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2021年10月09日23:39:23 財經 1954

「改版後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翻台率降到了3次/天。

翻台率是一個餐飲行業常用的辭彙。3次/天這是個什麼概念?大量針對海底撈的研究表明,翻台率如果僅有3,海底撈的凈利率將低於1%。據公司半年報,海底撈今年上半年銷售凈利率為0.48%。

作為餐飲界的第一神話,海底撈翻台率常年在4甚至是5,其他餐飲店能摸到海底撈一半的水平都已經很難了;而同為火鍋的呷哺呷哺,其翻台率在2左右,湊湊火鍋主要在2-3之間。

然而變幻莫測的疫情,以及海底撈疲軟的恢復情況,讓資本市場對它產生了懷疑。從2020年一路高歌猛進到2021年春節後開始走下坡,如今海底撈的市值「只剩」1700多億。雖然財報顯示「扭虧為盈」,可市場並不買賬。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人用腳投票自己喜不喜歡一座城市,而資本用真金白銀表達它們看不看好一家公司。作為「中國餐飲第一品牌」的海底撈,在過去兩年里走了三步棋,而回過頭來看,這三步棋都遭遇到了困境。

1. 擴不動:錯不在逆勢擴店,而在錯判疫情

2. 漲不動:漲價遭人罵,但不漲價卻很難活

3. 副不易: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同於再創業

海底撈究竟還行不行?本文將拆解海底撈的「三步棋」,來回答這個問題。

01 擴不動

擴店,是連鎖餐飲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海底撈這樣的中國第一餐飲品牌。

一般來講,餐飲企業成長公式=同店增長+新店擴張+新品牌孵化(第二增長曲線)。新店擴張對餐企而言是重要的價值指標——開更多的店往往意味著能賺更多錢,而當新店進入成熟期後,也會貢獻增量的業績。

一個品牌若能大量開店,一來證明它資金雄厚,二來也表示它單店模型能夠批量複製,發展潛力巨大。這也是許多研究機構對海底撈的看法。

有研究團隊根據海底撈的單店模型、各線城市的人口數,以及店面數/人口的密度,得出了以下這份門店總數的天花板預測:2000~5500家之間。目前海底撈的總店數僅1500多家,尚未達到上限。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2020年火鍋行業的連鎖化率達到18.3%,同比提升超過3%,這意味著不止海底撈,湊湊、撈王等火鍋餐企都在擴店。

所以,擴店的決定本身並沒錯。由於疫情,火鍋行業在2020年大洗牌,平均閉店率接近25%,相當於每4家火鍋店中,就有1家倒閉。這時便出現很多可供選擇的優質物業,龍頭企業順勢入局。並且租金端的優化也會逐期顯現,不少購物中心拉長了免租期,從1年變成2、3年。

大部分龍頭企業都認為疫情是新店發展的窗口期,疫後營業額將蹭蹭上漲,就等著數錢了。

海底撈的張勇也是這麼想的,2020年,張勇斷言疫情將在9月份基本結束,應該逆勢擴張提前布局。因此,海底撈去年擴店530家,總數破千。

海底撈逆勢擴張的決心有多強?去年新開的門店數是撈王總店數(135家)的4倍,巴奴火鍋(77家)的7倍。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疫情出現了反覆。2021年6月,變異病毒德爾塔襲擊廣州,海底撈在廣州的當月翻台率從3.1,直接劈到1.2。

今年,海底撈整體3次/天的翻台率比去年的數據還低了0.3,有人將此歸為新店稀釋了整體翻台率,但同店(也就是經營了3個月以上的相對成熟的店面)的翻台率也只是與去年持平。

公司做擴店的決策時,往往需要根據整體同店增速(同店翻台/座率)的變化來動態調整開店計劃,如在部分城市進一步加密會呈現顯著的門店分流,公司便應該放緩該城市的門店加密計劃。

但海底撈沒有,2021年上半年在同店增速下降的情況下,它又新開了310家,總店數現高達1597家。

要知道,疫情雖然反覆,但今年的經濟活動是在恢復的:2021年上半年,全國321座城市3萬平米以上的購物中心接待客流總人數達146.5億人次,同比增長46%。

購物中心是海底撈開店的主要場地,客流回暖理應帶著海底撈一塊起飛,但顧客們卻沒有選擇海底撈,在一些發展較成熟的城市,翻台率不升反降。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正所謂誰低誰尷尬,在海底撈翻台率疲軟的同時,其他餐飲企業的客流肉眼可見地在恢復。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鍋2020年上半年的翻台率是1.9,今年上半年已恢復到2.6;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魚,翻台率從2020年的3.4上漲到了3.7,是所有上市餐企中表現最好的。

錯判形勢的張勇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痛定思痛:「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做了擴店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

但巨輪想要剎車,慣性還要推著它往前走幾公里。張勇發現問題是今年1月,做出暫緩開店決策時已經到了3月。疫情長期化的影響,疊加品牌老化,海底撈新店的爬坡時間被延長,公司遇上了窘境。

