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革新的大時代,個性化的文字、獨特的記憶、情感的表達等人類獨有的體驗,仍然是人工智慧較難複製的,ai也很難寫出像張秋生先生那樣有文人風骨的作品。作為寫作者,我們要像張先生一樣,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讀者的文學作品。」28日,「童話春秋詩意人生——張秋生先生紀念展」在浦東圖書館揭幕,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如是感嘆。
「張秋生先生曾說,『巴掌』這個詞挺親切的,因為人與人見面時,都會伸出自己的巴掌和別人握一握,他寫的小巴掌童話,就是他伸給小朋友們的巴掌。」浦東圖書館副館長張宏說,張秋生為孩子們營建了美麗的、富有回味的閱讀世界,「作為兒童閱讀的引領者和推廣者,我們會帶著作家的這份心情,把一個個溫暖的巴掌伸給小朋友,跟他們握手,把作品中的愛與美傳遞下去。」
「童話春秋詩意人生——張秋生先生紀念展」由上海浦東圖書館、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上海市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辦,將持續至2024年2月28日。從張秋生及其家人、友朋捐贈的物品中選取著作、手稿、榮譽、照片等資料200件,設24個展櫃,展示張秋生的生平事迹、創作成就、工作與生活三個板塊。
生平概述區域展陳張秋生的生平事迹、他對兒童文學的思想性言論、工作和生活照片等。創作及成就區域展陳張秋生的代表作品,包含詩集、童話集、散文集、繪本及散文集《閣樓上的童話》、童話集《小巴掌童話》《奇古拉國王》系列的珍貴創作手稿。工作與生活區域展陳張秋生進入少年報社後編輯的報刊,與作家桂文亞、徐魯、安武林等人的往來信件,個人生活中使用和收藏的物品等。其中一幅畫家張樂平贈張秋生的畫作,是張樂平初次創作的扇面畫。
作為我國兒童文學界常青樹,張秋生擔任兒童文學報刊編輯、主編、總編之職,為當代中國兒童文學原創寫作領域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同時用半個多世紀的勤奮寫作,在童詩和童話寫作領域取得卓越成績,影響了幾代孩子。他的多篇作品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特別是充滿童趣、智慧、溫暖的「小巴掌童話」,影響了無數大小讀者,成為當代原創童話的重要收穫。2020年獲陳伯吹國際兒童獎特殊貢獻獎。2022年10月4日,張秋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
「有沒有重回童年的路?有。到了晚年,時時會行走在重回童年的路上……六十年來,閱讀和寫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陽和月亮,給我帶來溫暖、光明,帶來沉醉和美麗的嚮往。」張秋生曾在回顧創作六十年的文章中寫道。他感慨童年時期,遇上了詩與童話,愛上了閱讀,自此與兒童文學結緣。
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社長仲立新回憶,2020年6月,張秋生已身染疾病,行走不便,但曾是《少年日報》《好兒童畫報》總編輯的他聽說小讀者盼望著聽到他的故事,仍然堅持在家為孩子們錄製了視頻。「張秋生先生用他詩意的文字和人格,為青少年鋪就了一條通往詩意人生的路。」
張秋生夫人白祥英說,張秋生養過兔子、松鼠、狗等不少動物,也喜歡買各種玩偶,這些都化成了他筆下角色。兒童文學作家周銳送給張秋生詩書畫作品《秋生謝茶》作為特殊展品亮相展區。得知張秋生喜歡喝茶,會向茶樹鞠躬致謝,周銳特意作畫並題詞:你長多少葉,才成茶一杯,我寫多少詩,全靠你伴隨。剛開始創作小巴掌童話時,張秋生特意聽取周銳的意見,「當時張先生已是報社領導,而我是比他年輕得多的剛進單位的編輯,他的謙和、虛心讓我深受感動。」
上海教育報刊總社副總編輯徐建華回憶,張秋生包里總帶著三四本小本子,就是為了能在碎片時間裡記錄文學靈感。中福會出版社副總編輯陳蘇表示,張秋生對精短作品的錘鍊,成就了他獨特的文學風格,他曾說「刻意的追求,往往是用隨意的方式來呈現」,作品看似隨意,卻有哲思,又有抒情浪漫,還有生活化的幽默感。
任教於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的顧文艷分享小學生閱讀張秋生作品的感受,學會在普通生活場景中發現美。讀者代表徐文莉說,浦東圖書館策划過一系列兒童文學作家專題紀念展、作品賞讀,「張秋生作品不僅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更是鋪滿金色夢想的童年路,也是充滿信念、堅持與希望的人生路。」
作者:許暘
文:許暘圖:主辦方編輯:王彥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