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豆瓣開分6.7!選角被贊,劇情引爭議,口碑呈兩極化

劉昊然、王寶強主演電影《唐探1900》,上映2天票房就破7億,豆瓣也開分6.7。

作為唐探系列的前傳,它以1900年舊金山為故事背景,敘述海外華人的不易。該劇集喜劇、動作、懸疑等熱門元素,有家國情懷的壯烈,也有個人愛恨與無奈,笑點與淚點交織讓故事更具感染力。

電影選角被贊,不僅貼合人物,演員也憑藉出彩的演技,將角色塑造鮮活立體。

王寶強飾演的「阿鬼」渾身充滿喜感,一口詼諧的河北方言,搭配上各種誇張的肢體動作,總能在不經意間戳中人的笑點;劉昊然飾演的「秦福」雖總是油嘴滑舌、討巧賣乖,但關鍵時刻又十分靠譜。

一個是粗獷直接,一個是機智細膩,兩人上演各種耍寶鬥嘴,貢獻了滿滿的笑點。

除此之外,還有為了改變現狀不顧危險行事的鄭仕良和金陵福,生活富庶卻從未忘本的白振邦,將信仰刻在骨子裡的清朝官員等等……尤其周潤髮飾演的「白軒齡」,一出場就引來觀眾驚呼,最後那段演講更是聽得人熱血沸騰,把角色的意義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邊緣化的配角,每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高光。

故事的格局讓立意升華,都說喜劇的核心是悲劇,但這悲劇的底色往往也能帶來力量。

另外,影片中場景搭建也很真實,街巷、店鋪和人群,讓觀眾彷彿真的看到1900年代的舊金山。

雖然有這麼多精彩看點,但這部電影也因劇情陷入爭議,口碑呈兩極化。

其爭議主要圍繞4處地方。

爭議1:說教式主旋律,強行上價值

不少觀眾抱怨節日就該歡快喜慶,可這部電影不僅消費愛國情懷,還開啟了「說教」模式,硬灌輸一些大道理。

從「落後就要挨打」到「華人團結」,台詞彷彿直接從歷史課本中複製粘貼,過於淺薄,只停留在民族情緒層面,也難怪有人痛斥電影「處處透著算計與心機」。

爭議2:披著年代外衣的商業劇

電影里關於華人移民困境的敘述太流於表面,既沒有深入探討排華法案的殘酷,也未展現底層華人的真實掙扎,反而用「精氣神堅持」「用法律反擊」等現代價值觀強行嫁接歷史,這種取巧的敘事既迴避了歷史複雜性,也削弱了批判力度。

再加上敘事方式東拼西湊,缺少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很影響觀眾觀感。

爭議3:套路化喜劇

一些觀眾感嘆電影里笑梗生硬,不是在插科打諢,就是在故弄玄虛。王寶強的部落造型雖自帶喜感,但更像是為搞笑而故意設定,與之前幾部市井幽默相比,顯得刻意且無聊。

岳雲鵬飾演的清朝外交官,幾乎淪為刻板印象集合體,比如結巴、諂媚、遇事慌亂,而這種故意靠醜化角色製造笑點的手法有些幼稚。

爭議4:懸疑情節薄弱,「探案」淪為背景板

儘管電影以「開膛手傑克」為噱頭,但探案過程被大量動作戲和說教擠占,懸疑張力遠不及系列前作。

劉昊然「望聞問切」的探案法看似創新,實則淪為中醫術語的機械套用,邏輯推理草率,關鍵線索常依賴「天降神兵」強行推進。

最後僅憑几位主角團的簡單推理,就讓兇手自暴自棄露出馬腳主動承認,顯得太過兒戲。

對於《唐探1900》,你覺得如何呢?

【本文為林憶影娛小八卦原創,歡迎關注、點贊、收藏、分享,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