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德拉觀世界
編輯|辛德拉觀世界
一個成功的虛擬世界觀塑造後會帶給觀者更多的可信性,進而相信並開始隨著劇情的推進發展逐漸進入這個虛擬的世界。
劇本內容制約角色造型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動畫的世界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使觀者為之著迷,甚至痴狂不已。
而這個劇本所塑造的世界,就是動畫角色們生存的空間,他們要遵守這個世界的秩序,這樣才會使觀者順理成章的開始相信,這些角色也是真實可信的,所以說劇本的內容制約這角色造型的形式。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動畫製作人員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讓動畫人物栩栩如生,活力四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動畫製作過程中,故事藝術家所發揮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他們需要絞盡腦汁地設計角色的性格特徵、定義角色之間的相互關係、勾勒角 色的外形特徵、描述他們的情感起伏。
換言之,整個動畫敘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由故事藝術家完成的。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國有一個叫做「和平谷」的小村子,村子裡有座名山,山上住著先知烏龜大師、武功高強的浣熊師傅和他精心調教出來被世人稱作「蓋世五俠」的五位徒弟:「悍嬌虎」、「俏小龍」、「快螳螂」、「猴王」、「靈鶴」。
他們守護著「和平谷」內平靜生活的村民。
而山下寧靜的和平谷內,則住著一位貪吃貪睡、膀大腰圓的普通村民大熊貓阿寶。
阿寶的父親鴨子平先生開著一間麵館,阿寶也是麵館中的一個小夥計,父親一心想讓他日後繼承麵條店的生意,成為麵條世家中第一位熊貓掌柜。
但阿寶卻有著一個「功夫夢」,在他的夢中,自己擁有高超的武藝,正義的俠者胸懷, 與「蓋世五俠」並肩作戰守護著世界的和平。
看似不可能的白日大夢居然在阿寶的一連串奇遇中實現了,阿寶成為烏龜大師欽點的「神龍大俠」,得到了武林聖地翡翠宮屋頂龍雕嘴裡的武學秘籍「神龍秘籍」,最終在浣熊師傅的教導下打敗了背叛師門的武林 高手「殘豹」,成功保衛了和平谷,保衛了村民。
其實要說劇情,《功夫熊貓》的基本框架也算是老調重彈了,走勢也幾乎無法避免 地落入了美國傳統勵志片的窠臼:一個平庸的小人物歷經艱險,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這也是美式劇本慣用的手段。
角色造型的風格設計
角色的塑造演繹對觀者的吸引力成為了片子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角色造型的風格設計卻是來源於劇情的需要的。
把自己喜愛的動畫角色穿在身上對動畫愛好者來說有著極大的滿足感,很多服裝公司會向《功夫熊貓》的版權擁有方申請形象授權,把片中的動畫角色印製在自己公司生產的服裝產品上以提升產品價值和賣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接受了這些穿著中式服裝的「老外」的中國血統。
同時被開發的還有熊貓阿寶的帽子這樣 的特色產品,整個帽子以阿寶的頭像為原型,設計成帽子的款式,戴在頭上後非常的滑稽可愛,兩隻小耳朵直愣著晃來晃去,深受動畫愛好者和孩子們的喜愛。
《功夫熊貓》的漫畫讀物是傳統紙媒出版行業的重要產品,隨著動畫電影的火爆,《功夫熊貓》也推出了電視版的動畫片,熊貓阿寶的故事不斷的添枝加葉,連載漫畫也成為幼兒讀物的首選,畢竟傳統的圖書讀物對孩子來講更加適合隨時翻看。
但是這五俠卻戲劇性的拜了一位小小的浣熊為師傅,其實這個角色為了配合熊貓阿寶,原型是中國雲貴特有的一種與浣熊極為類似的一種小熊貓,由於觀眾對浣熊認知度廣,最後都被視為浣熊了,但是這也絲毫不能減弱角色的落差感。
反派殘豹也是來源於中國五形拳中原有的豹子,本來是浣熊師傅的得意弟子,卻掩蓋不了內心的邪念背叛師門,最終被烏龜大師打倒。
三維動畫角色以其優秀的視覺表現效果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同時也體現了動畫作品的價值所在。
索尼動畫公司的動畫總監曾說:「只有動起來的角色才是動畫角色, 在動畫中,如果你讓某個動畫角色保持靜止,那麼它看起來就徹底的呆掉了。」
動畫的分鏡頭腳本可以有多種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分鏡、二維分鏡、動態分鏡, 其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傳達導演的構思,使動畫片的製作更加精準。
動畫劇本中的世界觀
我們可以看到劇中各種各樣的動畫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甚至是龍套角色都是合理的生存在「和平谷」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色從服飾、髮型、裝扮、動作各個造型設計的相關元素無不體現著動畫劇本中的世界觀。
