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縣城看發展|湖北棗陽:「老產業」新起來「新產業」強起來

2022年07月14日16:10:21 財經 1620

棉紗產量從3萬錠增至20萬錠;以前2人看管1台機器,現在1人看管10台機器……一家老棉紡廠的「蝶變」,恰如一座千年古城的「新生」。

近年來,湖北省棗陽市錨定高質量,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優存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擴增量;優化營商環境,強變數,給經濟發展換上新「引擎」。

優存量 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

一排排細紗機轟隆隆作響,自動抓棉、落紗、包裝……走進棗陽市萬通棉紡實業有限公司智能紡紗車間,偌大的廠房難覓人影。偶爾見一兩人騎著小電動車在查看生產情況。

走進縣城看發展|湖北棗陽:「老產業」新起來「新產業」強起來 - 天天要聞

萬通棉紡實業有限公司智能紡紗車間。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訂單量、完成量、溫度和濕度等信息,這裡看得一清二楚。」萬通棉紡實業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張秀成指著車間在線監控中心的大屏說。他在廠里幹了20多年機器維修工,見證了車間內的變化:「以前車間滿是人,我們一天到晚守著,生怕出故障,現在坐辦公室看電腦就行了。」

建廠30餘年,依靠大量勞動力的投入曾幫這家棉紡廠快速起步,也一度成為其發展路上的「短板」。

「傳統產業不等於低端產業、夕陽產業。」張秀成說,近年來,公司轉變思路,加大技術改造投入,逐步淘汰老設備,提升自動化水平。轉型路上,公司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0多項。

「通過技改,產品質量更好了、品類更多了,市場競爭力更強了。」張秀成說。

棉紡廠內看得見的變化,是棗陽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做優存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實施「百企百億」技改工程、智能製造示範工程,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67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89家。

擴增量 新興產業涌動新動能

「訂單排到8月份了。」米朗科技有限公司的直線位移感測器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位居前列,不過,製造感測器的核心導電材料碳漿卻依賴進口,這一直困擾著公司副總經理畢繼爽,「我們生產能力沒問題,但科研還存在不足。」

走進縣城看發展|湖北棗陽:「老產業」新起來「新產業」強起來 - 天天要聞

7月7日,在米朗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對加工件進行激光焊接。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經政府牽線搭橋,公司正與湖北文理學院聯合開展碳漿材料的技術攻關,預計今年就可以實現國產化。「到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約50%。」畢繼爽說,此外,公司還有多個技術攻關項目在同步進行,每年投入研發資金400多萬元。

在棗陽,一系列政策舉措鼓勵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專註細分領域,不斷做大做強。

「60多家企業與40所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引進高技能人才1300多人,60多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棗陽市市長孔令波介紹,政府、高校、研究院、企業形成合力,近兩年全市累計獲批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4家、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重達38.2%。

為及時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棗陽市圍繞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實施「一個產業鏈、一位市領導牽頭、一個產業規劃、一個工作專班、一張招商圖譜、一套支持政策」的「鏈長制」,當好企業的後盾。

2021年,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記入庫144家,同比增長140%。米朗科技等13家企業成長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強變數 「軟」環境構築「硬」支撐

雖然去年10月份才投產,但位於棗陽吳店經濟開發區的湖北港利製冷配件有限公司車間內一片忙碌,滿負荷生產已半年有餘。

「未來,公司將打造以棗陽為新總部的核心製冷配件產業。」從廣東中山到湖北棗陽,新廠能快速進入「狀態」,得益於良好的發展環境。「簽約、開工、投產,我們只管提供相關資料,剩下的事『項目秘書』都幫我們跑了,貼心的服務,讓我們下定決心在棗陽紮根。」公司總經理黃錦明說。

走進縣城看發展|湖北棗陽:「老產業」新起來「新產業」強起來 - 天天要聞

7月7日,在港利製冷配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運輸加工材料。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他口中的「項目秘書」是一群奔忙在企業間的政府工作人員。抓住營商環境這個關鍵「變數」,棗陽推行「一名牽頭領導協調、一個項目秘書服務、一個路線圖落實、一個微信群督辦、一個政策包管總、一套協調機制推進」的工作機制,構築企業發展「硬」支撐。

以改革創新為經濟發展積勢蓄力,2021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4771戶,同比增長44.35%。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近些年落戶棗陽。

來到這座城市不久的黃錦明已經開始為棗陽「代言」,他說,公司正依託優勢資源,為棗陽「招攬」廢銅收購、冶煉和空調整機製造等上下游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放眼未來,換上新「引擎」的棗陽闊步向前不停歇。棗陽市委書記孟艷清說,將堅持擴規模與提質量並進、抓轉型與創特色互促,做好「補鏈」文章、「特色」文章、「智能」文章。(記者侯文坤、熊翔鶴)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每日新聞速覽|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 天天要聞

每日新聞速覽|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每日新聞速覽,一切美好從「心」開始[給你小心心]今日財經或涉及資本市場的主要內容有:1.央行: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2.證監會:正在深入開展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綜合評估 將抓緊研究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攬子舉措
比「玻璃」更透明的曹德旺,也有「私心」 - 天天要聞

比「玻璃」更透明的曹德旺,也有「私心」

【標題】曹德旺:一個敢於直言的企業家,與時代共舞的「真企業家」精神在當今社會,不少專家大肆宣揚國家私有制企業的重要性,但曹德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無論是私有還是共有,企業家的初心和追求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說玻璃大王曹德旺有私心的話。
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肖耀猛降薪53.07萬元! - 天天要聞

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肖耀猛降薪53.07萬元!

兗礦能源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高管肖耀猛2023年領取的薪酬為115.14萬元,較上一年度領取的薪酬減少53.07萬元,降幅31.55%。 簡歷顯示,肖耀猛,出生於1972年3月,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工程碩士,本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海上風電挺進深藍,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投產發電。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鎮海上風電場,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產。平台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 天天要聞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廣東麗達紡織有限公司的印染車間里,一排全自動一體化印染設備忙碌運轉,按照電腦系統指定在布料上列印出不同花色,最後生產成全棉染色布。經汕頭海關所屬普寧海關監管,這批貨值125萬元的全棉染色布將出口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