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歌手與歌迷的「北京之約」,從1960年說起

剛剛過去的周末,「2025鳥巢星光演出季」序幕拉開。台上的演唱者與台下的觀眾互動不斷,一起熱情似火地投入了北京「演唱會春天」的懷抱。多姿多彩的演唱會在北京舉辦的越來越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演藝之都」給生活帶來的快樂。

革命歌曲演唱會鼓舞幹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革命年代曾發揮過很大鼓舞戰鬥作用的革命歌曲被很好地傳承下來,新的紅色歌曲創作也掀起高潮。革命歌曲演唱會因此應運而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在1960年的那場紀念聶耳和冼星海音樂會上,《開路先鋒》《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怒吼吧,黃河》等革命歌曲全場激蕩,人們回憶起革命年代,被革命前輩的鬥爭精神所深深感染和激勵。(196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4版,《首都文藝界隆重舉行紀念音樂會》)

196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4版

1965年8月,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三十周年而創作的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在首都公演。組歌通過《告別》《突破封鎖線》《進遵義》《入雲南》《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大會師》十首歌曲,熱情歌頌了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下,工農紅軍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偉大創舉。長征組歌以齊唱為主,也有獨唱、重唱、對唱、合唱和表演唱,曲調雄壯豪邁,氣勢磅礴,感情真切。受到極大震撼和鼓舞的觀眾都表示,要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傳統,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奮發前進。(1965年8月2日《北京日報》1版,《長征組歌在京公演》)

1965年8月,《長征組歌》在首都公演。

《長征組歌》的創作、排練和演出,都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關懷和親自指導。他曾多次把《長征組歌》的曲作者和歌唱演員請到中南海他的辦公室或人民大會堂,一段一段地聽《長征組歌》的演唱,並講述長征的史實和他的親身經歷,對每一曲都提出了自己的品評意見。他對初稿第一曲《告別》提出過中肯的意見,他說:「《告別》寫得太雄赳赳、氣昂昂了。要尊重歷史嘛!當時是在『左』傾錯誤路線的控制下,紅軍是不得已進行戰略轉移的。紅軍撤離蘇區,捨不得留在根據地的戰友和鄉親們,是一步一回頭、一步一聲淚地依依惜別。只有到了遵義會議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才能保證紅軍長征的勝利。」根據周總理的意見,曲作者把第一曲《告別》改成了敘離情、道別緒,難捨難分、來回反覆的揮淚惜別曲。(1996年8月18日《北京晚報》11版,《周恩來與〈長征組歌〉》)

1965年8月2日,《北京日報》1版

在那個年代,入耳入心的革命歌曲經由演唱會的形式傳播開來,讓人們的思想感情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實現共同的目標和理想而奮鬥,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朝氣蓬勃、多姿多彩。

大獲成功的《新星音樂會》

上世紀80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們對群眾性音樂事業有了新需求、新期待。與此同時,首都文藝舞台上也出現了不少歌唱新秀。他們年輕有為、勇於探索、各有建樹,是80年代湧現出來的一批歌壇新星。1980年,《北京晚報》應廣大讀者和聽眾要求,主辦了兩場《新星音樂會》,讓這些首都歌壇新星在首都體育館為廣大聽眾獻歌。(1980年9月18日《北京晚報》1版,《本報舉辦〈新星音樂會〉》)

1980年,《新星音樂會》八位歌壇新星和一位報幕新秀合照。

《新星音樂會》首場演出就大獲成功,受到首都1.8萬名觀眾的熱烈歡迎。參加演出的新星有朱明瑛、蘇小明、鄭緒嵐、任雁、吳國松、李默、遠征和王靜,他們不同風格的演唱,使音樂會多姿多彩。有的以演唱悠揚的傳統民歌令人歡快,有的以深情的歌劇表演使人入神,更多的演員則以新穎的唱法令人感到耳目一新。整個音樂會氣氛很熱烈,特別是朱明瑛載歌載舞演唱的亞非拉歌曲和蘇小明那滲透人心、極富詩意的歌聲,使音樂會出現了兩次熱烈的高潮。在新星們演唱的《北京晚報》推薦歌曲中,尤以《軍港之夜》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最受觀眾喜愛。(1980年9月24日《北京晚報》1版,《〈新星音樂會〉昨晚首場演出 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1980年9月18日,《北京晚報》1版

