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3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喊話質問「鮑威爾出了什麼問題」,再度要求美聯儲降息。
上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繼續維持在4.25%至4.5%之間。面對特朗普的敦促,這是美聯儲連續第三次堅持不降息。
特朗普對降息的執著,首先源於關稅政策的負面衝擊。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將直接推高進口商成本,導致輸入性通脹。據央視新聞,《財富》雜誌網站報道說,特朗普希望降低利率,以「抵消」關稅政策所帶來的通脹。
更深層次的動機,則是將貨幣政策工具化,為自身政治目標服務。特朗普將美股市場表現視為其重要政績。降息能夠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刺激信貸擴張和資產價格上漲,股市將在短期內呈現向好景象,彰顯特朗普管理國家經濟的行為有力,有益於其選民支持。
另一方面,美聯儲是獨立於總統和國會的私有銀行機構。特朗普在這種獨立性下時不時對鮑威爾開啟「催催催」模式,也是想利用美聯儲和國會政府間的制衡張力,將關稅引發的經濟數據疲軟歸咎於美聯儲的「政策過緊」。
在制度設計上,將美聯儲隔離政治波動、保持政策獨立性,正是為了防止短視的政治干預摧毀經濟長期穩定的根基。
據新華社報道,面對特朗普的持續施壓,鮑威爾表示,美聯儲不會屈從政治壓力。面對特朗普政府近期貿易政策帶來的複雜經濟局面,美聯儲將重點考慮對抗通貨膨脹。
當然,這種「不屈」更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幣值穩定就會增強市場對美元的信心,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將得以維護和鞏固。
現實來看,美聯儲之所以保持觀望,有對歷史教訓的警惕,也有對客觀數據的理性考量。美聯儲的兩大要務是通過貨幣政策來保持物價穩定和就業市場健康,更偏向基於消費價格指數(cpi)、失業率等經濟數據做決策。
美國勞工部13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低於市場預期的2.4%。由於美國企業當月仍處於去庫存階段,關稅衝擊尚未真正顯現在經濟數據上。目前,關稅政策已經開始讓美國失去信任,此時美聯儲若無法保持機構的獨立性,公眾和市場將會對美元失去信任。所以,漸進調整預期成為美聯儲現階段的優選路徑。這樣既可以回應部分經濟放緩現象,又能避免被解讀為屈服於政治壓力。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發動的這場關稅貿易戰充滿了未知數,在這個極不穩定時期,美聯儲更加需要為危機預留政策空間,不能貿然行動。
不過,美聯儲和白宮是真的有衝突嗎?實際上,這是美國政治舞台上戰略與戰術的「紅白臉」演繹,倆人一唱一和,本質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
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美聯儲作為全球貨幣政策的風向標,通過操縱各種政策工具來維持美元強勢地位,穩定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金融秩序;特朗普政府則通過關稅貿易政策壓制競爭對手,在維持霸權中收割全球財富。無論美國政府和美聯儲怎麼分岐,萬變不離其宗,殊途同歸。
這也許才是華盛頓意味最深的劇本……
然而,儘管美國在竭力維護全球霸權,美元的絕對主導權似乎已經在被侵蝕。
據財聯社報道,多組跡象顯示,亞洲地區的銀行和經紀商對繞過美元的貨幣衍生品的需求正在上升,企業收到的交易請求日益增多,包括諸多避開美元的對沖交易,涉及人民幣、港元、阿聯酋迪拉姆和歐元等貨幣。與此同時,一個頗為明顯的現象是:對人民幣計價貸款的需求開始日益旺盛。
美國是時候直面國內自身問題,直面這個新的時代了。
(大眾新聞編輯 劉鑫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