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文案 | 綠頭怪
編輯 | 能哥
前言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小哪吒,很多人也成為了自來水,到處安利這部影片,影院也是場場爆滿,為什麼一部電影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呢?其實這不僅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從政府的角度來說,能夠看到一個自發自然的對社會消費率的內部測試,這也是巨大的意義。
一部電影刺激了我們的消費市場,要我們堅定的相信我們市場的潛力,不是我們的電影沒人看了,是我們拍的電影跟不上觀眾的審美了。
文化產業一直落後於我國的發展步伐
我國的文化產業其實發展很緩慢,儘管我們接受了很多的精華,但是對於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轉化,而是一味地用西方的方式在激發我們的文化,當然在一定階段是有用的,比如美國的實力對我們絕對碾壓的時候,那時候確實要學習。
但是隨著我們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也具有我們自己的特色,這樣才更容易讓我們的消費者接受,當美國不行的時候,如果我們還用美國流水線的方式打造我們的文化產業,倒覺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科幻電影,以前覺得我們拍不好,沒有美西方那種感覺,好不容易有了西方的感覺了,突然覺得不對啊!我們的第六代戰機都出來了,為什麼還要用手槍和外星人拚命呢?有的甚至用棍棒,什麼情況呢?
打破偏見很重要
咱們中國電影商業史上的幾部電影,第一部就是甲方乙方,1997年票房是3600萬。從此以後咱們中國人也說咱的票房能過千萬了。
然後就是英雄,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這個片子到今天為止我也認為不錯啊,這個畫面太牛掰了,而且這個文化內核特別好,票房當年是兩個億啊。從此以後咱們中國人就知道了,我們的票房也能過億了。
第三部就是阿凡達,當年2010年票房17億,然後大家就意識到了,他說中國電影已經過10億了。
然後是2017年的戰狼,票房56億,大家意識到了,有了戰狼,就說咱電影市場一部片子過60億是很有希望的。
然後有了哪吒,大家就知道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百億是沒有問題的啊!
所以很多人固有的思維就是咱們國產電影不行,和美國比還差得遠,這種固有認知真的會阻礙咱們國產電影的發展。其實我們只有突破了這個認知,我們才有可能去創造更大的傳奇。
哪吒的現實意義更大
一部電影雖然明面上票房100億,但是實際上撬動的經濟規模1000億都不止。看電影你要點吃的吧?可樂爆米花要點吧?你要坐車去縣裡吧?交通帶動起來了。看完電影要吃飯、喝奶茶吧?所以一系列的附加產業都帶動起來了,這也給我們的經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因為這種文化產業帶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有了這個模式,我們就會創造出更多的模式,比如黑神話悟空同樣也撬動了上千億的經濟規模,這對於我國的經濟復甦太關鍵了,未來全世界都要看我們的產品,跟著我們的發展步伐。
作為對比,《美國隊長4》也是最近上映的,我們能看到美國典型的流水線作業,這其實跟很多的國產導演風格類似,因為跳不出這個固有的方式圈子,所以很難突破。接下來好萊塢的片子或越來越不受待見,因為整體而言,缺乏美國整體實力的背書,電影行業也很難發展。
總結
小哪吒確實很爭氣,但是想要通過一部電影突破美國建立的層層壁壘還很難,所以哪吒目前在北美市場遇冷也很正常,當然原因懂得都懂,後面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去和美國的文化產業比較,到時候就會像決堤一樣,飛流直下。
當然從哪吒的成功也告訴了一件事,我們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給世界聽了你,小哪吒只是一個開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