與此同時,「中國風」演唱會登陸香港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把中國八九十年代富有民族藝術特色的通俗歌曲以演唱會的形式加以展示,受到了眾多華夏兒女的熱情關注和高度讚許。(1996年10月7日《北京日報》5版,《』96中國風演唱會完成綵排》)

始於1992年的「中國風」演唱會,將中國富有民族藝術特色的通俗歌曲介紹給海外觀眾。圖為1996年演唱會上現場。張風攝
1996年10月7日,《北京日報》5版

能舉辦大型個人演唱會,是歌手展示實力和衡量成就的重要標誌之一。能夠在北京舉辦大型個人演唱會,更是一種至高的榮譽。但在當時,能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歌手卻是鳳毛麟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歌手普遍缺乏開個人演唱會的實力。想成功舉辦「個唱」,須是全國聞名的大牌歌手,還要有足夠的演出作品和全面的舞台表演功力,這一般至少得有十年以上的演出功底。作品匱乏的歌手只好靠錄唱一兩首單曲、拍一兩個mtv,打打榜、弄幾個水獎、走幾場野穴來混口飯吃。歌手「個唱」難的另一大原因是演出市場存在著嚴重的不規範運作,如經紀人制度不健全、演出市場混亂、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比較差和人才匱乏等。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管理演出市場及有關文化經紀的相關法規相繼出台,以及歌手們對自身實力的著力提升,「個唱」難現象逐漸得到緩解。田震等知名歌手的大型個人演唱會開始陸續出現。(1999年8月2日《北京日報》12版,《內地歌手開「個唱」難,難於上青天》)

港台歌曲演唱會風靡一時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讓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交流也更加頻繁。當時風靡亞洲歌壇的台灣校園歌曲、港台流行歌曲在北京人中間流傳開來,人們很期待能看上一場這樣的演唱會。

198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部舉辦台灣歌曲演唱會,劉秉義、李光羲、李谷一等著名歌唱演員演唱了台灣校園歌曲和民歌。「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演唱的這首充滿強烈民族情感的《龍的傳人》,反映了台灣同胞嚮往祖國大陸、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願望,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1981年1月12日《北京日報》4版,《「台灣歌曲演唱會」受到首都聽眾熱烈歡迎》)

1981年1月12日,《北京日報》4版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增多,台灣的齊秦、齊豫、伍思凱、趙傳、周華健等深受歌迷喜愛的歌手,紛紛來到北京舉辦演唱會。1991年冬,工人體育館的全球華人同根演唱會已過結束時間,可場內熱情的觀眾仍不肯離去。已回到後台的齊秦,在歌迷們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情呼喚下,又回到台前獻上一首《愛情宣言》。1萬餘名歌迷忘情地鼓掌應和著,呼喊著……(1991年12月14日《北京日報》5版,《華人同根》)

上世紀90年代,眾多當紅港台歌星紛紛來到北京舉辦演唱會,圖為台灣歌星齊秦正在演唱。 翟偉攝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歌星劉德華在北京演唱會上演唱。 翟偉攝

香港當紅歌星也扎堆兒前來為京城歌迷獻唱。1993年春節前夕,在北京舉辦的「叱咤樂壇流行榜」演唱會上,香港1992年度最佳歌手葉倩文、林憶蓮、王靖雯、劉德華、黎明、張學友及著名演唱組合草蜢等演唱了年度最佳金曲,讓北京觀眾為之沸騰。(1993年1月8日《北京日報》5版,《「叱咤樂壇流行榜」演唱會將辦》)

1993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5版

同時期來北京舉辦演唱會的,還有來自日本、馬來西亞、丹麥、美國等國的流行、搖滾歌手,在北京同樣收穫了驚喜和掌聲。

「三高」紫禁城聯袂放歌

進入新世紀,北京演唱會的水準也迎來了跨世紀的提升,國際歌壇的頂級巨星開始陸續來京登台獻藝。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首次同台獻藝,是在1990年世界盃的演出上,此後許多國家都想邀請三大歌王重現輝煌,但是同為球迷的三人早已達成默契:只在每4年一次的世界盃上演出。2001年6月23日晚,北京邀來歌迷熱盼已久的「世界三大歌王」在紫禁城午門廣場聯袂放歌。三位音樂家在中央歌劇院交響樂隊和合唱隊的伴奏下,演唱了《星光燦爛》《今夜無人入睡》《月亮河》等膾炙人口的歌劇選段或歌曲,數萬熱情觀眾對精彩的演出報以陣陣熱烈的掌聲。這場盛大的演出成為世界音樂舞台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盛事。(2001年6月24日《北京日報》1版,《世界三大男高音放歌午門》)

