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年輕人視為「爸媽專屬」的公園相親,如今正以「輕聯誼」的新形式悄然回歸,重新贏得年輕群體的青睞。
3月底,一段公園相親聯誼視頻在網路上走紅。視頻中,噴泉廣場旁,數十名單身男女有序排隊、穿梭交流,宛如現實版「走秀」,引來遊客駐足圍觀。
4月中旬,國家植物園也舉辦了一場「輕聯誼」交友活動。摒棄緊張的相親氛圍與刻意配對流程,在集體遊戲與自由漫步中,參與者無論「社牛」還是「社恐」,都能自在交流,享受春日裡的浪漫。
這種融合自然場景與輕鬆社交的新型相親方式,正逐漸成為都市青年尋找愛情的新選擇。
在北京的公園裡
偶遇一場大型聯誼
4月中旬,一場「遊園闖關聯誼」活動在國家植物園順利舉行。前一日的春雨潤澤園區,鬱金香隨風搖曳,空氣中瀰漫著草木與泥土的清香。上午10點剛過,數十名參與者已在園內集結,等待聯誼活動正式開始。
隨著嘉賓陸續到場,150多位報名者被分成十幾個小組,組內成員彼此問候、交換基本信息,並推選出一位「領隊」。剛「上任」的姑娘小周站在隊伍最前端,拍了拍胸脯,笑著說:「放心!今天肯定帶大家贏一堆獎品回去!」
幾位手拿彩色氣球的組織者穿梭在人群中,引導分組、帶動氣氛:「每組男女各半,大家先互相認識一下。」據介紹,參與者來自不同企事業單位,有人希望拓展社交圈,也有人期待邂逅合適的對象。一位參與者透露,單位一發布活動通知,許多同事立刻就報了名。
到場的嘉賓當中有80後、90後,也有不少00後。在活動臨近尾聲時,一位女嘉賓主動表演了一段街舞,讓全場氛圍更加熱烈。只見女孩踏著音樂節奏走向廣場中央,隨著鼓點響起,她忽而騰空躍起,身體在半空中划出優美弧線;忽而壓低重心,地板動作一氣呵成。在人群的歡呼聲中,她用熱烈的舞步,將00後的自信與活力,綻放在春日的暖陽里。
據了解,該活動的組織方是一家提供聯誼、團建和會展服務的公司,主要面向在京企事業單位。該公司每年舉辦活動三百餘場,其中青年大型聯誼活動平均每月舉辦兩場。聯誼內容豐富多樣,包括趣味手工、運動會、真人大富翁、露營桌游、觀影、音樂會等。據介紹,今年春天,公園裡的這類「輕聯誼」形式頗受年輕人歡迎。
不久前,網友史密斯在朝陽公園噴泉廣場偶遇一場大型戶外聯誼活動,目睹了公園相親的盛況。現場四五十位年輕人,男女分別有序排隊,輪流進行配對選擇。史密斯在帖子中寫道:「可惜只看到了後半段,最後有八對男女速配成功,個人覺得成功率還是挺高的!圍觀群眾比參加的人還多。」
自然而然地交流
反而更容易建立聯繫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近年來興起的「輕聯誼」活動,正逐步改變傳統相親的模式。與以往以配對為核心、環節拘謹的相親形式不同,「輕聯誼」更注重趣味性與參與感,主持人也會更自然地進行引導,因而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
趣味遊戲是這類「輕聯誼」中格外受期待的部分。以國家植物園舉辦的活動為例,主辦方在園內設置了4個互動點位,分別位於溫室展覽館、宿根花卉區、水生與藤本園以及紫薇咖啡屋,活動設有多個關卡,每一關都充滿挑戰性與互動性。
尤其在最後一關,用拼接管道運小球時,參與者們將一段段管道拼合起來,他們或趴在地上校準介面,或踮起腳尖微調坡度,眼睛緊盯著小球在彎管里的軌跡。當看到小球「咚」地落入終點紙杯,許多人不禁歡呼起來,參與者間的距離在這一刻也隨之拉近。最後,大家紛紛擺出搞怪姿勢,在鏡頭前定格下闖關成功的喜悅。
此外,「輕聯誼」不同於傳統聯誼的拘謹,摒棄了強制配對環節,活動方並不會事先指定互動對象,而是由到場者按順序自由組隊,大家從陌生人秒變「戰友」直撲闖關區,既節省等待時間,也避免了「配對冷場」的尷尬。主持人還會控制參與人數與性別比例,確保每組男女均衡,使交流過程更自然、順暢。
這種自由匹配的「輕聯誼」模式淡化了傳統聯誼中的配對壓力,恰到好處的輕鬆自在,讓追求鬆弛感社交的年輕人直呼「太懂我」。
25歲的參與者劉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是她第二次參加類似活動,「形式輕鬆,不會有人盯著你必須配對成功,大家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交流,反而更容易建立聯繫。」
聯誼大會的順暢舉行同樣離不開主持人的引導。北青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主持人始終關注活動節奏,及時調動氣氛,在關鍵節點鼓勵參與者放鬆心態、主動互動。在遊戲全部結束後,嘉賓們集中到紫薇咖啡屋附近互換聯繫方式,主持人再次「助攻」:「要是遇到心動的人,別猶豫,大膽上前要微信!」一番鼓勵之下,不少人勇敢表達好感,幾位男女嘉賓當場互換了身上的專屬卡片,象徵彼此牽手成功。據統計,現場共有三對嘉賓配對成功。
公園聯誼能窺見
一個人的真實狀態
90後設計師李薇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公園式的聯誼活動。她坦言,平時工作忙、社交圈小,希望藉此機會認識新朋友,「沒準還能遇到有緣人。」
儘管沒有邂逅理想伴侶,但她覺得活動本身很有趣,氣氛輕鬆,收穫了一段難忘的經歷。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關「合力駐塔」遊戲:參與者需要協作搭建一座塔形結構,過程中不斷嘗試、調整。她說:「這個環節最吸引人的是合作氛圍,大家不斷鼓勵彼此,很容易產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這段體驗也打破了她對「脫單路徑」的固有認知。過去她總覺得,相親還是熟人介紹靠譜,而這次活動中,她在闖關中認識了許多新朋友,「現在想想,和陌生人互動也挺自然,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不過,她也坦言,這類活動仍有優化空間。由於分組互動人數有限,組內成員大多專註於自身任務,導致跨組交流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交拓展的廣度。
她認為,若能設計一些「組與組之間」的交流環節,或許能進一步拓寬社交面。
而在劉洋看來,公園聯誼的最大優點在於參與者可以在自然氛圍中展現真實的自己,而非傳統相親中「擺出最完美一面」。
「你可以看到,有些人主動協調分工,有些人默默關注隊友,這些細節是照片和資料里體現不出來的。」劉洋說。對她來說,相比「快速擇偶」,更看重相處過程中的舒適感。
雖然年紀不大,劉洋也感受到周圍環境帶來的隱形壓力。「辦公室里的話題越來越多圍繞結婚和孩子,『不著急』成了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說,正因如此,她願意通過「輕聯誼」這樣的方式,為情感生活多製造一點可能。
幸運的是,在自由交流環節,一位男生主動找她交換了聯繫方式。兩人隨後在網上聊天,意外發現都喜歡羽毛球,於是很快約好了第一次線下見面——就從一場羽毛球局開始。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文/本報記者王婧懿 實習生石涵碩 黎露微
攝影/實習生石涵碩 黎露微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