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學小記者+探秘房山」啟動 首場走進神奇的化學和煙花世界

6月26日,2022年「科學小記者+探秘房山」首場活動成功舉辦。活動邀請中南大學化學及新聞學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入選專家徐海老師,結合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品《名偵探柯南》,為房山科學小記者們帶來講座《名偵探柯南之煙花探秘:璀璨星空的化學魔法師》,帶領同學們走進神奇的化學和煙花世界。

《名偵探柯南》是國內傳播力度最廣、影響青少年最深的日本動漫作品之一,故事內容雖為虛構,但不少細節都有很嚴謹的科學性。徐海教授以其中《復仇的死亡訊息中》故事為切入點,為同學們講解了煙花產生背後原理:煙花的五顏六色歸功於煙花中離子焰色反應,其本質是金屬外層電子躍遷產生的發射光譜,不同金屬離子可以產生不同焰色。

徐海教授還講述了煙花的歷史發展和實際應用,煙花在帶來賞心悅目美感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消防安全隱患,需要引起社會重視,推廣環保型煙花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

興趣入手,激發好奇心

2022年,和專家進行線上面對面的實踐採訪交流,成為小記者活動的側重點之一。本期直播活動,不僅結合《名偵探柯南》動漫故事情景、對人物的分析與介紹,同時還請參與的小記者們圍繞化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就「學習有什麼用」與「科學家精神」等內容與主講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

除了科學家線上面對面採訪外,今年房山小記者活動,還融入了「加油!小答人「科普知識競答環節,對專家科普報告中的知識點進行了鞏固,「哪些成分不屬於煙花」「為什麼大部分煙花都是黃色」等內容,既注重考查同學們日常積累,也是對科普直播內容的一次總結和提煉,為初學化學知識的初中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互動答題環節還設計了圖片題——個捂耳躲避煙花的人,引發了科學小記者們對煙花危害的思考,是一種思維的發散,通過環節的設計,不僅豐富了活動內容,也有效的提升小記者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與善於思考探究能力,實現了科普報告效能的閉環與優化,從而達到「從興趣入手,激發好奇心」的目的。

採訪互動,讓人「憶苦思甜」

互動過程中,科學小記者們提出:「您初中的時候,會覺得學習很煩嗎?」「初中時老師感興趣的科目對後來學習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哪一門學科的知識最為實用?」「學習究竟有什麼用?」等話題與徐海教授進行了交流。

徐海教授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表示,學習過程雖然辛苦,但取得成績以後的喜悅感,是足夠讓人「憶苦思甜」的。談到具體的學科學習,徐海教授表示,自己雖然是化學專業出身,但上學時很喜歡學歷史課「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能夠開拓人的視野,給科學研究提供不同的角度,所以沒有一門課程是無益的,希望同學們有更加客觀的理解和認識。」

求真務實,撥開科學「迷霧」

小記者們在提問「科學家精神」這個話題時,徐海教授援引柯南當中「真相只有一個」的名句,向小記者們闡述了自己對「求真務實」精神的理解。他認為,求實精神不僅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品格,也是學生們應該恪守的品質,有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徐海教授給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故事:甲醛是一種分子量很小的化學元素,這意味著它像空氣一樣難以「捕捉」,為了研究一種能夠去除甲醛的塗料,他們用多種方法進行了驗證,並最終依靠最新的技術手段得以實現,這告訴我們,很多因素都會干擾科學研究的準確性,求真務實的精神,就是要求我們恪守本心、不放棄任何一個細節,最終撥開迷霧,找到真相。

來自北京科技報app、一直播、今日頭條等平台的網友,和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四中的科學小記者們一起,在線觀看了直播活動,並與徐海教授進行互動交流,總播放量突破21萬人次。

房山科學小記者活動經過6年積累和不斷創新,已成功挖掘一批區內優秀的科教資源,建立科學小記者團隊,聚合青少年群體,學習科學知識、采寫新聞事件、參與科學活動,成為房山區具有品牌特色的青少年科學活動之一。

2022年「科學小記者+探秘房山」活動,將在往年活動基礎上進一步推陳出新。線上科普活動結合「雙減」要求,以科學興趣入手,邀請科普領域的專家名師,通過講座和互動提問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科學寫作、觀察、表達、探究等綜合能力,線下採訪實踐活動將帶領小記者們走進更多科普教育基地、場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全方位新聞素養的提升。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