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青史耀華
編輯|青史耀華
«——【·前言·】——»
皮克斯動畫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內核又融入到傳統中,進行革新,創造了一個故事性、思想性、美學性各方面俱佳的電影新高度。
影片通過科學幻想,虛構一個發生在未來的虛擬世界,想像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導致地球無法生活,移居太空船的悲觀景象,也大膽的打破「人與機器人」,「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傳統認知。
影片中在高科技影響下的人類已經肥胖得生活不能自理,同時,反射出的問題是過度使用高科技會遭到高科技的反噬,也是隱喻對現實社會過度智能化的一種反思。
而片中作為主角的機器人向觀眾展示了生活的意義和美好。這一類型均來自美國當下主流科幻類型的動畫作品。
稀釋科幻題材中的「硬」,增強科幻題材中的「軟」,傳遞著本土的科學精神內核,屬於傳統類型的美國商業電影與之比較。
在「中國動畫學派」時期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話講自己的故事」隨之大量湧入的國外動畫電影作品打開中國大門,對中國動畫市場造成強大的衝擊。
大部分動畫電影在「用別人的話講自己的故事」,而「別人的話」是影響中國動畫電影展現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魔比斯環》以全國 300萬的票房慘淡收局。
背後的重要原因是這部動畫影片在內容上形式單一,情節完全嫁接了西方魔幻風格。
一張外國人面孔的人物角色設計,表情獃滯、情感蒼白、表演動作不連貫,在表達內涵上是美國慣用的主題。
拯救世界的英雄主義世界觀在影片中完全沒有中國獨有的特色和文化烙印,更沒有中國內核的思想精神,就像一個內涵空白的人身上穿了「國際化」的外衣。
中國斥巨資的影片《魔比斯環》屬干「百分之百主辦權」的原創三維動畫,全盤西化模式。
«——【·民族化創作之路·】——»
把科學幻想當成是炫技,直接影響影片缺少情感交流,導致觀眾心裡的那份美好沒有得到充分表達,與心裡預期產生了強烈落差,在影片中也沒讓中國觀眾感受到中國本土文化精神這也是票房跌落谷底的另一大原因。
對國人而言,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魔比斯環》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在國際化的動畫市場中,中國科幻動畫電影在國際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成為了國人難以啟齒的傷痛。國產科幻動畫電影急需要植根於本民族傳統文化及本土的普世價值觀,尋求民族化創作之路。
「95」後是佔比最多的,而「90」和「00」數據顯示較為接近,很明顯這部分是動畫消費的主要群體,為中國動畫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幾年產生的多部被稱為「奇蹟」的國產動畫作品,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影片,為中國動畫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
與之比較下,中國的科幻動畫電影的受眾定位就比較兩極化,在審美風格上是清一色的定位偏向低幼群體的動畫。
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賽爾號大電影》系列以及剛上映的《熊出沒·狂野大陸》等動畫作品,在青少年消費群體看來以上科幻動畫影片的故事內容及畫面表達都顯得幼稚,無法與之產生共鳴。
近幾年,為數不多的幾部成人化的科幻續集網路動畫作品在各網路平台播放,在視覺藝術上給青年消費群體帶來了另外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但內容里的暴力血腥超出了青年群體的合理接觸範圍。
我國時代背景和民族文化與西方截然不同。西方注重對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進行研究和探討,而我國的文化更注重對可感知世界背後所存在的原因進行思考,追求「形而上學」的抽象。
正因為如此,科幻在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緩慢,導致國內關注科幻的觀眾群體並不普遍,其中大部分是兒童群體。
«——【·國產科幻動畫電影內容的創新·】——»
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在動畫行業遙遙領先的強國,對於受眾定位有著清晰明確的規劃。美國作為一個成功的文化傳播者,好萊塢電影不僅在中國動畫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更是在全球獲得了高口碑和高票房,簡稱「雙高」。
當國內仍把動畫當成教育兒童和青少年的工具時,美國和日本早就開始實行各個類型動畫電影全年齡化政策。
比如皮克斯的科幻動畫《機器人總動員》、《超能陸戰隊》等,以及日本的科幻動畫《攻殼機戰隊 2:無罪》、《蒸汽男孩》等受眾群體都是全年齡段的,真正意義上的「合家歡」式動畫電影。
科幻類型動畫本應是傳遞科學精神,弘揚科學觀的最好題材但在我國的科幻動畫影片只定位在兒童階段。根據上述的數據分析,在新世紀時期,主要用戶群體以「90後」「95 後」「00後」為主。
依照現狀,內容產出和受眾需求極不平衡,直接影響科幻動畫影片的「潛在用戶」流失,更多觀眾會選擇能引起情感共鳴的國外動畫作品。
目前,動畫是傳播我國本土文化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走向全世界的重要渠道。
多年來,美國製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科幻動畫作品,在全世界也引起一股科幻浪潮,將科幻發展成一種熱門的主流題材類型,但在我國擔任宣揚「科學觀」重任的科幻類型動畫影片上映的數量寥寥無幾。
