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前的你穿到這雙鞋,看到這樣的鞋帶袢條,心中是不是有一萬匹羊駝飛奔而過。
每次出門前,靴子那麼長,扣袢那麼多,穿跟脫都最少花半小時以上,累得人腰酸背痛,貴族還可以有僕人幫忙,但如果是民間跟風的百姓就累慘了。有些人寧願穿鞋睡覺也不脫掉,可是,當粘滿馬糞的鞋滾了床單,這床還要不要?捂腳不捂腳就另說了。
可問題是,這是當時社會流行款!不追流行追啥?那些炫富的,還要整上一排貴金屬,鑲嵌寶石呢!
換做現在,裝上一根拉鏈就完美解決這一切!
拉鏈能被開發出來,全因為這位朋友是個懶癌。
就這一根小拉鏈,拉鏈英文為zipper,依靠連續排列的鏈牙使物品併合或分離的連接件,前前後後凝聚著兩萬多種人類專利!它的應用極為廣泛,不但用於最常見的箱包,鞋帽與衣物,還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和軍事等領域。說它改變了世界也是實至名歸。
1986年,美國評選評選出了20世紀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十項發明,拉鏈名列首位,更被BBC稱為「世界奇蹟」。
1891年,對這些長鞋袢深惡痛絕,一心想找出一條懶癌出路的惠特科姆·賈德森(whitcomb judson)。他搗鼓了好久,發明出一種名為」扣鎖」的裝置,就是拉鏈的前身。
當年11月,賈德森就向美國專利局提交自己的「扣鎖」設計說明,希望申請發明專利,其中描述就是:可作鞋扣
非常遺憾,申請並未通過,因為已經有不少人在這方面進行努力,並且提交過申請獲得專利。賈德森沒有放棄,繼續研究優化,1892年提交過一次修改版本,1893年8月再次提交新版本終於通過專利申請。
將兩則一公一母的金屬組件「勾搭」在一起,也相當於扣在一起,核心賣點是:不再需要人手一個一個扣了。
收藏於美國霍博肯博物館的C-curity原件,扣鎖原理是通過一個扣子上下滑動將兩則一公一母的金屬組件「勾搭」
可是,「扣鎖」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到市場後,除了被人吐槽太笨重之外,還經常出現拉不上,拉不開,或者在意想不到的情況突然崩開這樣的情況。這個發明還不夠完善,各廠商對此發明逐漸失去興趣。
尤其是服裝公司一看,這根本沒辦法用啊!笨重不說,卡頓也是要命的,卡在那裡穿不上,脫不下咋整?再加上突然崩開這種事情就太尷尬了。
1913年一位名為吉迪恩·桑貝克(Gideon Sundback)的瑞典籍美國電氣工程師接上賈德森這一棒,繼續研究「扣鎖」的商業化問題。
桑貝克足足花了5年時間來鑽研、優化賈德森的「扣鎖」,他取消了「扣鎖」「勾眼」這樣的方式,而是採用「咬合」,這個思路真正的改變了原扣鎖的弊端,拉鏈的雛形初顯。
兩邊一公一母的「牙齒」長得一模一樣,通過設計改良的「Y型線」通道滑動將彼此陰陽「互咬」。
而且將過去2.5cm為一個長度單位內的齒數增加到10個,另外桑貝克還將其兩邊與結實織物布料組合起來
顏值也直線爬升,更關鍵是桑貝克還研發出量產工藝,可以說一切都圍繞著「變現」方向走。
「緊固件」(Fasteners),桑貝克就是以此名字在1917年申請專利成功,
1917年3月20日批准的美國專利US1219881(英國專利GB12261/1915)是現在拉鏈之源。
而「拉鏈」這個名字則來自桑貝克與其合作公司「古德里奇製造公司」(B.F. Goodrich Company)。1923年時候桑貝克跟該公司合作,將其「可分離緊固件」用於他們的橡膠靴子上。
公司一位銷售部員工在銷售時,介紹給客戶這是緊固件,感覺生澀。靈機一動,建議其將名字改為「Zipper」,因為Zip有迅速的意思,而其發音跟拉鏈活動時候發出的聲音很像,大家一致贊同。
中文翻譯就是「拉鏈」,這個稱呼從此定下來沿用到如今。
可是,拉鏈這個產品的運氣確實差!