2001年1月20日,《北京日報》11版

2004年,世界樂壇的天后級人物——「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北京演唱會開啟。她特意準備了多首經典歌劇和音樂劇選曲,還把十多年來她每張專輯中的重要作品在演唱會上重新演唱。在兩個半小時的演唱中,莎拉的表現不負眾望,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歌曲,她總能用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給觀眾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現場的掌聲和歡呼聲不絕於耳,高潮一浪高過一浪。(2004年6月1日《北京日報》1版, 《第二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圓滿閉幕》)

2004年,「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在北京演唱會上放歌。李繼輝攝

2008年,全球超人氣搖滾小天后艾薇兒世界巡演北京演唱會在五棵松籃球館掀起搖滾旋風。現場近萬名歌迷多為年輕人,其中不乏很多外國歌迷。從第一首歌開始,歌迷們就彷彿站立在特設的搖滾區域,把艾薇兒的歌從頭跟唱到尾。入鄉隨俗的艾薇兒也是有備而來,不時用中文說「謝謝」。(2008年10月7日《北京日報》13版,《艾薇兒激情搖滾勁爆五棵松》)同一年,北京歌迷還欣賞到了格萊美「爵士女神」黛安娜·克瑞兒在北展劇場的世界巡演北京站演出。

家門口看世界級精彩演唱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全國文化演出最繁榮的城市,北京的文化消費供給日漸豐富,文化消費結構日漸優化。北京得天獨厚的演出資源,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中外大牌歌手前來獻藝,文化藝術領域的盛事不斷,演出市場越發火爆。

過去,人們都炫耀自己出國看了場什麼演出,可到了今天,世界上精彩的演出紛紛來到家門口,在北京就能看得到。巴西世界盃主題曲演唱者、說唱歌手皮普·保羅,美國樂隊后街男孩,貓頭鷹樂隊……2015年,歐美大牌歌星扎堆兒在京開唱。其中備受矚目的,是以《變形金剛》電影主題歌被中國樂迷所熟知的美國搖滾天團林肯公園。座無虛席的工人體育場內,上萬歌迷與林肯公園一道吶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現場大合唱,直到全場演出結束,不少歌迷依舊久久不舍離去。這場巨星演唱會同時在網上直播,吸引了超過190萬網友在線觀看。(2015年7月27日《北京晚報》26版,《林肯公園工體製造萬人搖滾》)

2015年,美國搖滾天團林肯公園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開唱,除了場內上萬樂迷,還有超190萬網友在線觀看。

北京巨大的演藝市場潛力,讓越來越多的世界級演出遠道而來。面對國家大劇院內眾多熱情又「懂行」的觀眾,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說:「中國將可能拯救世界的古典音樂市場。」(2018年12月30日《北京日報》7版,《2018:向世界樂壇發出中國聲音》)2017年,北京觀看各類型營業性演出的觀眾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演唱會與話劇、兒童劇、馬戲雜技魔術等一起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演出類型。(2018年1月8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去年演出市場觀眾逾千萬人次》)2018年,全市演出市場再創新高,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達到2010年的1.6倍。這意味著一年365天,每天都有超過3萬人在京城各處欣賞著67.6場演出。(2019年9月30日《北京日報》特2版,《闊步邁向世界文化名城》)

2018年12月30日,《北京日報》7版

近年來,北京大型演唱會的熱度持續走高,2023年北京大型演唱會場地的租賃合約甚至排到了一年後。(2023年7月13日《北京日報》6版,《華熙live·五棵松演唱會已排至明年》)

2023年7月13日,《北京日報》6版

今年,北京更是早早迎來了「演唱會春天」。北京這座「演藝之都」,不斷上演著歌迷和歌手、觀眾與城市間的「雙向奔赴」,讓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歌手與觀眾共享它的文化繁榮與活力。

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新華社、視覺中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黃玉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