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茉莉
《乘風2025》播出之後,想寫房琪好久,遲遲沒有下筆,擔心自己拿捏不好尺度,把單純的行為表述變成了參與一場對女性的圍獵。因為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人不應該因自己努力被看到而遭遇冷眼和白眼,尤其是當主語是女性的時候。
會更擔心,稍有不慎,阻擋我們本已經為數不多的選擇,為數不多的上桌席位,至少我不願意做那個也不願意參與把任何一位上桌女性拉下來的動作。
不管我是否有這個話語權,有這個影響力,也不管那個人究竟是誰,而我在意的僅僅是那個是「她」。
之前刷到忘記了是誰的視頻,說自己從此以後不參與任何一場對女性的圍獵,特別感觸。
愈發覺得已經那麼難走的路,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
而寫的太溫和,又擔心會被說成替洗白。
其實我明明既不是拉踩,又不是洗白,只是想說說這種行為這個事兒,可能引起的原因,可能引發的後果,可能讓我們在社會上行走的時候吃到哪些紅利,或者付出哪些代價,讓這些或者那些,可以被引以為戒,或者被學習領悟。
而對女孩子這個群體,我從來都只抱著「很美好」一個念頭。
哪怕有些許超綱的,哪怕林子大了會有些不一樣的鳥兒,也總歸是瑕不掩瑜。
有時候寫作就會面對這個問題,就比如很想吐槽一些行為,但是又怕自己的表達會讓人誤會是針對這個人。尤其是在風口浪尖上的時候,太多人都是非黑即白的判斷。
尤其是很容易在一個事件里盯著那個女性角色去展開討論,讓其他角色可以退出戰場,完美隱身。
或者在眾多女性群像的時候,用審視、挑毛病、煽風點火,來代替讚美。
既然一件事是多面的,一個人是立體的,那麼有不好、有缺點的同時,也應該能發覺到好處和優點吧。
何必盯著缺點去無限放大呢?
至少在批評之前給兩句好話,去中和苦澀,不好嗎?
和閨蜜聊起一些現象,她感慨,以前沒有覺得這個世界對女性的惡意這麼大,後來聊著聊著,我們說到,或許以前女性的聲音太小了。
哪有純女性談話類節目啊!
最近頻繁聽《岩中花述》,聽《小foo人》,聽那些不同領域、不同態度和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同為女性的自己太代入、太共情、太身臨其境,有好多感受都太相似了。
是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治癒感。
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想。
原來不同的人可以完全不一樣。
但她們可以坐在一起,沒有批評、指責、奚落,沒有攻擊、誹謗和詆毀。
她們願意傾聽彼此的聲音,願意尊重彼此的方式,並且願意在彼此落淚時,不講大道理,只是默默遞上紙巾。
她們懂得彼此的尷尬,默默幫對方轉移話題,給對方情緒平復的窗口,然後等她準備好後,聽她把話講完。
我曾一次次引用廖一梅這句話:「人這一輩子,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
當聽著大家表達出來,原來會讓參與其中的或者屏幕之外的每個人都不再孤單,並且互相理解。
有很多很多聽節目的時刻,內心有無以言表的力量,要讓女生找到屬於自己的聲場,而不是在被性別裹挾的場域里孤立無援,不敢發聲。
這是多麼美好,多麼強大的一件事。
而那一刻,讓我有了哪怕不對也可以表達的勇氣。
當我再次將目光投射在房琪身上的時候,看到的不僅是她的證明感,她的強勢,她的拽文和賣弄。
也有她的勇敢破圈,有她的局促,有她的不適應,和她的膽怯。
哪怕在世俗意義上,她已經足夠成功。作為擁有兩千萬粉絲的旅行博主,作為一條廣告幾十w的頭部網紅,早已經是普通人無法望其項背的程度。
但是內心深處,誰還不能藏著一個還沒有被治癒,還沒有和過去和解的小女孩兒呢?
