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網紅不滿航班延誤,亮明網紅身份「維權」。圖/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我是網紅,我師弟是『墊底辣孩』,他1000多萬粉絲,我280萬粉絲。航班延誤了5個小時,我要求航空公司給我特殊照顧。」據《法治日報》報道,近日,一男子因不滿航班延誤,亮出自己網紅的身份,指責空姐、質問機長名字,之後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維權視頻,引發廣泛關注。
對此,航空公司方面表示,航班延誤是天氣原因所致,對於乘客的訴求會儘力協調解決,但航司對網紅沒有特殊優待,都是一視同仁。
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造就了眾多網紅。其實,網紅維權本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得合理合法,而非仗著粉絲多要特權。
此前,有網紅打著探店或者維權的名號要求吃霸王餐,也有網紅騎著摩托車硬闖禁摩的高速路段,遇攔阻後便發起視頻維權,甚至還有網紅醉駕後拒絕配合民警檢查並高呼「我是網紅」……這些網紅真是人紅脾氣長,種種做派盡顯無知和任性。
網紅因流量而紅,「特權網紅」耍的也是「流量脾氣」,大抵是覺得自己粉絲多了,能在網上一呼萬應,產生了高高在上的特權幻覺。利用流量的影響力要挾式維權,本質是攜流量之餘威,謀個人之私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常識,早已深入人心。一宗一宗的網紅「維權」事件曝出也帶來警示:有必要好好地給耍特權的網紅上一節權利平等課。
當然,網紅和明星一樣,也有一定的公眾人物的屬性。因此,網紅非但不應該要特權,反而需要規範自身一言一行,在行使相關權利時更加謙抑。
「特權網紅」患的是「流量病」,還需「流量葯」來治。作為網紅的「衣食父母」,粉絲可以力挺一個網紅,也能讓一個網紅涼涼。而利用流量維權,卻也可能被流量反噬,一旦維權手段逾越法律底線,就不只是掉粉的後果。
對此,網紅孵化管理公司也應加強對網紅素質的提升,引導網紅承擔相對應的道德、法律責任,管住「流量脾氣」,遠離「流量特權」。網路平台,也不妨將有關部門對網紅的處罰信息以及違背社會公德的負面信息,納入網紅誠信評價體系,對其採取限制流量、封限賬號等措施,讓網紅為自己的「流量脾氣」付出流量代價。
撰稿 / 李英鋒(律師)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