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對「一帶一路」,美國又咬上中國的這塊地方

2021年09月07日21:56:09 財經 1859

「為了反對『一帶一路』,打壓中國,美國不惜自爆家醜,不計長遠利益和名聲。」這是筆者近年來去世界各地講「一帶一路」話題時,許多友好國家的友好人士發出的感慨。

最近因為寧波港一度因疫情停擺,引發全球航運業震動,美國媒體、智庫大肆炒作全球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的風險,並藉機攻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宣稱「中國在60多個國家投資港口,『兵不血刃』控制全球戰略咽喉」。

為了反對「一帶一路」,美國又咬上中國的這塊地方 - 天天要聞

這番言論的背景是,中國不僅在本土擁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7個,而且已在至少60多個國家有中國國企投資,興建、援建或租賃的港口。港口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全球貿易80%通過海運完成,而港口是海運的節點。

本質上,美國是典型的海上霸主。全球貿易航線基本被美國聯盟體系控制。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且不是美國的盟友,不受美國控制,所以讓美國很不爽;現在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投資、收購、入股世界重要港口,讓美國有些焦慮。

美國的邏輯是:我這麼想的,你也會這麼想;我這麼做過,你也會這麼做。

美國為何對港口如此敏感?美國是靠海洋成就了霸權,控制戰略通道,商業港口被認為具有軍用和民用的雙重性,因而擔心它們被升級用于軍事目的。

美國一些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擴張」最終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所控港口附近海域限制美國海軍的活動。

為了反對「一帶一路」,美國又咬上中國的這塊地方 - 天天要聞

顯然,核心不是中國投資港口有什麼安全問題——美國關心的不是這些國家的安全問題,而是美國的霸權安全。美國控制這些港口和戰略通道安全的能力可能受到衝擊。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話說回來,決定港口如何使用的是所在國家,而非中國。為什麼140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為什麼那麼多國外港口的發展都選擇與中國合作?

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而美國推崇的私人資本是沒有興趣的,甚至美國內基礎設施都老化了而得不到修繕。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政局變化、投資環境本來不好,存在一定的風險,國際資本更不願去投資,這就產生了「亞投行效應」。

概括來說,西方國家投資的都是高收益項目,最初他們怕苦怕累怕有風險,如今中國做起來了,他們就各種羨慕嫉妒恨。何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功經驗是認同的,比如要致富先修路。

「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為了反對「一帶一路」,美國又咬上中國的這塊地方 - 天天要聞

而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是一些國家發展普遍面臨的瓶頸,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於各國充分發揮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

這在客觀上打破了原來殖民剝削、美國霸權的體系,助力沿線國家命運自主而非依附美西方。

為了對沖「一帶一路」倡議,美國在今年6月的G7峰會上拋出B3W計劃,聲稱也要搞基礎設施。但基礎設施建設跟當今的美國存在三種不匹配:

首先,是時間上不匹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基礎設施投資的周期長,而美國的政治周期是四年一大選,兩年一中期選舉,州政府也如此。之所以很少去考慮到長遠的投資,是因為政客的政績出不來,利潤考核又是每年私人資本公司的慣例。

為資本逐利的短視政治經濟邏輯,造成「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局面。

其次,是空間上不協調。分而治之、地緣政治,這是美國常用伎倆。而「一帶一路」的邏輯是互聯互通,美國故此反對。

反過來,人類進入萬物互聯、互聯互通時代,「一帶一路」推崇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第三,是性質上對立:公—私、控制—反控制。美國習慣搞雙重標準,有我主導的和我控制的兩套體系,一套是給你用的,另外一套是我掌握的。「只有這樣,你才是安全的,因為我能掌握你的安全」。

為了反對「一帶一路」,美國又咬上中國的這塊地方 - 天天要聞

基礎設施是造福於廣大民眾的,追求公平正義。所以「一帶一路」也是中國國內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外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球分享,客觀上挑戰了美西方的傳統模式。

