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究竟何意?很多人都不知道

從古至今,關於風水之說許多人都非常認同,尤其是家世顯赫之人,往往在決策之前,都會尋找懂風水之人幫助自己參透一二。

古時候的人們,有相當系統化的喪葬文化,喪葬也要許多規矩,曾留下來不少俗語,不過聽的人多,懂得其中是何意的甚少。比如:「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究竟何意?很多人都不知道。

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是與自家後輩有所牽連的,由於古代傳統思想的影響,古人覺得墳墓的方向等,也與風水有關聯。

從字面意思看,「人過五代另起墳」,就是說:這片墓地要是立了五代的祖先的墳墓,就需要另外尋求地方安置墳墓了。但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如此簡單。

眾所周知,我國是非常重視家族文化的,尤其是在古代,有些大家族更是有宗祠廟來供奉列祖列宗。除此之外,還有家訓、子孫的名字排列等規矩。

雖然如今的人們比古人生命有所延長,但是能達到四代同堂的家庭還是十分稀少的,如果放在古代,古人的平均壽命基本都在三十歲左右,別說是四代同堂了,就連三代同堂都是少見。

不過在家族文化的傳承下,大家族的古人會將列祖列宗供奉在祠堂裡面,平時也會香火不斷。但是古人認為,列祖列宗最多只保佑五代後人,如果再往下延續便成了遠親,像爺字輩的人都沒有見過,也就沒有供奉香火的必要。

再者,有些後人不會一直待在一個地方繁衍後代,有時因為家庭的需要或者事業上的奔波而選擇遷移到別的地方安家,所以也就跟祖上的人慢慢地斷了來往。雖說落葉要歸根,但有時因為路途遙遠等原因,也就會選擇在當地安葬。

那麼「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何意?古往今來,家都是人們心中最重要的地方,當我們受挫的時候,有家就有了溫暖的港灣。

在古代,古人對家也十分看重,很多家庭世世代代都住在一個地方。可是為何古人還說 :「房過三代必走人」呢?其實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生活在古代的人們,除了那些家世不錯的古人,普通百姓的人家住的房子並不牢固,有些世代都是農戶,或者是貧民,住的地方自然比不上大戶人家,所以有些貧苦人家的房子是存在老化的問題的。

所以說,房子住過三代人之後,最好是不要再住了,另外建造房子或者重新打造新的房子,這樣才會避免房子老化,也就避免了坍塌的危險。

回到現代,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人遵循古代傳承下來的喪葬文化,尤其是農村地區更為明顯。雖說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我們也要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