02 漲不動

來到第二個問題:海底撈的菜品價格漲不動,這對海底撈的營收能力有很深的影響:它陷入了營收增速疲軟,而成本卻不斷堆高的困局。

海底撈的收入中,餐廳經營佔96.6%、外賣1.7%,調味和各類零售僅1.1%,也就是說,到店就餐是海底撈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海底撈的外賣化做得不如九毛九(外賣佔比15%),孕育多品牌的能力也稍顯遜色,因此要提高營收,它有兩條路——1.擴店多銷,2.抬價。

擴店是海底撈正在做的事,但遭遇了疫情的持續打擊,原本的「趁疫抄底」反而成了拖累業績的主因。而至於漲價,有了去年網友痛罵海底撈漲價的前車之鑒,繼續抬價的能力也實屬有限。

2020年3月,剛復工的海底撈心一橫宣布全國漲價,漲幅一度高達80%,沒想到換來的卻是消費者的一片罵聲,翻台率大跌,急得海底撈趕忙發了一份致歉聲明,只求回歸「寵粉人設」。

年報拉出來一對比,客單價從2019年的105元漲到了2020年的110元。不過,到了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客單價就漲不上去了,整體客單價為107元(去年同期還112元),不升反降。

為什麼價格抬不上去——疫情反覆,收入有大波動,同時各類火鍋外賣店的興起,「外面不安全」也影響了人們到店消費的慾望。並且海底撈所在的中端餐飲在漲價這件事上,一向處境尷尬,反倒是高端餐飲可以漲,消費者願為地段、環境買單;低端餐飲也可微調,畢竟消費者也沒更便宜的地可去。

漲價不易的同時,海底撈的成本卻在逐年抬高。海底撈的成本結構里,原材料42.3%、員工成本35.6%(為所有上市餐企中最多),而且員工成本很可能是未來海底撈成本增長的主要部分。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眾多周知,海底撈絕對不允許一個顧客偷偷自己過生日、偷偷自己倒水、偷偷自己收拾桌子……因此海底撈給每個餐廳儲備了100-150名餐廳員工,而其他火鍋店的員工數量平均在80人以下。

餐飲行業人員流動大,服務又是一個消耗體力和精力的累活,海底撈需要保持對人才的吸引力,高工資是最直接的辦法。

2019年,海底撈人均年薪達到7.8萬元,同期的呷哺呷哺僅為4.9萬。去年下半年,因為大舉擴店海底撈被質疑有員工流失的趨勢,還統一上調一線員工的基礎工資,這勢必讓海底撈的人工成本進一步增長。

為節約成本,海底撈也做了許多嘗試,比如引入機器人,但傳菜機器人的靈敏程度不夠高,只能用在非高峰的就餐時期。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恢復不及預期,凈利潤率遠低於其他同業,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銷售凈利率0.48%,九毛九9.2%。漲不動的海底撈,這給它的營收增長潛力打上了一個問號。

資本市場一直期待海底撈能夠拓展能力圈,把口碑和管理能力輸出到新的品牌上。那麼,海底撈的副業做的怎麼樣呢?

03 副不易

做副業,本質上就是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餐飲品牌普遍存在生命周期有限的難題,多品牌、多業態的探索是行業的大勢所趨。只不過,這是一個投入大,不確定性高的選擇。

比如原本的火鍋大戶呷哺呷哺,雖然門店逾千家,卻因為品牌老化和經營效率下降活得十分艱難。最近,呷哺呷哺的股價又經歷了一次自由落體式的大跌,主要原因之一,是旗下品牌「湊湊火鍋」CEO張振緯的離職創業。

湊湊火鍋可謂呷哺呷哺的救星,2016年成立之初,就拉扯著母公司的股價往上走。目前它在全國擁有149間門店,營收占集團總銷售額從2020年的31%上升到今年的37%。

一個好的副業,不僅能給公司帶來價值「增值」,還能開闢更多收入渠道,增寬護城河。

但是,湊湊並不是呷哺呷哺管理層拍腦袋就做成的。

在湊湊火鍋開張之初,張振緯花了半年時間跑通整個供應鏈。為了做市場差異化,湊湊推出市場首創的「火鍋•茶憩」模式,奶茶成為他們的引流爆品。他們還在裝修和菜品的顏值上下足了功夫,就是為了激發顧客拍照轉發的慾望,通過在社交平台上「種草」來營銷推廣。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火鍋再做火鍋,也是回歸了老本行,不過商業模式完全不同,湊湊也算是「先破再立」的二次創業。

回頭看海底撈,如今它在餐飲產業鏈的全方位布局屬於行業內數一數二地位,由於公開信息較少,目前我們了解到海底撈的副業主要分三種:1.利用供應鏈品牌做零售產品;2.在海底撈門店內開設新業務;3.重做品牌。

1. 自熱火鍋

海底撈的三種副業里,投入見效最快的是海底撈自熱火鍋:一來不需開店,二來可以復用原有供應鏈的資源,將原有的「品質和壓價」優勢複製粘貼。2020年618期間,它在淘寶同品類中銷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3成以上,對這個不斷上漲的新興市場有一定的統治力。

