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年度爆款,馬伊琍二度扮丑,女一號不漂亮,卻有一張影后臉

中國年度最美電視劇誕生——

——《我的阿勒泰》。

網友稱,美的挪不開眼:遼闊的草原、有故事的老樹、溫柔的滄浪。

景觀鬼斧神工,狂野與溫柔並存。

風情多姿搖曳,歷史與現代交匯。


遼闊的草原

有故事的老樹

溫柔的滄浪


《我的阿勒泰》由央視領銜出品。

一共僅8集,開播後豆瓣評分卻從8.6一路飆漲到8.8。

成功超越2024年另一部爆款劇——王家衛的《繁花》。

它憑什麼如此豪橫?

因為在一個過度包裝的時代。

我們萬萬沒想到,「原生態」成了最大的殺手鐧。



故事原生態。

《我的阿勒泰》主要講述漢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飾)在大城市追求文學夢。

可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文學沒搞出路子,當服務員還打碎盤子,被酒店開除。


當著重要客人面打碎杯子

被經理開除


心灰意冷的她回到老家阿勒泰療愈。

卻在母親張鳳俠馬伊琍飾)的感染下,重新認識了這片熱土,迎來了愛情,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



《我的阿勒泰》改編自同名散文集,故事並不追求刻意衝突和跌宕起伏。

少了套路,也就多了真情。

它把我們從嘈雜、功利的現實,一把拽進質樸的草原和森林。

劇中有段關於哈薩克語「我喜歡你」的解釋:

