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1月1日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保法》)實施至今已三周年。該法通過八章74條條文搭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框架,熔「個人信息權益」的私權保護與「個人信息處理」的公法監管於一爐,兼顧個人信息保護與利用。
《個保法》提出了個人信息處理需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求處理個人信息前以清晰方式告知並取得同意,個人可隨時撤回同意。對於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行蹤軌跡、生物識別等敏感信息予以更高力度的保護,對於「大數據殺熟」「個性化推送」「人臉識別」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也予以專門規制。
今年也是中國開啟網路法治建設的第三十年。自1994年起,中國網路法治從無到有,迄今已出台150多部網路法規,形成了以憲法為根本、以網路專門立法為主幹的網路法律體系,為網路強國建設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個保法》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個保法》正式實施的這三年里,人工智慧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總要驅動力。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需以海量的個人信息數據作支撐,隱私泄露風險也隨之上升。為應對新技術帶來的信息保護需求,一系列法律法規正在加緊制定和推出,在科學總結過往治理經驗的同時,兼顧新技術與新應用帶來的新的信息安全問題。今年,《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治建設邁入新階段;《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重磅出台,進一步細化了個人信息「告知-同意」規則、跨境數據流動、重要數據風險評估及網路平台安全管理等具體要求……
個人信息權益不僅關乎個人的人格利益和財產利益,更涉及信息流通、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公眾更應充分了解、主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權益。廣州市委網信辦、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一組創意海報,再次帶你回顧你的個人信息權益。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數據安全治理與發展課題組
文案:陳袁
設計:蔡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