不過,海底撈並非高枕無憂,後來者莫小仙、自嗨鍋等新品牌在各渠道的營銷都很強勢。

2. 奶茶業務

目前來看,海底撈的奶茶業務主要是挨著火鍋門店賣,試圖打造出與湊湊相似的「火鍋•茶憩」模式。

海底撈賣奶茶有兩種賣法,一是「制茶樂園」,在火鍋門店內專門騰出一個區塊給顧客自製奶茶,掃碼付款、製作奶茶、取產品全程自助,類似於漢堡快餐店的自助飲料專區,售價9.9元/杯。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海底撈火鍋門店的自製奶茶區域

二是「奶茶鋪」,也開在門店旁,有專人制茶,sku最少有2款,最多有6款,均價在18-20元,據小紅書上的評價,產品與茶顏悅色很像。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海底撈奶茶鋪,走火鍋•茶憩路線,sku像極了茶顏悅色

對9.9元/杯的制茶樂園,網友們的態度是:薅海底撈羊毛!而奶茶鋪的味道評價也普遍頗好。據機構統計,武漢首家「制茶樂園」4月的日均銷量能達到300-400杯,目前已在全國的海底撈店旁開出20多家,今年將加速推廣,預計10月份會擴張到100家。

海底撈賣奶茶,更像是在原有渠道上添加一個新品類,而不是自建渠道再做一個新品牌。

這種靠著火鍋門店賣奶茶的方法,輻射的客群主要還是海底撈的原客群,原來大家買好奶茶再進店,現在進店也能點奶茶。但日後海底撈若真要獨立出火鍋店賣奶茶,在任一市場都會遇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喜茶(高價市場)、茶顏悅色(中端市場)、蜜雪冰城(低價市場),並且不同價格帶背後的盈利邏輯都不是一回事,反倒是現在依託火鍋門店賣奶茶的做法,省人省租添收入。

3. 快餐標準化餐飲

海底撈還新創立了一家快餐麵館品牌——「十八汆」,門店集中開在北京。

十八汆主打平價粉面,客單價在20元以內;店面小而精,餐廳動線清晰:自取餐盤—自選小菜飲品—選擇麵條澆頭—自助結賬;店內最多10個員工;門店專設外賣和茶飲窗口,營業時間覆蓋三餐。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十八汆有新式餐飲的經營「基因」——標準化的供應鏈、半自助半服務模式、外賣業務增加盈利空間,但它還缺乏一個快餐店的重要特質:滿足及時消費,即鋪店率高。

快餐作為一種高頻消費品類,它要容易觸達。打著「海底撈第一家麵店」的名聲,人們可能會驅車10公里去嘗鮮一次,但不會為了吃一次快餐每次都跑10公里。有誰在小紅書上見過,「一路驅車直奔肯德基麥當勞,此生必去一次」的推文標題?

除了十八汆,海底撈還有多個副品牌正在孵化,賽道涵蓋米面、快餐、燒烤和酒館……幾乎所有讓人上癮、標準化可複製的餐飲賽道都有涉足,而且定價普遍不高。打法可以總結為「用海底撈的成功再造N個品牌」,即信息化系統+智慧動線+標準化流程和產品,可以說是一套模板走天下。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但快餐的及時消費特性(高頻低價)要求門店要儘可能鋪得多,每開一家新店邊際成本會越高:門店租賃、人員招聘、外賣運營,海底撈經歷過的那些餐飲經營問題,在這些快餐品牌上都要再經歷一次。

國內很多直營的快餐連鎖品牌,比如和府撈麵,從開始經營到做到如今的規模,走了少則3、5年,多則十幾年的擴張路。要做成任何一個新品牌,海底撈都不啻於再創業,著實「副不易」。

結語

海底撈逆勢擴張本沒錯,這番動作在2020年還曾受到資本追捧,股價漲了近一倍,只是當時間來到2021年,疫情沒有如期結束,變異毒株還在不斷出現,海底撈股價今年回落一半。

遭遇「擴張後遺症」的海底撈,困境其實並非來源於逆勢擴店,而是來源於對「行業低潮」長度的判斷。張勇低估了疫情的長期影響,當然,作出這種錯誤「低估」的顯然不止海底撈一家。

疫情何時結束?這是大部分人腦子裡最想知道的問題。這樣筆者想起了《黑天鵝》作者塔勒布的一段故事——塔勒布出生於黎巴嫩,童年時家鄉爆發戰爭,他在《黑天鵝》一書中這樣描述道:

小時候大人們不斷告訴我,這場戰爭(黎巴嫩戰爭)只會持續「幾天」,很多人逃往塞普勒斯、希臘、法國和其他地方的酒店房間或其他暫居地,等待戰爭結束。而實際上,戰爭卻持續了近17年。

被疫情嚴重衝擊的公司們,都在等待疫情消失的那天。而像海底撈這樣逆勢押注的公司,肯定在某個時間非常確信這一天即將到來。但套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讓你遇到麻煩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確信的事,恐怕並非如你所想。

-END-

來源|遠川研究所-李橘子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困境中的海底撈:張勇到底判斷錯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 天天要聞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發布,其中早在發布會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經面紗解開,憑藉小屏旗艦定位,讓這個尺寸的機型又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布,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著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沖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