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說唱音樂劇《愚公移山》在鄭州啟幕

中新網鄭州1月9日電 (李海珠)「俺站在白雲之下,太行王屋山就是俺的家;俺站在濟水之源,濟瀆太乙池就是俺家園……」1月8日晚,中文說唱音樂劇《愚公移山》在河南鄭州上演,並由此拉開全國巡演的帷幕。

圖為《愚公移山》音樂劇現場。李海珠 攝

愚公移山的典故見於《列子·湯問》,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子孫相繼、挖山不止的故事。河南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發地,被稱為「中國愚公文化之鄉」。此次上演的音樂劇《愚公移山》,以說唱表演等嶄新形式呈現,古今人物同台演繹,講述了王屋山下的農民在脫貧致富過程中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我們做了中文說唱的嘗試,而且這個說唱不是傳統的曲藝說唱,是年輕人喜歡的rap。」導演周映辰表示,劇中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中文說唱,這樣大體量的改編是一次大膽嘗試,也想通過「中國民間傳說搭載音樂劇」這一年輕的戲劇表達方式,對古老寓言故事進行創新化展示和現代化表達,使人物形象充滿現代藝術趣味。

圖為演出現場。李海珠 攝

周映辰直言,如何將rap運用到中文敘事中來,尋找中文韻律是一大挑戰。創作組對劇本進行了多次修改,其中加入了不少嗩吶琵琶二胡以及舞蹈表演的戲曲元素,讓音樂劇這一舶來品更具民族范兒。

除了愚公移山寓言的舞台復現,劇中人物「王寧」和「御風」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屋琴書藝術的探究,也是音樂劇的一大亮點,王屋琴書鮮明的藝術特色,與整台劇目rap風格相得益彰。

此外,該音樂劇採用戲中戲的結構,將愚公移山寓言故事和現代愚公開山修路的故事並行敘述,以古照今,穿越2000餘年,賦予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全場看下來,我非常激動,作為河南人,我覺得把《愚公移山》這個勵志故事搬上舞台,創編、主演、樂隊等都付出很多努力,也真正讓大眾感受到了新興的表演藝術形式。」在鄭州大學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鞏偉看來,這部音樂劇以少見的說唱藝術形式呈現,使觀眾耳目一新,而這一步創新表達形式的邁出,遵循了當下倡導的文化自信,寓教於樂、推動大眾審美能力的提高。

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依託眾多獨特厚重的文化資源,濟源重點打造了《愚公移山》音樂劇、「神話濟源」系列交響樂等文藝精品,推動全球首部AI全流程大型動漫電影《愚公移山》全面進入中後期製作階段,希望通過對歷史文化的藝術化、現代化表達,講好濟源故事、河南故事、中國故事,進一步展現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