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曆丨「過節出門兒啦?」「是,剛回來」

「假期出門兒啦?」

「是,剛回來」

或在小區或在單位門口

迎面碰到熟人,你們寒暄了兩句

今天的這幅「車輿圖」壁畫

還原了一次古代街角的相遇

淡黃的長袍~插翎的頭髮~

他們「相逢」在漢代的壁畫

畫面上是相向而行的牛車和馬車

先看牛車

畫匠對牛的描畫很簡練

表現出牛的健碩和憨厚之感

車廂里的兩人穿著淡黃色的寬袖長袍

頭頂上束著髮髻,插了一根羽毛

一路駕車聊天

主打淡淡的蓬鬆感

再看這架馬車

整個形制就上了個台階

這種帶傘蓋的車叫「軺(yáo)車」

車上老者,略顯低調

頭戴卷檐黑帽

身著黑色寬袍

然而到了這匹棗紅色駿馬

就顯出了軺車的「招搖」

也許是與迎面而來的「牛大哥」在街角碰著

讓它一陣興奮

「舉蹄示意」,嘶鳴「問好」

頭頂鬃毛梳成了「超高顱頂」

絡轡也是整了全套

整體顏色和畫風

都顯出了清新和生動

壁畫的色彩

還原漢代彩色生活

這幅「車輿圖」出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

鳳凰山漢墓壁畫

這些壁畫很有紀實感和故事性

記錄了當地東漢時期的生活百態

有的再一次證明「時尚是個圈」

比如在這幅「出行歸來圖」中

我們看到了「薄荷曼波」

再比如這幅「北方民族人物圖」

高領、闊袖、插翎、撞色

說這是「新中式時尚的選品池」也不為過

這幅「射弋圖」反映了

北方游牧民族的勇猛形象

而這幅「牛耕放牧圖」

畫的則是這裡的農業情況

上半部分是山上放牧

每座山峰好像牧民的帽子

((→_→)「你好,我有一個『帽山』」)

可愛的馬和牛彷彿是從山峰長出來的

誇張的比例突出了放牧的主題

下半部分雖然脫落嚴重

但殘存的畫面中依然可見

人的腿部、耕牛蹄、犁鏵

反映了漢代典型的耕種方式

畜牧業和農耕業同框

再加上「胡風」著裝和混搭的建築裝飾

這些生動多彩的壁畫

留住了一個個瞬間

再一次證明了

漢代的民族交流與融合

壁畫的主人是什麼身份?

壁畫所在的鳳凰山漢墓

發現於1987年

分別在1990年和2015年進行了發掘

發掘的原報告上

根據形制和壁畫內容判斷

認為這是西漢晚期至東漢前期的墓葬

也有研究推斷

它的年代大致在東漢後期

 對於壁畫主人的身份

目前學界普遍認為

應是「御史、郡守、都尉、縣長」

中下層或地方官吏

通過這些壁畫,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

墓主人的性格特點

他生前涉獵廣泛、熱愛自然

喜歡各種動物

對多元文化包容度很高

他或許是個「社交達人」

也可能是個「時尚先鋒」

我們發現一幅幅歷史的畫面

就像沖洗了一張張時光的膠片

它們默不作聲

它們光彩熠熠

監製丨唐怡

製片人丨武慧鋒

文案丨田野

視覺丨林琦

技術丨蔡子旭

審校丨左中明

統籌丨劉瑩 帥鐘琴

特別鳴謝丨鄂爾多斯市博物院 總台內蒙古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