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2021年09月11日17:55:06 財經 1419

3月份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直言不諱表示:房地產的核心問題就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任由開發貸、房貸流入樓市,任由樓市資金池無序擴張的話,其必然造成接盤的人越來越少,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也就走到了最後,最終導致剛需、炒房客個人資產遭受損失,與此同時銀行增加大量壞賬,威脅整個金融體系。

因此,「去金融化」成為了今年樓市調控的重點。今年樓市迎來了多項金融層面的調控政策,比如「三道紅線」,限制了開發商的負債率,避免開發商過度拍地建房,只能選擇以讓利的方式來增加現金流。再比如銀保監會與央行對於各個銀行設立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與「個人住房貸款」兩個上限,收緊了流入樓市資金的注水口,對於違規放貸的銀行給予了嚴厲的處罰。

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 天天要聞


目前來看,樓市去金融化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報道顯示,開發商融資收緊後,今年土地拍賣熱度明顯降低,開發商新盤價格也在持續下壓。另一方面,近日銀保監會發言人表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專項排查已經基本完成,對發現的違規問題堵車建立台賬、逐步整改至「清零銷號」。9月7日,銀保監會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房地產融資正呈現「五個持續下跌」:

1、房地產貸款增速創8年新低;2、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連續10個月下降;3、房地產信託規模自2019年6月以來持續下降;4、理財產品投向房地產非標資產規模近一年來持續下降;5、銀行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向房地產領域規模連續18個月持續下降。


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 天天要聞

隨著樓市去金融化進一步推進,當前樓市兩個新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其一是新房庫存不斷增加,2021年7月末,全國房地產廣義庫存達380441萬平米,環比增長0.1%,同比上漲5%。按照每套房100平來計算,意味著沒有賣出去的現房與期房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800萬套。其二是高空置率現象,2017年西南財經大學測算出國內空置率為21.6%,空置房數量為6500萬套,結合過去3年的房產銷售面積來看,目前空置房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萬套。在這樣的趨勢下,有人認為2021年買房,5年後會虧得「一塌糊塗」?對於這個問題,王健林馬光遠給出了相同的看法:

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 天天要聞


01

北京青年報曾對王健林做了一個專題報道,提及對於未來樓市看法時,王健林表示: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地產行業能興旺超過50年,萬達向文化產業轉移,正是為了今後的長久發展。按照1978年來計算的話,如今我國房地產已經發展了40餘年,如今看來的確已經不如過去,正從「黃金時代」轉變到「白銀時代」,萬科總裁郁亮在年終總結會議上也表示:房地產行業正在回歸普通行業。

2013年王健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回答現場觀眾提出的「如何看待未來房價走勢」問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健林認為,未來10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還會上漲,其作此論斷的依據是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這句話也很好理解,類比20年前,城鎮化發展初期,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住房數量供不應求,因此導致房價全面上漲。如今住房數量早已過剩,根據央行公開的數據來看,96%的城鎮家庭已經有了房產,再結合上文提到的新房庫存激增、二手房住房空置率來看,住房數量早已過剩。

因此,決定未來房價走勢主要依靠的是人口的流動。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與打工者流入,增加了住房需求,給予了房價上漲支撐。但對於一些人口不斷流入的偏遠城市來說,則需要面臨住房需求不斷減少、勞動力流失的問題,房價抗跌性也就比較差了。因此其房價容易受到影響而出現波動。

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 天天要聞


02

對於這個問題,網紅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有同樣的觀點。要知道,馬光遠過去一直都是房價上漲的支持者,也一直相信未來房價會大漲。但今年同樣改變了對於樓市的看法,並公開表明認為「房住不炒」將成為永久性調控政策,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房子也不再適合投資。此外,馬光遠還認為未來樓市只會剩下「3個20%」,即:20%的城市、20%的房企,20%的樓盤。

這3個「20%」也很好理解,隨著未來樓市的不斷分化,人口會逐漸流向一二線城市以及沿海熱點城市,這些城市的數量約為20%,隨著房地產逐漸回歸普通行業,許多房企也將會被迫面臨轉型的問題,未來房企的數量也會減少,最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於住宅需求也會提升,中高端住房或將成為主流。

2021不買房,5年後隨便挑還是更買不起?王健林、馬光遠看法一致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王健林與馬光遠對於未來樓市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認為未來房地產將跌落神壇,回歸到普通行業。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對於剛需來說,買房也更需要小心謹慎一些。如果是地段偏遠且人口在不斷流失城市的房產,則不建議購買,因為其不具備保值性也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熱點城市的核心地段,雖然未來房價不會大漲,但至少能夠保值。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布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 天天要聞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閆軍)又是一年巴菲特時刻,當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計劃今年年底退休時,不僅震驚在場股東,也讓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彌足珍貴。陪伴了國內投資者15年中國投資人峰會在5月4日如約而至,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場進行。...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 天天要聞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 天天要聞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在當前科技浪潮席捲下,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投資機遇?投資與財富觀、社會價值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2025年5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進行。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睿郡資產合伙人、副總經理薛大威,興...
每分鐘超1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每分鐘超1000萬元!

每分鐘超1000萬元!中歐貿易持續向好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現在的7800億美元,中歐雙邊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
四川新網銀行高層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長,朱韜擬接棒 - 天天要聞

四川新網銀行高層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長,朱韜擬接棒

微成都報道 日前,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披露2024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該行原董事長王航因工作原因,於2024年6月起不再擔任董事、董事長及專門委員會職務。同時,該行已選舉朱韜為新任董事長,其董事長任職資格尚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核准。▲圖源:四川新網銀行官網簡歷信息顯示,朱韜曾任中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