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魚海棠》,奇幻與情感的交織,動漫揭示現實

為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閱讀前請辛苦點下「關注」。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孫虎的書房

編輯丨孫虎的書房

一、《大魚海棠》形象美學的呈現

新時代中國動畫電影對傳統文化的構建與表達,無論是在國內外電影的發展方面還是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

中國動畫電影與本土傳統文化的融合建構,已是未來我國動畫發展的前進方向,只有堅持融合民族文化、展現民族風貌,傳播精神內涵才能實現中國動畫電影的長遠發展。

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為藍本而創作的《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作品,將民族文化與影視創作相結合,在我國動畫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藝術高峰,對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足以彰顯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根基。

2016年一部《大魚海棠》再次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神話,該部作品上映首日便打破了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的記錄。

從內容上看,該部作品將神話故事、中國元素與哲學思想同影像敘事相結合,以視聽符號為媒介,以文化內涵為支撐。

從定位上看,該部作品一改以往低幼向的群體定位,內容面向全年齡的群體定位更加符合當前動畫電影的市場需求。

電影《大魚海棠》從創作到上映歷時12載,它將民間神話故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運用文化符號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其他人」的異域世界,導演用文化的魅力,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古老而又唯美的神話故事,影片精良的製作和濃郁的中國色彩,也獲得了無數的好評與稱讚。

正所謂「影像即符碼」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符號系統,因此本文主要從符號學、藝術學、美學等相關理論出發,探索電影《大魚海棠》中對文化傳統元素的呈現與使用,探討該部作品的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分析導演是如何通過電影符碼構建民族文化,展現民族精神和傳播文化內涵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同。

縱觀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我們應該立足於自我的維度之中,展現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性和傳統性,只有將民族特色中國特色,傳播到世界文化的舞台,才更能喚起國民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希望通過對該部電影的分析,能夠重拾人們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記憶,也能為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化提供思路

在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百年歷程中,文化傳統己經成為動畫電影的創作內核與根基。

從1978年獲得「優秀影片獎」的《大鬧天宮》,到1979年獲得「金質獎」的《牧笛》,再到1980年獲得國際讚譽的《哪吒鬧海》,縱觀這些極具中國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可以發現民族性貫穿了動畫電影的每一個環節。

正是對民族風格和優秀文化的追求,也使得中國動畫電影在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得了廣泛關注。

但1980年以後受市場化的左右,急功近利的發展狀態,也讓我國動畫產業從增長期進入了低迷期,同時伴隨著大量國外作品的引進,一味的模仿也讓中國動畫電影的創作,喪失了對民族文化的追求和傳統美學的表達。

2015年迎來了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拐點。

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在資金層面的扶持下、在創作者的探索下,我國動畫電影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

2015年中國動畫電影總票房首次突破20億人民幣,《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9億多的票房佳績,振奮了中國動畫電影的信心。

除《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外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如《大魚海棠》《大護法》《姜子牙》等。

在這些既叫座又叫好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中華民俗的情懷。

這些優質的電影作品通過對民族文化符號的建構,將中華文化與時代脈搏相結合,構建了極具民族風格的故事,展現了我國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從而引起了受眾的共鳴獲得了無數讚譽與好評,也開啟了中國動畫電影建構文化傳統的新時代。

二、《大魚海棠》的前身與初生

2004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梁旋,有一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一條小魚不斷的長大,大到沒有地方能夠裝下它,而這個夢就是電影《大魚海棠》的靈感來源。

為了追這個夢已經大三的梁旋,瞞著家人從清華大學退學,開始自學導演專業。

2005年3月導演梁旋、張春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組建了彼岸天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後,梁旋創作團隊接了很多商業項目,以賺取補貼《大魚海棠》的經費,同時也希望能夠以此磨練自己的技術為創作《大魚海棠》打基礎。

2006年一部《燕尾蝶》讓梁旋的創作團隊獲得了《大魚海棠》的第一筆啟動資金,從2007年到2009年梁旋團隊,用了三年的時間完了成第一版劇本。

他認為「所有活著的人都是一條大魚,我們的一生就是橫越大海的旅程」,後來這個夢境在《莊子·逍遙遊》中找到了印證,也由此構成了該部作品《大魚海棠》的世界觀。

2009年一2010年,梁旋團隊開始尋找投資,2000萬元的製作成本讓投資人變得遲疑,加上當時動畫市場一直處於低迷期,所以資金一直沒有著落,電影創作也處於了半停滯狀態。