港口是為發展當地製造業和擴大貿易服務的,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參與和幫助一些國家的港口建設項目,主要是服務當地的經濟發展,是推動全球化的努力。

這是中國一再強調的,「一帶一路」推動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但美西方卻在推動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以所謂的「民主同盟」,打造新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不斷污衊「一帶一路」,企圖將中國作為全球化受阻的「替罪羊」。

其實,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更需要全球貨物貿易的通暢,保證經濟發展。美國無力、無意提供全球公共產品,也不許中國做,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相反,我們更願意看到美國放棄排他性思維,與中國一起服務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必要的基礎設施。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來源:環時深度觀察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央視財經金融強國——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慶舉辦 - 天天要聞

「央視財經金融強國——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慶舉辦

7月1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財經金融強國——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慶兩江新區成功舉行。活動以「金融聚能、智匯山城」為主題,全面展示重慶以金融賦能科技、科技引領金融的協同創新成果。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羅藺出席活動,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陳新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會計師董為民出席...
兩大稀土龍頭,宣布漲價丨盤前情報 - 天天要聞

兩大稀土龍頭,宣布漲價丨盤前情報

昨日A股7月10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48%,深成指漲0.47%,創業板指漲0.22%,北證50指數跌0.16%。全市場成交額15150億元,較上日縮量124億元。全市場超2900隻個股上漲。
不降息,重要人物深夜發聲 - 天天要聞

不降息,重要人物深夜發聲

關於降息,昨晚聽到兩個重要人物刷新認知的講話。第一個來自摩根大通CEO戴蒙,他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加息。我認為加息的可能性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高,如果市場預期加息的可能性是20%,那麼我認為是40%到50%。他還表示,市場對特朗普的關稅動作反應過於平靜了,太過淡定其實不是好事。換句話說,戴蒙認為市場當前太多樂觀——對...
美墨「番茄協議」到期,美國人吃番茄馬上要交17%關稅 - 天天要聞

美墨「番茄協議」到期,美國人吃番茄馬上要交17%關稅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隨著美國和墨西哥之間長達數十年的「番茄協議」到期,美國消費者將不得不承受番茄價格的上漲。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於7月14日終止與墨西哥就番茄價格達成的長期協議,此舉將導致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番茄被徵收約17%的關稅。理由是該協議未能保護美國生產商免受墨西哥番茄「不公平」定價的影響。...
美股收盤:標普納指續收新高 加密概念、稀土股大幅走強 - 天天要聞

美股收盤:標普納指續收新高 加密概念、稀土股大幅走強

財聯社7月11日訊(編輯 趙昊)周四(7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標普、納指雙雙收於新高。截至收盤,道瓊斯指數漲0.43%,報44,650.64點;標普500指數漲0.27%,報6,280.46點,突破了上周四的前高;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0.09%,報20,630.66點,連兩日刷新紀錄。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英偉達總市值首度在收盤時位於4萬億美...
白酒業績預測出爐,這家公司分歧最大! - 天天要聞

白酒業績預測出爐,這家公司分歧最大!

白酒板塊今年跌得心累,政策傳聞重創動銷,6月部分地區下滑超50%;段永平力挺茅台,天風證券最新預測2025年下半年業績反轉,政策暖風加經濟回暖是轉機點,底部布局機會值得賭一把。低迷不是沒原因。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避風港」 - 天天要聞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避風港」

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上半年裡,全球金融市場彷彿置身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色列突然對伊朗動手,襲擊了伊朗相關重要設施。受此影響,國際黃金價格大幅上漲,每盎司一度突破3440美元,國際原油價格也大幅飆升至每桶78美元。
又一條「關鍵通道」來了,改寫西部「出海版圖」? - 天天要聞

又一條「關鍵通道」來了,改寫西部「出海版圖」?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54460一條新的物流通道正在改寫中國西南的「出海版圖」。就在幾天前,集裝箱列車「鄭和號」從昆明晉寧啟程,經寮國萬象、泰國拉廊港,最終抵達孟加拉國吉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