動畫劇本是為動畫片服務的, 動畫角色也是為動畫片服務的,動畫劇本制約著動畫角色造型的設計風格,就像《功夫熊貓》世界裡的各個角色都是從屬於整個劇本大框架下的中國風格當中。
無論是二維分鏡頭腳本的繪製,還是模擬動態播放的演示分鏡,還是三維動態分鏡的製作,都是為了能在後期動畫製作開始之前對影片畫面效果的嘗試,對動畫角色的合理性進行測試。
造型形式的獨立能動作用
後來被大眾廣為接受的「角色」概念是所有以劇情展現為 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的演繹主體。
這些藝術作品中的角色,是指劇中虛構的人物、動物或者其他生物,甚至於沒有生命體征的機器人。
通常來講,這類角色的首要特徵是虛擬性和獨創性,其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甚至有幻想假設的成分,而角色的造型形式就應該充分的體現劇情的需要。
但是對於動畫作品來講,角色卻是徹徹底底的完全虛擬的形象了,雖然動畫角色 同真人演出的電影電視戲劇一樣,擔負著演繹故事,推動劇情,展現人物性格等作用,但是動畫的虛擬性決定了動畫角色無論是二維平面的表現手法還是三維立體的表現手法,角色都將是一個從零開始塑造的過程。
這也賦予了動畫角色無限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動畫導演可以使動畫角色無條件貫徹自己的想法,甚至很多動畫角色都是動畫導演的本色演出,所以在角色造型的創作階段,還應當考慮造型形式的獨立能動作用。
二維分鏡頭腳本對畫面的基調進行控制,動態播放對鏡頭的時長 有初步的把握,動態分鏡頭腳本對鏡頭感直觀感知,每種分鏡頭腳本形式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不僅對動畫的成本控制極為有效,而且可以對影片的動畫效果進行多方面的把控。
熊貓阿寶在第一次訓練時可以說是受盡了磨難,對功夫一竅不通的他在練功房裡被一堆器械折磨的不成人形,在對幾排人型樁的練習中,根本摸不到樁的阿寶反被不會動的人型樁痛打了一通,這一組鏡頭看下來觀眾已經是眼淚都笑出來了。
一般在複雜的動畫片製作中,繪製分鏡頭腳本之前還會有一個文字分鏡的環節,這樣做目的也是為了能更加精確的推進整個動畫項目的進度,盡量避免返工的情況出現。
但是在最終我們看到了猴王造型,是一個帶有猩猩與狒狒體格特徵的一個金絲猴形象,毛茸茸的圓臉里嵌著一張京劇臉譜化的五官,被誇張成五頭身比例的身材,上半身就佔去了三分之二,短短的下半身還可以做出各種迅捷的翻騰踢打等動作,給人造成一種搞笑又可愛的氣氛傳達。
經過這種在劇本要求下的自主選擇性的創作,才能使角色既符合劇情安排,又突出造型形式的特色。
電影的蒙太奇效果
在真人電影作品的拍攝中,導演會在拍攝過程中儘可能的多拍一些鏡頭備用,到後期剪輯時會對所有拍攝素材進行編輯處理,利用剪接手段來實現一些電影的蒙太奇效果。
但是這對於動畫電影來說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尤其是三維動畫電影,每一秒的動態畫面都需要24幀甚至更多的定格畫面來實現,而每一個定格畫面都要經歷原畫、建模、調整動作、打光渲染等諸多環節的工作。
一個優秀的動畫角色造型設計,能夠使整體的劇情演繹更為出色的體現導演的意圖,在吸引觀眾視線上做出貢獻,好比電影里的明星,戲曲里的名角兒,動畫角色是一部動畫的代言人,成功的動畫角色可以擁有持久強大的生命力,發揮角色造型形式的獨立能動作用可以為動
畫角色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劇本確定動畫表現基調
最初的影片畫面只存在於動畫導演的大腦中,導演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每一位工作人員,單靠劇本並不能給大家直觀的認識,這需要把動畫角色在鏡頭中的表現通過分鏡頭腳本演繹出來。
動畫分鏡頭腳本設計需要動畫角色的支持,畢竟鏡頭的表現時由角色來完成的,這也是角色與鏡頭第一次組合表現,可以說分鏡頭腳本是對動畫角色造型合理性的一次檢測。
當然,作為一部美式動畫作品,《功夫熊貓》必須得是那種兼具了娛樂性與幽默性的搞笑電影,而且還得有非常爽快的動作武打場面。
熊貓阿寶是最早被製作出來的人偶,而且為了使三維後期製作人員對這個主要角色能全面理解,熊貓阿寶的角色人偶被製成了多達七個之多。
包括電影海報上那個雙臂高舉擺出白鶴晾翅招式的幾個經典造型,而且還塗上了顏色,動畫裡面的虛擬角色就這樣被直觀的擺在了眼前。
結論
動畫作品傳達感情的手法與很多藝術形式相似,比如影視、戲劇、戲曲等,這些藝術形式歸根結底是以講故事為根基。
而故事情節的推動完全是圍繞著角色展開的,所以角色的功能非常重要。
故事由導演講述給觀者,但卻是由角色來呈現的,尤其是動畫作品的角色造型對是導演的意圖的忠實體現。也只有角色造型確定了,才可以開展動畫作品的後續創作,所以說動畫角色是支撐整部動畫作品的靈魂。
參考文獻
- 葛競《動畫劇本創作》[M] 京華出版社 2010.5
- 吳冠英《動畫造型設計》[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 魏微《動畫表演》[M]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