在面臨國外優秀大作不斷衝擊國內市場的困境以及國內作品沉迷模仿、機械複製的憂患下,以新的創作視角來詮釋中國文化,發展具有中國精神的科幻作品十分必要。
目前,中國大部分科幻動畫電影的故事模式等同於美國的同類作品,即以主角為中心,推動整個影片的劇情發展。
當今,如果國產科幻動畫電影創作還只是味的模仿、複製下去,不僅打擊科幻迷的信心,還會被貼上抄襲的標籤。國產科幻動畫應該走自己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
«——【·創作拓新之路·】——»
如 2019 年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並沒有模仿西方,而是走出一條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元素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之路。
影片中遇到災難沒有像西方通過飛碟或是飛船等逃離地球,而是為了人類的繁衍,眾人合力,舍小家保大家,這種情懷是是中國獨有的。
這部電影充滿了中國元素及中國精神,並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部科幻電影作品《流浪地球》的成功,為今後國產科幻動畫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引導國產科幻動畫用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相比美國科幻動畫,國產的科幻作品還有很大一段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眾定位問題。
觀眾分成三類: 3-12 歲的低幼兒童(僅限於感興趣的只有低幼兒童這一範圍),再到 6 歲以下的「低幼」「合家歡」(包括以低幼兒童為主的全年齡段的觀眾),然後就是 18-30 歲的成人觀眾。
著名動畫大師波爾多曾表示,動漫不僅僅是兒童的特有的專利,從2到83 歲的人群都應是動漫的受眾群體,沒有年齡限制。
美國和日本兩個動畫強國早已實行全齡化政策,因此,國產科幻動畫需探索一條由低幼化轉向全齡化的創新之路,從故事內容和類型來看,我國上映的科幻動畫基本偏向低幼化。
如 2021 年剛上映的科幻動畫影片《熊出沒·狂野大陸》以「微穿越」「微借鑒」的創作模式講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世界里,通過基因科技可以自由變換各種動物的故事。
本片的主要特點是「合家歡」,找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切合點,但影片偏向「低幼」,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家歡」。
目前,國產科幻動畫想要得到充分發展,首先必明確受眾定位,不僅只滿足兒童需求,更應該創作出故事情節簡單,但內容表達出有深度精神內核的作品。並挖掘中國特色來豐富故事內涵,用獨特的創新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動畫中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有表現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以及闡釋主題的思想作用。
不同的角色設計塑造不同的影片風格,同理,角色設計的缺陷會給整部動畫作品帶來災難性的毀滅。本節內容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畢業創作《爸爸的恐龍朋友》對科幻動畫中的角色進行分析說明。
在角色設計上和塑造上,首先是根據劇本的文字描述,總結出人物年齡、性格、工作以及人物關係,然後收集關於人物素材圖片,最後在收集需要用到的道具 (包括一些高科技道具)。
«——【·結語·】——»
筆者的畢業創作《爸爸的恐龍朋友》是一部科幻冒險題材的三維動畫短片,故事講述的是星叔為了緩和與女兒小月的關係,她從重慶出發,來到了恐龍考古挖掘現場。
結果發生意外,星叔和女兒小月以及她兩個朋友小雲和小雨通過傳送門,分別來到侏羅紀 、奇幻森林歷險的故事。
在人物設計中,根據年齡和性格收集相關的素材,總結出星叔(爸爸)的甲字形臉廓,中等身材,以及根據工作性質對服飾的設計,主要以工裝、靴子為主還有一些相關考古需要的高科技設備工具,其他三個小孩主要根據他們的性格特徵進行設計。
小月 (女兒) 的形象設計是叛逆中帶點可愛的性格她年齡最小,考慮到此年齡段的多重性格,所以是乾淨利落的短髮,橢圓的臉上有一雙大眼和小嘴巴。
以短袖搭配打底條紋、工裝短褲以及酒紅色短靴等服飾設計,帶有恐龍別針的單肩包、鉚釘鎖骨鏈頸圈、全息手錶、皮帶及腰鏈等配飾設計。
通過角色形象設計,服飾設計以及配飾設計來呈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小雲是甜美文靜的類型性格,她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孩子,相對於小月,小雲的臉型需要設計橢一點會顯得稍微成熟。
小雲是半丸子短髮髮型,佩戴一副圓款眼鏡,服飾設計上簡單清爽是校服套裝的加一雙小白步鞋。
小雨就是一個可愛、呆萌的弟弟,主要以圓形臉廓為主,衣著長袖、工裝短褲以及高筒襪和小皮鞋為服飾設計,然後以帽子、小領巾、別針等配飾設計做修飾,去塑造人物性格。
小雲和小雨生活不在城區,因此在服飾及配飾設計做了一些區別。同時,在人物設計上設計了一些小圖案、衣服標籤等細節來豐富人物個性格特徵。
«——【·參考文獻·】——»
- 2019年1 月,作品《大江古剎之忠縣石寶寨》入選2019 向人民彙報一一重慶市美術作品迎春展覽
[2]2019 年 10月,動畫作品《雪域卓瑪拉》榮獲 2019 新光獎中國西安第八屆國際原創動漫大賽入圍獎
[3] 2019 年 12月,動畫作品《醫學科普動畫一一細胞的秘密》入選四川美術學院第十六屆研究生作品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