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看了一部非常驚艷的電影《無名》,裡面的服裝造型簡直是我近年來看到的所有國產電影里最講究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品《無名》里的各種服裝造型。
01 fedora紳士軟呢帽
在這個鏡頭中,梁朝偉飾演的何主任佩戴了一頂灰色的紳士軟呢帽,這種帽子叫fedora,最早起源於1882年。
跟現在一樣,當時的明星也是「帶貨小能手」,這種帽子最早就是由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帶火的。而它成為紳士的象徵,則要等到1924年,當時的愛德華王子,後來的溫莎公爵頭戴fedora出訪美國,才讓這種帽子開始被男士們所喜愛。
當年美國的幫派分子們,在見到溫莎公爵戴fedora優雅的樣子之後,也有樣學樣的開始佩戴這種帽子,其中就包括美國最著名的黑道大佬阿爾卡朋,所以這種帽子也成了很多幫派角色設計里的常見配飾。《無名》中梁朝偉佩戴著這頂fedora帽子出鏡,人物形象亦正亦邪,與他在片中的身份一樣讓人迷惑不解,是非常適宜的道具,劇組用心了。
02 「胡椒鹽」面料西裝
在這個鏡頭裡,梁朝偉穿了灰色的西裝三件套,這套衣服的面料顏色由一個個不規則的黑色和白色小點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灰色的視覺效果,這種不規則的灰色面料叫做「胡椒鹽」。
據說它最早起源於二戰時期的瑞士,因為戰爭時期難以進口到棉花,所以瑞士軍方就將亞麻和蕁麻混合在一起,發明了這種耐造、防水的面料。戰爭結束後也出現了很多純羊毛「胡椒鹽」面料,用來製作西裝會比凈色的看起來更有趣一些,也深受愛好者們的喜愛。
梁朝偉在談判時穿著這件西裝,與他的身份及品味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tony完全穿出了這套西裝的氣質,優雅有禮,再次贊劇組的用心。
03 戧駁領西裝
王一博這個鏡頭穿了一件寬戧駁領的西裝,「戧」字的意思是方向相反,用來形容這種領角朝上的領形。比較寬的西裝領可以讓他有些偏瘦的上半身看起來更魁梧,從而增強角色氣場。戧駁領這種領形也比常見的平駁領西裝看起來更張揚,更適合王一博在《無名》中的志得意滿、日本人面前的紅人這一角色性格。
王一博在舞場時穿的西裝雖然也是戧駁領,但領口位置並沒有那麼靠上,而是相對水平於地面的角度,一般管它叫「平串口戧駁領」。相比起普通的戧駁領來說,平串口戧駁領西裝張揚程度略微降低,讓人看起來更沉穩可靠一些,但又不過分低調,與王一博前期潛伏的角色很相襯。
04 民國長衫
在《無名》發布的花絮中,有一條是演員黃磊的視頻,他說在《無名》中自己所穿的長衫質感非常好,還專門跟導演要走了這件長衫,用於以後演出話劇時穿著。
看電影時我就注意到了他這件長衫,照演員個人身形量體裁衣,並且遵循肩背立體、腰線隨體的制衣風格,是一件非常講究的好衣服。
長衫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民國時期,長衫除了借鑒了明朝的「道袍」形制之外,還遵循了清朝服制理念加以改進,在男性群體中更為流行,無論是官商、文人還是政客,基本上都以一襲長衫作為日常著裝。
05 民國旗袍
最後來說說《無名》里的旗袍,其實這個寶藏早就已經被影迷們發現了,前幾天#電影無名旗袍撞衫#的話題還上了熱搜。「考古高手」網友們發現,《無名》中周迅、江疏影、張婧儀穿的旗袍與阮玲玉舊照、民國月份牌撞衫,相當驚艷。
其實,服飾文化愛好者們都知道,現在想復刻這些老手藝的衣服已經很難了。我記得去年去參觀中國藍印花布博物館時,館長就撫著那些面料精良、製作精巧的衣服對我說,現在想找這麼好手藝的師傅很難了,老師傅們要麼走了,要麼已經眼花做不來了,這些傳統制衣技術瀕臨失傳。
可想而知道,《無名》劇組復刻這些民國旗袍背後下了多大功夫。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也能讓中國傳統之美再次被看見、被關注、以及被傳承。
一部好電影的定義從來不僅僅是好故事那麼簡單,還有它帶給人的思考和文化的傳播,好在,還有一部《無名》,它做到了。
所以我要說,這可能是全中國最用心的電影之一了。也呼籲院線經理們,給好電影一個機會,給用心的導演一個機會,這樣的好電影才能吸引來好觀眾,對於影院來說,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