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女性角色塑造的靈感來源
女性一直都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我總是聽說一個時代的發展就是女人的發展,女人總是引領著時代的改變。因此可以看出一個女人在時代中的重要地位,宮崎駿先生的對於女性的表達都是在他的作品中不斷流露出來,也能看出來他對於女性的尊敬,這些或許來源於他的母親和他家族中那些女工。
在宮崎駿先生的作品中很多的角色都是女性代表的,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的動畫中都是少女為主角,很多的形象也都是正面形象,雖然很多的都是以平凡的女孩子為原始的形象,但是後來都是過著不同的不尋常的生活。並且在這樣的逆境中生長的孩子都能變得獨立,因此表現出來了優秀的品格。
然而,電影必將是電影,總會有些波動,也就有了一些反面人物的出現,在宮崎駿的動畫中雖然有壞人的出現,但是這樣的壞人不全是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其實都是隨著情節的發生不斷變化的。這樣的結合體在好人的描繪部分有著更加濃重的襯托色彩,在其反面教材轉變的過程中也有著一定的鋪墊。
宮崎駿先生的作品中很多的女性角色也是有著反面和正面兩個角色,正面角色也是宮崎駿先生的作品主要角色特點,反面角色也在描繪的同時襯託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因此也有著其不能改變的重要作用。《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的僕人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但是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卻佔據的很重要的作用。
其實女性無論在現實的生活中還是在動畫的創作中國都佔據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因為女性有其本身具備的特性,更多的是女性的存在決定了一個時代的進步。
宮崎駿認為這個社會女性是比男性更有重要位置的,所以歌德也曾經說過:「永恆之女性,領導我們前行」這就使得女性是一個不能被原則所束縛的群體,因此女性就更加具有個性。
在宮崎駿先生的《風之谷》的娜烏西卡是有一個女英雄的形象,勇敢善良是他的性格特點,在情節發展中她為了阻止多魯美奇亞對於世界的毀壞,為了風之谷她不惜一切阻止他們的行為,以此來犧牲自己拯救人類。這樣的一個形象是自然力量的寫照。
以此在宮崎駿先生的心理是有著拯救這樣的慾望,也是對於自己內心的真實寫照,大自然給了多魯美奇亞的力量,大自然也讓她重生,給了她一個新的生命。
在藝術作品中女性的主角具有一定的特點,並且她們都有自己本身的勇敢善良而且堅忍不拔的精神。就算是千尋這樣的女孩子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負面情緒,最終的成長道路上也會有更加美好的性格,並且在通過這些性格的塑造也體現了他自身的性格特點。
日本本身的民族精神就是萬物有靈,所以宮崎駿先生的作品在創作的時候在很多的方面都是借鑒日本傳統的文化和精神,在宗教以及審美觀點的確定中都是和民族精神相關聯的。我們對於日本精神相信都是比較了解的,日本人對於神的嚮往和信仰是不可以破壞的,很多的東西在日本人眼裡都是具有神的靈性,曾經很多的人都是這樣想的,日本的東西好像都是沒有理性的東西,很多的人和事物也往往都是隨心所欲的,這就是對於日本人的心理一個完美的詮釋。
其實在日本我們往往都是看著日本人對於神的嚮往,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在日本除了神以外還有很多的嚮往,宗教和信仰也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社會變化或是什麼樣的外來文化的進入都不能更好的破滅對於自身心中信仰的嚮往,因此說這樣的文化和這樣的信仰,就成就了日本人對於所有的一切都是秉承著平和的心態以及寬容的態度。
這樣的態度或許是好的,至少在對於新的事物的感受的同時,不至於顯得那麼排斥,但是也或許是不好的,一味的感受自我的同時,根本不能在根本意義上改變,這樣對於新東西的創作也就失去了新鮮感。所以在對於宮崎駿先生的作品的研究的同時,我們雖然感受到了原本日本的元素存在,並且在每一個新的事物的創作的同時,他都會融入裡面去了。
宮崎駿作品對中國插圖發展的作用
宮崎駿先生的作品在日本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反響,甚至是在世界範圍內宮先生對於動畫電影都有很大影響,所以對於中國來講,宮先生的插畫也深深的影響著中國插畫。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不僅僅具有很深的思想作用,其實對於宮先生來講對具有價值意義的應該就是他以一個女性的角度對於生命的詮釋。宮先生很多的作品都是在他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與西方的動畫來比較,他的動畫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意義的,讓更多的觀眾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受更具有真實性的。
