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初談,源流,來自古人的認知》
■點擊 ●關注● 「寒窗空守/寂寞寒窗空守」。
享受一對一的工程、房地產、產業運營、工程、技術策劃全面諮詢。
同時歡迎詩詞、文學、禪修類交流。
●張口亂語●:國人熱愛風水,有其現實的道理。尋找他的根源。
中國人非常重視風水,從古到今有大量的風水著作。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這種風水書籍更是數不勝數。而中國的風水學說,也不是從遠古時代就有。風水這個學說應該是從遠古時代有了萌芽。真正的風水系統性的成形應該是從東晉開始。而東晉的《葬經》又名《葬書》,應該是最早的系統性闡述書籍。作為作者郭璞,也應該是風水學的第一人。
當然在此之前,還有《青囊中書》等風水學的先期著作,但是成書並且能夠系統性的論述的應該是以《葬經》作為開端。也就是說,中國的風水學說是開始於西晉末年,東晉初年的亂世。甚至可以說,風水學源於三國兩晉這個中國的第一個黑暗時代。在這個時代,由於人命不值錢,大家對於穩定的生活已經有了深深的奢望。在人世間不能保證自己安穩的情況下,寄託于山水之力。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正確的,畢竟在上古時代,地理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例如,中國古代有不爭之地——福建。在這裡的人就相對不會受到戰亂波及。而在中國也有荊州、南陽這些四戰之地,無論如何的繁花似錦,總是很容易受到戰火的波及。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到一片安穩之地,這不僅僅是生存下來的人所期望的,也是死去的人所期望的。
因此在中國風水中,談的到底是什麼?說的就是一個地方的氣。但是氣是一種看不到的東西。那麼這就說明氣,只是一個我們想像出來或者是總結出來的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有一定的載體來承載這種氣。這對於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很容易明白。畢竟在中國人的故事當中,總會出現大量的這一種語境。教導別人,如何地掌握氣運。
我們可以把山川看作是人的身體,因為這是一個有形的載體。在我們身體中的脈絡經脈和在風水所對應的氣運,其實是一致的。是一脈相承的。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其中的說法,那麼我們就基本上可以理清楚這一個脈絡了。
風水其實就是隱藏在整個天地間會影響我們發展和生活的一系列必然因素。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風水並不會決定一切,否則的話,這麼多的帝王,都很難把自己的權力千秋萬代。不是說他們不能掌握風水而是風水。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短暫的影響因素。所以我們可以非常的重視風水對自己的影響,但是也不能盲目的相信風水,認為風水可以主導一切。
風水其實有兩大類,一類是給生人所使用的風水。就是我們居家所直接面對的風水布局。甚至是我們所在的城市城市給予我們的機會,城市坐落的位置,這都和風水息息相關。也直接可以看到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城市,真的可以有千年的歷史。這說明風水是有其真實的道理。是也要著重的說明。原來人類可以改變山川地貌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對風水的影響會比較的小,得到了現代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會直接影響到當地的風水。如果還迷信於舊友的風水體系,或者是認為網聯風水在影響,那麼就很有可能是刻舟求劍了。
另外一類風水應該就是我們更為關注的,也就是本文所著重談及的死人的風水。在古代人認為我們每一個人至少都可以存在於兩個世界當中,一個是生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一個是死的世界,也就是我們死亡之後所歸宿的世界。
兩個世界絕對是有勾連的,而且這種勾連還是非常的強大。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兩個世界的聯繫是沒有辦法掌握的。但是山川和墓葬就是吧,生人和死人聯繫的一個通道。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及現在的我們可以看到的世界,是一個物質文明為主的世界,而死後的世界是以精神為主的一個事情。死後的世界,所有的基礎就是縣市物質所支持的。可以作為生人,就必須要打造給死人,也就是給死後世界做出他們的載體和貢獻。
剛剛所說的東西。與其說是現代的,對死後世界的研究成果,倒不如說是,對於這一種邏輯所演繹出來的成績。也就是說現在的理論體系是完善的,所以風水也是依託於這一個邏輯體系建立起來的,並且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風水這樣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驗證的,但是也不應該對風水有著過度的期待,因為太多的內在邏輯和內在關係,也是我們現在所不了解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只有訂閱,不再錯過。只有點贊,給予動力。只有回復,方有目標。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為自己而寫作,為生命而喝彩。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一雨一落魄
一步一蕭索
一影一窗寒
一燈一寂寞
№1262 日期: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