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已定的布林肯,挑撥中俄關係

隨著拜登政府即將卸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臨別前拋出一則重磅消息,聲稱俄方曾考慮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而中國及時勸阻了這一危險舉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布林肯透露,在俄方多次發出核威脅後,中方主動與俄方溝通,表達了反對使用核武器的立場。布林肯認為,由於俄方不斷調整核政策,該國使用核武器的概率急劇飆升,外界對核戰爭的恐懼越來越大。就在這一關鍵時刻,中方出面對俄進行的外交勸說,從而降低了核戰爭的威脅。不過,中俄對此都沒有給予任何回應,布林肯這番表態的真實度有待驗證。

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年中,俄烏衝突已逐漸升級,俄羅斯頻繁調整其核戰略,並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包括發射「榛樹」中程導彈襲擊烏克蘭境內目標。這一切無不表明俄羅斯在軍事手段上的升級與準備。然而,一旦核武器被使用,這場衝突將可能失控,引發更大規模的國際危機,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也是世界各國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對於布林肯的說法,中方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畢竟,在俄烏衝突中,中方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即作為俄烏的非直接參与方,中方只是在推動和平解決分歧。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注重發揮建設性作用,致力於通過對話和協商化解矛盾。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方會直接影響俄羅斯的具體軍事策略,尤其是涉及到核武器這樣敏感的問題,畢竟中國從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俄羅斯「榛樹」導彈】

布林肯的講話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西方國家一貫的策略,即試圖以各種方式增加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責任感。一方面,通過誇大中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以迫使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與俄羅斯「切割」;另一方面,又試圖將中國捲入俄烏衝突的複雜局勢中,讓其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這種論調不僅僅是為了尋找「最後的存在感」,也是一種政治宣傳手段,旨在塑造輿論,將全球關注焦點引向中俄關係的微妙之處。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通過媒體和外交途徑,施壓中國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甚至指責中國為俄方提供資金支持。然而,實際上,中國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是正常的雙邊貿易行為,不應被無端解讀為對俄軍事行動的支持。

分析認為,布林肯這種說法可能更多是一種外交辭令,意在給中國潑髒水,同時為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尋找新的出路。

【俄烏前線】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在俄烏衝突乃至全球事務中,中方將繼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多邊外交和維護國際穩定。中方倡導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一直以來就此進行了大量的外交努力。面對各種質疑,中國始終保持冷靜與理智,用實際行動證明其促進世界穩定發展的誠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