雖然陸陸續續跟不少靴子廠及制衣廠合作,但就是火不起來,一直處於還活得下去,但賺不到什麼利潤的低迷狀態中。
二戰時期,一件偶發事情才讓這個產品扭轉乾坤。
在巴黎協和廣場一場飛行表演中不幸發生墜機事件,後來調查,原因就是飛行員衣服上的紐扣掉進了飛機部件中。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飛機上,美國軍方一口氣跟桑貝克的工廠採購幾萬套拉鏈,製作拉鏈形式的飛行夾克。
如此一來桑貝克鹹魚翻身,並且其它國家也紛紛效仿,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
到了1930年,桑伯克的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萬條拉鏈,應用範圍極廣,小至筆盒,大到摩托艇的引擎蓋。唯獨是制衣行業仍然觀望。
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裝設計師伊薩·斯卡帕瑞里首次大量採用拉鏈,《紐約客》甚至形容1935年春季服裝展「垂滿拉鏈」。但掀起更大熱潮的居然是童裝,人們認為拉鏈服裝能增強兒童的自主能力。大名鼎鼎的作家赫胥黎也在推波助瀾,他在名著《美麗新世界》里提出了以拉鏈作為男士「褲門」的設想。1937年,他的設想被生產商付諸於現實,並贏得了一致好評。
此後,制衣行業開始真正接受拉鏈,並成為拉鏈應用最廣泛的領域。1937年,桑伯克將公司正式更名為「泰龍(Talon)拉鏈公司」。後來,泰龍與日本吉田株式會社、瑞士奧普特朗公司並稱為世界級拉鏈企業。
不過,泰龍的早期產品,工藝並不精堪。使用時較為生澀的手感一直遭人詬病, 同時還有生鏽,卡殼等各種毛病,便被拉鏈界的新扛把子的 YKK給打敗了,即後泰龍拉鏈就此沉淪。不過不吹不黑,TALON 的復古拉鏈十分牛逼。
同時對於 vintage 愛好者來說,找到一件帶有傳統 Talon 拉鏈的 Schott NYC 皮夾克,必然有一種欣喜若狂的感覺。
一件帶有傳統 Talon 拉鏈的 Schott NYC 皮夾。
1934年,吉田株式會社的前身3S成立,後來的日本製造業傳奇人物吉田忠雄走上歷史舞台。
拉鏈之王吉田忠雄
1937年後,拉鏈產業在日本蓬勃興起,3S更是其中翹楚,並改名為吉田株式會社。二戰期間,日本實施戰時經濟管制,禁止國內工商業使用銅,而當時的拉鏈正是以銅為主要原料。吉田忠雄無奈之下,卻成了業界的里程碑人物,他經過反覆試驗,決定改用鋁製作拉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作拉鏈的人。此後,他還研製出了硬度強且輕的鋁合金拉鏈。1950年進口了自動鏈牙機,步入機械化生產的第一步,隨即自主研發了拉頭自動衝壓機,帶動日本拉鏈業的進步。也是在此時,吉田啟用商標「YKK」。
YKK也與豐田、索尼等並列,成為日本工業的標誌。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首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員所穿的衣服,就用了YKK製造的拉鏈。
這個日本品牌,採用日本精確的工藝,原料和管理方法,基本上代表了行業標準。而它的價格更是其它牌子拉鏈的 10 倍左右。光是一條拉鏈,一年就為 YKK 製造 25 億美元的營業額,成為躋身世界 500 強企業之一,成為拉鏈行業最大的市場份額擁有者。
RIRI
除了 ykk 以外,其實還有大量品牌的拉鏈供大家選擇。高端則是瑞士軍刀用, Bally 的包也用。很多做名牌衣服、戶外用品的廣告,除了宣傳衣服、戶外用品的牌子外,也都標名使用的是 LAMPO、YYK 等的拉鏈,以證明商品的檔次和質量。
LAMPO
LAMPO 拉鏈在拉鏈中相對而言算是比較高端的品牌拉鏈,如果說 YKK 是拉鏈品牌中的大眾豐田, LAMPO 就是拉鏈界的梅賽德斯 · 賓士。LAMPO 和 RIRI 佔領了世界拉鏈行業的高端市場,很多一線品牌常用的拉鏈,Gucci,Prada,Versace,Balenciaga 等等都會用 。
ideal
和 YKK 檔次差不多的拉鏈品牌,還有像美國的 IDEAL。 它在 POLO Ralph Lauren、CK 這樣的美國品牌, 以及大家熟悉的 Air Jordan 和 Adidas Originals 的一些產品上。
OPTI
這個拉鏈主要是歐洲的品牌在用,好處是幾乎沒有假貨。如果衣服用這個牌子的拉鏈,則必定大概率是歐洲原單。
寫在結尾:2006年,吉迪恩·桑貝克(Gideon Sundback)因為拉鏈這個偉大產品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谷歌在他誕辰132周年專門diy了主頁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