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為榮的廣州對「高仿假貨」不會姑息

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廣州火車站周邊地區存在銷售「高仿假貨」問題,廣州市高度重視。6月16日上午,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成立廣州火車站周邊地區侵權假冒專項整治聯合工作組,市、區兩級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越秀區、白雲區屬地街道辦事處等聯合開展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從嚴從快查處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所謂「高仿」,是指根據仿製對象的原有外形、材質、功能而制出的仿冒品。對這種仿冒品,無論進行什麼樣的話術包裝,都改變不了其實質,即屬於侵權假冒商品。生產出售涉嫌侵權假冒商品的行為,需要承擔法律後果,輕則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重則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高仿假貨流通於市場,既是對消費者的愚弄,也侵犯了正品製造商的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長遠來看,高仿產品這種違法行為更打擊了原創精神和創新能力,不但會抑制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由於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偽,可能導致市場誠信意識淡化,增加正規商家的經營難度,進而降低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率。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對高仿產品這種違法行為的危害性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難以容忍。但是由於高仿假貨生產方式隱蔽、仿製技術日益提升致使鑒別不易、網路銷售渠道廣泛等原因,打擊高仿假貨的難度實際上也在增加。

廣州對高仿假貨問題的重視由來已久。

一方面,動員了多種監督力量。今年3·15前夕,廣州媒體記者通過暗訪發現,所謂海外代購奢侈品已形成「假代購」產業鏈,從商品包裝到物流信息,都是一場精心設置的騙局。這些代購、微商以不到正品十分之一的價格進貨,再花幾十元獲得一套高仿包裝和票據,最後從快遞「異地上線」服務商處定製假物流信息,就可以把假貨以正品價9折左右的價格出售,攫取巨額利潤……

另一方面,加大打擊力度。6月14日,廣州市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白雲區「雙打」辦,與國家、省同步開展集中銷毀侵權假冒商品行動。本次銷毀行動採取清潔化、無害化處理方式,集中銷毀450噸侵權假冒商品,涉及服裝、箱包、汽車配件、化妝品等多個種類,總貨值超5000萬元。

在這次媒體報道廣州火車站周邊地區存在銷售「高仿假貨」問題之後,廣州有關辦案單位立即兵分多路,開展拉網式排查。據悉,所有涉案商品已被依法登記保存,所有涉案檔口已被查封,相關案情將進一步展開核查處置。

以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強市為目標的廣州深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就不能對高仿假貨有任何姑息。針對媒體這次報道的問題,廣州態度鮮明、行動迅速,遵循的顯然是一以貫之的邏輯。

鑒於以往打擊高仿假貨的經驗和新冒出來的問題,強化打擊侵權假冒聯合執法機制勢在必行,與此同時,緊盯源頭和物流環節應該是接下來的重點。

銷售假貨者可惡,而禍首則是上游的生產廠家,必須從源頭上剷除造假廠家,依法予以嚴懲。偽造物流信息,是物流行業的頑疾,通過協助偽造物流信息,讓消費者認假為真,在銷售高仿假貨產業鏈中,一些物流公司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幫凶」角色,因此強化物流環節侵權假冒整治同樣刻不容緩。

以創新為榮,以仿冒為恥,有理由相信,在斬斷非法利益鏈條之後,過去存在問題的一些專業市場會逐步走上轉型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