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店內暖意融融,一位老人被一群年輕人簇擁著,吹滅了蠟燭,蛋糕上寫著「36歲」。這溫馨的場景被路過的顧客用手機記錄下來,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
這位老人正是蘇州協和葯業的創始人鄭正華,而這場別開生面的聚會,是為了慶祝這家老國貨的36周年。這個五年前幾乎被網暴擊垮的國貨品牌,如今已然跨過山海,涅槃重生。
被網暴的辛酸史
老國貨的自證與逆襲
提起協和維E乳,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款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護膚產品,曾經佔據了媽媽們的梳妝台。可隨著時間推移,市場上出現的「維E乳」越來越多,消費者也越來越糊塗: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2019年,一場「網暴」空降到這個不善於營銷的老國貨頭上,幾乎將企業推向崩潰邊緣。網路上出現大量質疑聲,指責蘇州協和葯業"山寨"、"冒用北京協和醫院名義"。
面對誤解,蘇州協和葯業選擇用事實說話。2024年9月,企業發布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系統性地回應了各方質疑。
信中說到,早在198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與蘇州一家日化廠聯手創辦了聯營廠,這便是蘇州協和葯業的前身。由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實行統一管理,同屬"大協和體系",蘇州協和葯業在1991年註冊了"協和"商標。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協和"品牌的分支逐漸增多,加上市面上出現了假冒偽劣產品,反而讓合法持有"協和"商標的蘇州協和葯業陷入了輿論漩渦。事實上,蘇州協和葯業「從未在任何場合使用過北京協和醫院相關字樣」。
誠懇的態度,有力的自證,使得蘇州協和葯業36年的品牌發展史,和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得以被大眾所了解。蘇州協和葯業逐漸扭轉了輿論與偏見。
從醫用製劑到國民護膚品
「轉化醫學」的引領創新
上世紀90年代,皮研所專家將140多種臨床效果顯著的醫院製劑進行整理,其中維生素E外用製劑因其卓越的保濕效果而備受青睞。蘇州協和葯業成功將這一醫學製劑轉化為大眾護膚品,開創了國內護膚品領域轉化醫學的先河。
如今在護膚品行業,醫研共創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蘇州協和葯業堅持"轉化醫學"理念,與多位皮膚醫學專家展開深度合作,不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目前,企業已建立起完整的研發體系,產品線涵蓋25個功效系列,包括針對不同膚質問題的維生素B5舒緩系列、西敏修護系列等。
在渠道建設方面,蘇州協和葯業實現了線上線下全面覆蓋,覆蓋全國35000家網點,產品遍布藥房、商超、電商等渠道。協和維E乳的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瓶,在各大電商平台頻頻斬獲佳績,併入選"人民匠心產品"名單。2024年底,其維生素原B5精華液更是入選SIA100年度科學產品功效護膚品榜單。
2023年,國貨美妝品牌首次在市場份額上超越外資品牌,這一突破離不開像蘇州協和葯業這樣的國貨品牌持之以恆、默默耕耘。從被質疑、網暴到用實力為自己正名,正如鄭正華所說:"專心把產品做好、做紮實,就是對大家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