到2011年底梁旋團隊將《大魚海棠》項目暫停,決定開始轉型製作遊戲,希望通過運營遊戲賺取製作《大魚海棠》的資金,但由於當時遊戲的行情不太景氣,因此遊戲轉型宣告失敗。

梁旋團隊不僅沒有從中獲利反而虧損了不少,他們不但沒有找到做《大魚海棠》的機會,反而陷入了一個更困難的處境,最終在2012年彼岸天工作室宣告解散。

2013年是電影《大魚海棠》的轉折之年。

6月4日導演梁旋通過微博發聲,向《大魚海棠》的粉絲坦白了目前的困境。

6月17日梁旋團隊以「追夢」為口號發起了眾籌,無數網友被這群追夢的年輕人所感動,最終在數千名網友的努力下籌得資金158萬元,也成為當時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個電影項目。

這次眾籌也引起了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的注意,8月梁旋團隊獲得光線傳媒3000萬元投資,在有了新一輪的投資後加上眾多網友的支持,電影《大魚海棠》正式開始製作。

2015年光線樣片首次試映。

2016年2月電影中期畫面完成。

3月後期配樂完成。

4月電影后期畫面完成並舉辦了定檔發布會。

5月發布電影印象曲《大魚》,6月發布電影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

配音工作也相繼全部完成。

24日成片輸出。

7月6日舉行了全國首映禮。

7月8日《大魚海棠》正式公映。

三、電影的鏡頭敘事

在電影的敘事結構中,以「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為結構所構成的模式,是電影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敘事結構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線性敘事結構。

「這種因果承接的敘事結構,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係為核心,敘事及線索以單一的線性事件順序展開。」

影片《大魚海棠》以常規的順敘為主,敘事線索單一,主要圍繞「椿-鯤-漱」三個少年的故事進行展開。

影片《大魚海棠》的女主角椿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天空與人類大海的最深處相連接。

他們不是人類也不是天神,但他們掌管著人類的靈魂和萬物運行的規律。

在這裡有一條規矩,每個人在16歲那一年要去人間雲遊七日,觀察萬物自然規律,待他們平安歸來之日就是成人之時。

春去秋來日升月落,鯤一天天的長大,但椿的逆天而行早已破壞了萬物運行的規律,世界開始出現異常六月飛雪氣候反常,海水倒灌天災不斷。

不斷倒瀉的洪水淹沒了整個大陸,看見受到災難的族民和被海水淹沒的世界,椿與鯤道別後便跳入了海中,與化為海棠樹的爺爺融為一體,變成參天大樹堵住了漏水的天空拯救了族民。

漱不忍看到椿受苦便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椿的生命,椿被複活但失去了法力,最後漱送椿和鯤離開了這裡,自己化身樹葉消失不見,而鯤也重回人間變成了少年。

可以說影片中每一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都與因果關係聯繫密切,在一連串的波折起伏之中,電影形成了貫通的線性敘事。

故事情節的發展由連鎖激化式的衝突得以展開,在因果關係的推動中走向高潮。

「事情的發展,從起因發展到結局,一定是由一系列互為因果的事件構成,最後導致戲劇性結局。」

故事的發展就是以少年為救女主而亡,女主為了報恩違背天規的因果關係而展開,可以說電影《大魚海棠》整個故事情節,都被緊緊套在因果承接的敘事結構模式之中。

這樣的線性結構也讓《大魚海棠》的敘事顯得十分清晰和明了。

在第三人稱敘事的全知全能視角下,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情緒的交替。

12年的執著與堅守電影《大魚海棠》不負眾望,成為2016年中國動畫電影的一部力作。

它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表達。

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化表達,要求動畫電影創作者,不僅要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視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傳統文化與動畫藝術的結合,不能只是簡單的模仿與堆砌,而是要對民族文化進行解構再創作,最終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傳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動畫電影只有融入民族元素,才能在國際動畫領域上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從而樹立中國動畫電影的國際地位。

大魚海棠2》也正在籌備和製作中,我們也期待著《大魚海棠2》能繼續大放光彩,為我們講述一個更加神秘夢幻的「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