世俗意義的成功和個體意義的普通,這二者之間並不矛盾。
再說《乘風2025》里她的幾個瞬間。
葉童選人環節,她一句「自己想唱跳卻擔心姐姐精力差」,這句話也不過就是說了一個藏在很多人心裡卻不明說的刻板印象。
畢竟年齡擺在那,大概率是事實。
如果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取悅別人,那麼就算是多加了幾個「非常非常的」定語講出自己擔憂的房琪,這裡也並沒有那麼不可原諒。
況且就事情的發展來看,葉童姐姐並沒有被這件事傷害,而且從容回復還全網圈粉。
從這個角度出發,房琪還變相助推了一件好事。
再有,一個領域優秀的人不一定是全能的人。
她長期深耕短視頻,這種單向輸出的環境里本身與人相處的時間和機會可能未必多,與人相處為人處事隨機應變的水平未必有多高。
寫商和情商,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文案寫的好不好和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與人相處根本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放不到一個捅里討論。
一公房琪和彭小苒就《珊瑚海》是否要加rap有些爭議,並且在團隊溝通方面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房琪的緊繃感和掌控欲,以及強烈的班味兒。
但那也是她的要強,她的想要做好。
當然想要和做到中間,往往隔著一片汪洋。
作為隊長,她有責任感,一方面她想要帶著團隊贏。
可責任越大,壓力就越大,尤其是在自己專業能力無法匹配的時候,很容易動作變形。
另一方面她遇到了各種問題,本來選歌就是不出彩的慢歌,而且三個人里沒有一個專業vocal,自己又沒有唱跳和舞台經驗,無法在專業上給出隊長的加持。
就像她自己在節目里說的,作為隊長總要做點什麼,所以一著急,只能是回到她擅長的「熬雞湯」和push節奏。
人的舒適圈也會成為桎梏。
群里的大段文字,成了無可奈何又想努力的徒勞。
而無限循環的辯論就像是某一刻陷入思維怪圈的死結,軸在了那!
人真不是無時無刻無堅不摧可以變著法子讓問題迎刃而解。
但無論是葉童姐姐直抒胸臆,說姐精力有問題,那是你很有問題。
還是彭小苒充分表達自己,兩個人各抒己見。
都證明,有問題沒什麼,錯了也不可怕。
重新再來就好!
沒有必要恐懼犯錯,糾結於始終正確,陷入內耗。
其實房琪打動我的恰恰是她的想要。
而讓我不忍苛責的也是女性赤裸裸展現自己的想要。
如果她不想要,那就會像上一季電競姐姐那樣一輪游,姐不跟你們玩了,或者姐只是玩玩而已,沒有任何風浪和水花。
但是房琪,一開始就是想要做出點成績的,不管是破圈,還是漲粉,還是獲得姐姐們的認可,融入群體甚至成為團寵。
她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人這一輩子,誰沒有在某個時刻,某個起點,有過這樣的野心呢?
但又是什麼嚇退了我們?
越來越喜歡看到這樣的女生,也希望越來越多人成為這樣的女生——
拼盡全力去靠近自己的野心。
不擇手段往自己的目標走,只要不犯法,不違背公序良俗,沒有什麼好被看不起的。
有些人的體面,是運氣加持的。
有些人要先積累到那個程度,才可以體面的。
所以,先不必刻意去追求體面。
在番外里,很多人拿房琪和蔣一僑的發言做比較。
房琪評價姐姐們時說:「折騰從來不是優雅的反義詞,這份無懼折騰的勇氣,才是乘風的代名詞。」
沒錯,既不合邏輯,又含酸量超標。(我不太吃房琪這套文案是真的!)
蔣一僑回應參加了這麼多音綜還是沒有太大水花的時候,說:「我在娛樂圈不火,不代表我在爸媽朋友圈不火,我在這裡不開花,不代表我在另外的地方不結果!」
大家一邊倒diss房琪沒有蔣一僑鬆弛,沒有蔣一僑得體。
這是自然。看得出來,且很明顯。
可另一方面,蔣一僑作為香飄飄千金,不爭的事實也是因為有些人出生在羅馬,而有些人是「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很多人說房琪苦相。
可是苦相,也是一種疲憊,是日復一日努力刻下的風霜。
是成功背後辛酸苦辣,雕刻在臉上就是要被人看見的風光。
寫下這些,本不在房琪,對一個年入過千萬的人來說,一個節目,一場輿論,隨著時間浮萍掠影般飄過而已。
而我,只是希望你我在社會裡浮浮沉沉討生活的普通人,不要被「想要」「野心」「證明感」「強勢」等等別人的評價束縛住手腳。
我們女人在世界上,就是要手腳並用地朝前走,上桌吃飯,大聲說話。
本文作者:蘿茉莉。80後野生寫手,白天馳騁職場,晚上寫字自娛,用心感受,真誠表達,恣意生活,從容變老。歡迎關注,陪你清醒看世界,溫柔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