很多的藝術家都認為人因為具有獨特的思想所以是萬物之生靈。所以說一個作品不光光是要有吸引人的情節和華麗的電影背景,更主要的是作品應該有一個獨特的思想深度。所以在這樣經濟時代不斷變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尊重宮先生的作品,他能給我們的靈魂以及心靈一個真正的凈化。
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國動畫不斷發展的一個主要標誌,因為很多的動畫學院以及很多對於動畫的研究者都已經慢慢的湧現出來了。但是在我們滿心歡喜想要一個動畫世界的到來,給我們觀眾所呈現的動畫卻是在電腦上進行繪畫,對於西方的繪畫盲目的臨摹的現象,很少能感受到像宮先生這樣具有人文深意的作品。
中國的動畫其實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動畫針對的對象往往都是青少年和幼兒,在對於成人的動畫往往都是稀缺的,甚至沒有。面對這樣物質和精神共同發展的社會,這樣的精神文化的缺失往往都是很悲哀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動畫往往都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的主要原因。宮崎駿先生說:「我希望能夠再次藉助更具深度的作品,來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
我想他這句話說的是對的,因為在中國動畫只是注重了視覺效果,並且沒有在動畫的深度上加以研究,因此中國動畫的觀眾一直都是低齡,不能得到更大的突破。因此中國的動畫電影如果不能真正的思想上得到升華,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會保持著這樣的現狀。
宮崎駿先生的動畫除了內容和深度上需要我們借鑒,其實在動畫的審美角度上也需要我們學習很多。雖然我們中國動畫在研究和創作的過程中對於動畫的視覺效果有很多的細膩的處理,但是相比之下這遠遠是不夠的。
我國的動畫開始於1920年,萬式兄弟主要就是把中國古來藝術的皮影戲得到修改而成的。其實原本的中國動畫也和日本宮先生的動畫差不多都帶著傳統的中國色彩,因此在漫長的動畫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動畫也有著很大的成就。
隨著中國的文化不斷的額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擾,並且隨著美國的動畫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所以中國的動畫在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受到外來的文化的改變,因此出現了很大一部分的漏洞。
但是宮先生對於動畫的研究和創作一直都是拿捏很好的,雖然也在接受著外來文化的滲入,但是對於自己本土文化的研究並沒有缺失,反而在對於經典形象的鑄造的同時,也在有新的東西不斷融入。
對於中國的漫畫市場相信很多的人都有所了解,那就是中國的漫畫市場往往都是外來文化為主要的目的,很多都是其他的文化所取締,不能真正的展示著中國文化的本身,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對於本土文化慢慢的淡忘和流失。
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以及悠久的歷史藝術北京,但是中國很多的藝術資源根本沒有得到更好的運用,並且在動畫和電影中的表現也顯得十分的匱乏,但是在宮崎駿先生的作品中,很多的日本文化確實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研究和欣賞他的作品的同時,很多的都是需要我們研究和效仿的,這樣中國未來的動畫電影之路,才能得到更加大的突破。
對於中國和日本的動畫分析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不同之處其實還是有很多的,不僅僅只是表現在對於文化的運用,在對於繪畫模式,以及動畫的製作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動態與靜態兩者的變現很多都是不同的,中國對於人物的描繪往往都是靜態居多,而日本對於人物的描繪往往都是動態居多。
這樣的描繪特點可以大大的增加人物的形態以及動畫的原本特性。當然這是日本動畫在創作中很多的製作技巧。但是這樣的技巧和策略其實是大大增加了動畫的藝術特點和表現力。其次,宮崎駿動畫電影對電影語言地使用也較為局限。
對於宮崎駿先生的動畫片的研究的同時,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研究他好的東西,其實很多的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所以說在研究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順應中國的國情以及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研究,這樣才能讓中國動畫得到真正意義的發展,不至於在借鑒他人的優點的同時,變成了抄襲他人的優點,這樣的發展就顯得沒有那麼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