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流都市媒體總編聚焦寧波 甬城的千年韻味與未來生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6月12日至14日,「2024全國主流都市媒體總編寧波行」如期舉辦,來自羊城晚報、新民晚報等的37家主流媒體代表先後走進寧波慈城鎮、洪塘街道、前灣新區和「中國進士第一村」走馬塘等地,多角度體驗甬城寧波的獨特韻味與蓬勃生機。

千年古韻里的藝術潮流表達

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的慈城,山川形勝、風物秀美,是一座承載千年歷史的古縣城。唐開元年間,名相房玄齡的族孫房琯來此當縣令,規划出「一河一街雙棋盤格局」的江南「小長安」。慈城保留了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群,「井」字形街巷布局自唐延續至今,是當代人研究古縣城的活化石,有「江南第一古縣城」之美譽。

走進今天的慈城,大家可以在曾藏書萬卷、顯赫一時的抱珠樓里尋找馮氏家族的書香文脈,體驗特色圖書館的豐富多彩;可以在周信芳戲劇藝術館追溯一代京劇大師的過往,感受當代年輕人對於傳統戲曲的熱情;也可以在馮定故居感悟真理偉力,賡續紅色血脈,在沉浸式體驗中有所思、有所悟。

作為寧波的地標建築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具有操作性、探索性、趣味性的博物館課程和獨具匠心的藝術呈現,則為這座古建築釋放出更多文化新力量。媒體代表們不禁感嘆:「這些都是我們感受民族文化自省與自信力量的空間,也是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範本。」

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前灣解法

汽車產業是寧波前灣新區的支柱產業,也是寧波市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目前,前灣新區已引入上汽大眾、吉利汽車兩大整車龍頭企業,整車產能超150萬台。2023年,前灣新區生產新能源整車12萬輛,佔全寧波市比重60%,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530億元,增長51.4%,已基本建成智能汽車全產業生態鏈。

位於前灣新區的極氪未來工廠是全球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之一,數字技術賦能智能汽車產業的創新標杆案例在這裡不斷被書寫。焊裝車間里,823台焊接機器人上下揮臂,操作行雲流水,盡顯嚴謹有序的工業之美。一台台矮矮方方的紅色agv自動搬運機器人拖運著各種物料穿行其中,相互配合嚴絲合縫。通過一體式壓鑄,原本需要花1—2個小時完成幾百個焊接的零部件製造,在3—5分鐘內一次性壓鑄完成。

媒體代表們圍繞前灣新區建設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核心區、品牌實力世界一流的創新高地、寧波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的頭部陣地目標,開展主題採訪活動,感受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前灣的蓬勃發展動力。此外,寧波方特主題公園通過科技手段情景交融地將古韻今風融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到了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

新舊融合中的鄉村共富密碼

傅家路村曾是無資金、無資源、無特色的「三無」貧困村,短短十餘年華麗轉身,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2000年傅家路村剛剛完成四個自然村的合併,為了打破「小村小片算小賬」局面,傅家路村劃分為多個長條形片區,下設若干網格和先鋒戶聯站。黨建+網格,用好鄉村治理「融」字訣。「結鄰居,是緣分,有糾紛,互包容……」該村首創的村規民約「三字經」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已成為全體村民遵守的「眾家」規約。

「保國寺邊邊邊邊上的coffee bar」,這條別出心裁的文案,讓鞍山村的是啡咖啡名聲大噪,遊客紛紛來此拍照打卡。在這裡,這樣的網紅店鋪還有很多。以「鄉野辦公」作為未來鄉村發展的切入點,鞍山村成立全區首家「強村公司」,引入12家城市業態,融合田園營地、戶外徒步、農事體驗等新場景,一條鄉村「吃住行游購娛」的豐富產業鏈浮現眼前。

走馬塘村歷史悠久,自北宋至明清出了76位進士,被稱為「中國進士第一村」。近年來,走馬塘全面整合閑置資源與低效空間,引入優秀市場主體,吸引年輕人回村創業,深耕進士文化和農耕文化,以陪伴式共創激發村民內生動力,以多方共贏、利益聯結助力共同富裕,促進農文旅業態及新老村民的有機融合。因為年輕人的加入和多元化的業態,這個千年古村正在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