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是比後天八卦更早的存在嗎?

先天八卦,見下圖:

先天八卦圖

所謂先天八卦,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上為乾為天,下為坤為地,左為離,右為坎。先天八卦之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之說首於北宋大師邵雍,他在《皇極經世》等著作中把「天地定位」的八卦點陣圖稱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朱熹《周易本義》採用邵康節的說法和圖式,並做了補充說明,使「先天八卦」之說開始流行。

後天八卦,見下圖:

八卦時序圓圖

所謂後天八卦,是四時的推移圖式。震卦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象徵節氣,則震為春分;離為夏至;兌為秋分;坎為冬至。 其八卦之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四時不忒

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後天八卦」(或稱文王八卦)是從「先天八卦」演變出來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其一,「後天八卦」在西周已經成為成熟的占筮系統,而所謂的「先天八卦」是宋人的發明創造。邵康節創造這個圖式本身是為了他的卜數系統服務,對《周易》六十四卦的詮釋沒有絲毫參考價值。其二、「先天八卦」對天地的定位是簡單化的天地直觀;「文王八卦時序圖」才是宇宙哲學觀。

所以,「先天八卦圖」應該稱為劭雍八卦,現在還稱為「先天」是一個學術謬誤。「後天八卦」應該正名為「八卦時序圓圖」,或稱「文王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