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爭。到底孰優孰劣,誰對誰錯呢?
有人說市場經濟好,市場經濟效率高,發展速度快,代表著全世界最先進的經濟手段。說這話的人只看到歐美髮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實際上世界上200多個實行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中,象歐美那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畢竟也只是少數。大多數國家仍然處於貧窮狀態。而且那些發達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是靠近代以來侵略和掠奪他國財富,靠制定貿易規則剝削世界各國發展暴富起來的。
現在我們社會最大的問題是市場經濟的逐利特徵被無限放大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如「千手觀音」一樣觸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於是,拜金主義盛行,貧富差距拉大,腐敗滋生,利己主義成為人生核心價值觀…
城市化已經走到了尾聲,整個社會都陷入了滯漲之中。如果不能奮力掙脫出來,反思其弊端,及時克服發展簡單化、模式化、市場化、貨幣化,那麼就很難真正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新」道路。
近來溫鐵軍先生遭到一批所謂的「經濟學家」批判,甚至是人身攻擊。有些人借市場經濟說話,說溫是在走回頭路、是閉關鎖國。可是普通老百姓喜歡溫教授,因為他講的東西如果能實現,對普通老百姓有益。對普通老百姓有益,但既得利益集團不喜歡,豪強買辦、老闆資本家們也不喜歡,所以他們和他們的打手們才會咬牙切齒、惱羞成怒地密集出手攻訐——砸大鎚、扣帽子、甩鞭子、掄棍子。
重回集體,到底能不能養活14億人?
能,一定能!現在的國家不是以前」一窮二白」、無優良高產種子、化肥、農藥、水利、機械以及其他的農業資料的時候了。今天的農業生產資料應有盡有,完全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土地回歸集體後,糧食的總產量一定會比現在高。山區、農村的土地就不會被拋荒。被拋荒、零碎的土地通過改造、平整成標準化適合大型機械生產的農田。
現在農村土地回歸集體,可以規模化種植符合本地生長的各種糧食作物,讓土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現在的集體化,農業生產不再是以前以人工生產為主的集體化,而是以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為主的集體化。農業生產只需要有幾個農業生產技術、機械操作人員就可以完成農業生產了。糧食的總產量會大大提高,完全能養活14億人民。
為什麼現在社會上的戾氣很重?
戾氣很重的第一個原因是:不公平,第二個原因是:跟你說不公平很正常,第三個原因是:不公平的利好部分,全都傾斜給了跟你說不公平很正常的那部分人,而你卻無能為力,最後,他們還告訴你,憤怒是無能的表現,所以只剩下戾氣了。
人活一世不容易,處處受挫萬事難。為了撐起半片天,再苦再累也得扛。稍有不慎掉坑裡,亂石滾坑砸身軀。眾口鑠金如利劍,劍劍穿心刺心底。為了多掙幾斗米,為了孩子身上衣,萬般屈辱入心扉。為了家人皆平安,忍住傷口劇烈疼,千難萬險俱不怕!
世界上靠自力更生,靠計劃經濟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卻是大概率。如前蘇聯和我國前三十年,均發展成讓西方帝國主義望而生畏的國家。就連如今的朝鮮,他們的狀況也比世界上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強。
說市場經濟效率高,那指的是個體,而整體呢?必然存在重複建設和浪費。我國前三十經濟效率並不低,發展速度並不慢。我們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成工業化,為新中國奠定了全面的基礎,這種效率和速度誰要說低,那真是昧了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