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多人註冊《哪吒2》導演高仿賬號,這不是蹭熱是違法

如此越界和侵權,相關平台的查處行動不能遲緩,更不能手軟

近日,多名網友在社交平台稱,發現有大量標註是「餃子導演」「餃子」的高仿賬號,有人冒用《哪吒2》導演餃子的名字,註冊短視頻賬號,短短几天便漲粉10多萬,後來還將該賬號以6萬元的價格售出。

據上游新聞報道,相關平台工作人員表示,經核實眾多賬號都是仿冒的,已累計查處400餘個仿冒餃子(楊宇)的賬號。而片方工作人員表示,餃子只註冊了微博賬號,其他平台賬號均為假冒,「我們也在密切關注」。

《哪吒2》大火,導演餃子炙手可熱,成為網友追逐的對象,這不難理解。這一輪「哪吒熱」,不論是多地爭搶「哪吒故里」,還是爭先打卡《哪吒2》生產地,蹭熱似無可厚非。但不能丟了底線,不能干擾他人生活,尤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一些模仿賬號真假難辨,在於發布者多自稱「餃子導演小號」,其發布的信息又跟《哪吒2》和導演餃子相關。有的賬號為騙取網友信任,甚至賊喊捉賊,一邊發布內容「我是餃子,正式入駐平台」,一邊發布「打假聲明」,稱近期發現平台出現大量假冒餃子導演的賬號。

讓誤以為真的網友奔走呼號,助推其賬號粉絲上漲。顯而易見,這已不是單純的蹭熱。

按民法典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這些仿冒賬號以及用導演餃子的照片作為頭像等,涉嫌侵犯餃子的肖像權、姓名權。

如此越界和侵權,相關平台的查處行動不能遲緩,更不能手軟。畢竟,過度消費「哪吒」的虛假信息,也會拉低平台觀感和形象。試問,一個平台上怎麼可能有400餘個導演餃子的賬號?於平台而言,後台監控、賬號監管、甄別真假、及時查處,都不是難事,關鍵是要有維護名人形象和平台形象及網友利益的決心,還有配套的監管制度實施。

事實上,隨著報道普及,關於導演餃子的一些信息已深入人心,眾多憑空而來的仿冒賬號,很容易發現可疑之處,比如ip註冊地不對,比如有帶貨商品鏈接等。對這些反常賬號,相關平台不能視若無睹,追逐的網友也要細心分辨。這些賬號利用熱點效應吸粉,打著宣傳電影的名義,推銷叫賣商品,於消費者來說,本質也是一種欺詐行為。

對此,相關平台稱已累計查處400餘個仿冒導演餃子的賬號,對新增仿冒行為仍在持續調查及攔截中。對於昵稱、頭像涉及仿冒熱點人物的行為,視違規程度,平台會予以重置清空賬號資料、限制用戶修改資料、封禁賬號等處置。這種查處,雖是亡羊補牢,但極其必要。

2月18日下午,@抖音集團李亮發文稱,經調查和通過站內信向當事人核實,對方承認「6萬買高仿號」並不屬實,相關交易溝通記錄都是偽造的。這一行為涉及到仿冒熱點人物、虛構擺拍,平台已對該賬號做封禁處置。弄虛造假,賬號被封,也是自嘗惡果。

總而言之,利用名人效應註冊同名高仿賬號吸粉謀利,這種侵權行為和欺騙行為,於法於理難容,對於這類社交生態中的「惡花毒草」,必須及時剷除,以凈化網路環境

紅星新聞評論員 彭志強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