「人與人之間產生友情或愛情,是因為被對方看見,所以哈薩克語的我喜歡你,就是我清楚看見你的意思」。

意境又純又颯,讓人好上頭。



某種程度,《我的阿勒泰》有點像2009年的電影《阿凡達》。

裡面既有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也有個人成長、異域風貌的獵奇。

甚至,很多哈薩克民俗都與納美人「不謀而合」。

比如上面所說的「我喜歡你」。

納美語是:I see you,我能(清楚)看見你。

內涵幾乎一模一樣。

雖然整個故事缺乏設計感。

但這種原始情感的衝擊,足以點燃每個人的心緒。



人物原生態。

《我的阿勒泰》演員分為兩組。

漢族演員一組,哈薩克族演員一組。

領銜的是馬伊琍、周依然和於適

有誰能想到,年初馬伊琍還是《繁花》風情犀利的玲子,和寶總轟轟烈烈曖昧一場。

轉頭一到阿勒泰,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馬伊琍《我的阿勒泰》

馬伊琍《繁花》


紅褐的高原膚色,滿眼都是飽經風霜,訴說著角色的經歷和堅韌。

這不是她第一次扮丑。

2018年她在電影《找到你》飾演的保姆孫芳,當時「粗糙窘迫」的銀幕形象讓觀眾大吃一驚。


《找到你》


真正的演員,不止能為角色改頭換面,也可以穿越靈魂。

《我的阿勒泰》,張鳳俠不是游牧民族,馬伊琍卻演出了浪跡天涯的豪爽。

作為外地人,她與牧民一道長途跋涉轉場。

懂得當地的人情世故,做事變通豁達。

一部小小的賒賬本,裡面滿是體諒和人情。

集市上的攤販,聽說是張鳳俠家的山貨,也會高看一眼。

背後,自然是她與當地人相濡以沫十幾年的信任。


帶女兒去對賬

張鳳俠


除了粗糙豪性。

張鳳俠也有心思細膩的另一面。

患有阿爾茲海默的婆婆,在街上撒潑要回瀋陽

女兒文秀毫無辦法。

張鳳俠一句廢話沒有,直接拔下一根小紅旗,冒充售票員說要去東北,而且搞活動,70歲免票。

婆婆糊塗自稱35歲,張鳳俠就順著話接,給你打五折。

輕輕鬆鬆把她帶回了家。



張鳳俠這個角色,人如其名,有股俠氣。

同樣,她的女兒李文秀也是人如其名。

作為全劇女一號,飾演文秀的周依然,1996年出生於重慶

她並非一位熟臉演員,也不是第一眼美女。

不過,有很強的可塑性。

2023年曹保平導演的犯罪三部曲之一《涉過憤怒的海》。

周依然飾演黃渤的女兒,就展現了可純可甜可性感的多面性。


《涉過憤怒的海》1

《涉過憤怒的海》2

《涉過憤怒的海》3


在《風犬少年的天空》里。

她又能把角色的天生神力與嬌羞懵懂,演的渾然天成。


《風犬少年的天空》


周依然那張臉,不算漂亮。

可就是抵不住一股高級感撲面而來。

因為電影圈,還有很多這種長相的影后。

比如柏林影后詠梅,周依然和她都屬於面頰較寬平,山根不太挺的類型。

但這種面相帶著些許婉約,沒有侵略性。

能給人親近感。


周依然

詠梅


由於不屬濃顏系,五官又比較小巧。

周依然在氣質上也非常接近金馬影后周冬雨,有股靈氣在,極具少女感。


周依然《我是你媽》劇照

周依然《風犬少年的天空》劇照


甚至,某些角度看,有點神似章子怡和早期張曼玉

古早的形象氣質,很容易把我們拉回經典影視時代。


周依然

周依然


當然,還有周依然沒動過刀子的臉。

畢竟這年頭銀幕上最不缺的就是「蛇精臉」,原生態反而格外珍貴。

《我的阿勒泰》二十八歲的周依然,演活了十八九歲的文秀。

既有外形優勢,也有對角色狀態的精準演繹。

其表演能力讓人聯想到周迅、周冬雨、章子怡等天賦異稟的選手。


《我的阿勒泰》文秀被愛人的歌聲吸引


在劇中跟周依然「談戀愛」的於適,他飾演哈薩克少年巴太

這個角色很不好演。

因為哈薩克族屬於白種人,於適除了高大魁梧,面相併不接近。

這本是選角缺憾。

但於適還是在靈魂上演活了巴太。



於適的表演沒有太多技巧,貴在還原人物原生態的真實感。

全劇他有相當比重的對白是哈薩克語。

為求真實,就沒有用配音,而是提前半年開始學習哈薩克語。

同時,得益於烏爾善導演當年的魔鬼騎射訓練,全劇馬背戲份於適也沒用替身,甚至還當起了劇組的馬術顧問。


於適《封神》劇照

於適《我的阿勒泰》劇照


這種靈魂與肉體的融入,客觀上讓他變成了一個「體驗派」演員,在精神層面十分貼近角色。

一場高潮戲,巴太為了文秀,忍痛殺死了自己的馬兒踏雪。

那種疼痛感從馬的哀嚎,傳遞到巴太痛苦扭曲的表情,最後狠狠擊中了電視前的觀眾。

成為全劇最揪心的橋段,沒有之一。



最後取景原生態。

和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不同。

新疆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其實佔據了國土的整整六分之一。

如此廣闊的土地上,分布著森林、沙漠、戈壁、草原等各種地貌地物。


《我的阿勒泰》於適劇照


再加上世居在此的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等13個民族。

新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呈現出讓人目不暇接的風情。

其中阿勒泰地區位於新疆西邊,同時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三國接壤,域內有喀納斯可可托海等景區。

如此得天獨厚的的自然風光,攝像機所及之處,無需任何濾鏡特效,都是天堂一般的絕美景色。


《我的阿勒泰》劇照


《我的阿勒泰》導演騰叢叢透露,本來是準備拍成電影。

但因為前幾年的特殊原因,以及投資人對文藝片市場的顧慮,最終以電視劇形式呈現。

這也是為什麼本劇短小精悍,視聽語言卻充滿電影感的原因。

當然,它的成功不僅僅是來自電影的底色。

「原生態」的同義詞也是「簡單」。

愛情可以很簡單。

就是彩虹下,老樹枝上的怦然心動。



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就像劇中老作家對李文秀的「開導」。

當彷徨不知所措,不妨: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療愈最複雜的現實。


《我的阿勒泰》蔣奇明


作為一部中式治癒劇。

《我的阿勒泰》拋棄的是世俗的「瑣碎」和「骯髒」。

收穫的,是心嚮往之的悸動。

這種悸動,在當下彌足珍貴。

最後,我知道已經有很多人,因為這部劇定好了前往阿勒泰的行程。

在此,有一個小小「建議」:

記得帶上你的搓衣板。


文/范西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