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黃河、濟南時報、平安永川、中國青年網、募格課堂此前報道
近日,網傳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的學生墜樓一事引發關注。
3月24日,新黃河記者就此事致電重慶城市科技學院,該校黨政辦一名工作人員稱,「具體情況不清楚,警方目前正在調查,具體情況請諮詢永川區委宣傳部。」永川區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情況不清楚,具體情況不方便對外說。」
圖源:新黃河報道
隨後,記者聯繫到永川區公安局宣教科,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正在了解情況,正在調查中。」
3月24日,重慶市永川區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
網傳重慶市永川區光彩大道一高校女生被強姦後與男友跳樓不屬實。經核實,2023年3月10日,該校2020級學生周某(女,21歲)邀約同校學生甘某(男,22歲)、蔣某(女,21歲)、韋某(男,21歲)、劉某(男,22歲)等人聚餐飲酒。甘某趁周某醉酒無意識,將其帶離發生性關係。蔣某獲知後,與劉某、韋某趕到案發現場對甘某實施毆打,致甘某重傷。
目前,警方已分別以強姦案,故意傷害案立案偵辦。蔣某三人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刑事拘留。甘某正在醫院救治,暫未脫離生命危險。2023年3月20日下午16時50分許,該校2021級學生許某(男,21歲)從學生宿舍廁所窗戶跳下,經120醫生現場搶救無效死亡。許某所留遺書顯示,其悲觀厭世輕生。警方經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排除刑事案件。
綜上,涉及該校學生的強姦案件和跳樓事件當事人並無關聯。警方籲請廣大網民自覺抵制網路謠言,不信謠、不傳謠,不轉發當事人相關信息,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共同維護良好網路環境。
圖源:微博@平安永川
高校學生壓力不容忽視
高校學子是一群初次體驗到自我掌控人生的群體,也可能會存在一些迷茫、擔憂等情緒,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有時,一時衝動控制不住情緒,可能會對自己的健康及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2022年11月,「29歲博士因社恐1月叫2次救護車」 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這名29歲的男子小鍾(化名),突感心慌、極度恐懼不敢亂動,1個月叫了2次救護車。經多科室檢查,排除軀體及大腦器質性問題,他又掛了臨床心理科。
經了解,小鍾來自農村,一路靠獎學金讀到博士,還去了國外深造。回國後在深圳工作,可常年苦讀養成晚睡,工作後面臨作息改變及職場壓力。他自我社交隔離,堅持低物質消費,談戀愛因三觀不一致被分手2次。最終診斷為驚恐障礙,共病軀體疾病「高血壓」。治療一段時間後,小鐘的狀態越來越好,還找到了三觀一致的女友。
圖源:西部決策
2022年1月,臨近期末湖南長沙一名21歲的高校學生,因近段時間都在準備期末考試,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加之睡眠不好,在等公交時,突然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身體無法動彈......送醫檢查後,竟然是中毒了?!
醫生解釋到,這是壓力過大引起的呼吸性鹼中毒,嚴重可致呼吸功能衰竭,出現休克狀態!
圖源:湖南都市
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其實一些「致命」的問題可能從最初就有跡可循......
2019年11月,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情緒狀況話題,對全國100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超八成學生可以控制自己情緒,超三成學生有起床氣,學業壓力大、對未來迷茫、學生工作繁忙系困擾情緒的主要原因,超五成會因為小事發脾氣,超六成會以聽歌的方式發泄情緒。
圖為大學生是否可以控制自己情緒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高校教師建議:大學生應合理髮泄情緒,正確處理問題
華北理工大學教師李旺澤目前擔任《大學生校園導論》的授課教師,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多出生在2000年前後,出現這些問題很正常,「比如,有起床氣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緒,其實也蠻可愛的。」但是,很多學生在大學往往會感到各種不適,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這些不適和情緒若得不到及時調節,將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身心健康。
濰坊科技學院團委副書記王燕玲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就要學會以成年人的方式處理問題,尤其是個人情緒問題,學會尋找不良情緒的合理髮泄渠道,讀書、聽音樂、運動等,都是比價好的情緒發泄方式。她認為,大學生應該培養不將個人不良情緒帶到學習和生活中,不將不良情緒發泄到他人身上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