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後面為什麼跟著排列屯蒙?
研究卦序的很多易友會這樣提問。
這種問法是很好的,只是他們自己都沒發現這種問法究竟好在哪裡。
按照歷來易學者們對《周易》的認識水平,正常的問法應該是:乾後面為什麼是坤?坤後面為什麼是屯?屯後面為什麼是蒙?
現在這種問法,下意識地把《周易》按照兩卦一組分配,恰好符合了《周易》兩卦對偶的布局架構。
先要知道乾坤屯蒙的主題
要知道為什麼乾坤後面跟著排列的是屯蒙?就要先知道乾坤屯蒙這兩組卦的主題是什麼?
乾坤是上經的綜述,是上經的開篇,簡要概述了周武王從少年到成為帝王的一生。
其中乾初爻「潛龍勿用」、坤初爻「履霜堅冰至」,都是描寫學生時期的武王。
開篇後切入正題,屯蒙是實際的正文之始,就是寫武王的學堂生涯。也就是乾坤初爻的內容。
屯是從武王的角度寫學生學習,蒙是從師長的角度寫教學相長。
所以,乾坤後面緊跟著屯蒙,是文章敘述邏輯的自然結果。
問題的實質是卦序為什麼這樣排列
以上問題的實質是卦序為什麼這樣排列。由上可知,這個問題實際是沒有意義的。故事情節,敘述手法使然嘛。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這些易學者都是重卦輕文的,他們實際上想問的是:《周易》卦符為什麼這樣排列。
卦符,本來其實是沒有名稱的,也不是必然這樣排列。卦符的命名是源於文本的主題,卦符的排列也是源於與文本主題的配合,筆者稱之為文配圖。
在筆者看來,從卦序角度,卦符可以稱之為規律的唯一規則就是非覆即反。
也就是說,兩卦一組這個本質是絕對的,而這個本質是源於《周易》兩卦一個主題的布局結構。
從符號的角度,卦組之間的邏輯關係則是沒有必然性,也沒有意義的。因為卦組的位置是因由於文本,卦的符號之間並沒有邏輯關聯。
對偶卦卦組之內的先後次序是怎麼排列的
理論上,《周易》是三十二對卦,三十二組主題,卦組內的次序變化不會影響全文的敘述邏輯。
實際排列時,則總會有個前,有個後。我稱之為干與支,主與次。類似於照鏡子時的正面照與背面照。
習慣上,當然是把主幹、正面放在前,輔助、背面放在後。
比如屯蒙,屯是寫學生,是主要視角,放在前;蒙是寫師長,是輔助視角,放在後。
乾坤,乾是寫事業,坤是寫德行,主次先後也是顯然的。
師比,師是寫如何打仗,比是寫如何帶兵。如果把比放在師的前面,就會感覺主次不清。
困井,困是寫文王被困,井是寫周人營救紓困。如果把井放在困的前面,就會因果倒置。
縱觀《周易》的三十二組卦,其中的先後排列都是符合主次習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