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爆了!那英第三!抗不住了?韓紅:我是中國歌手,我請戰!

時隔四年,湖南衛視芒果tv《歌手2024》首場競演於5月10日晚迎來了首場直播,瞬間霸屏熱搜。

美國女歌手chanté moore香緹·莫、摩洛哥裔北非女歌手faouzia凡希亞以及中國歌手那英、二手玫瑰、楊丞琳、汪蘇瀧、海來阿木同台比拼歌藝。

節目一播出,就引起了網友熱議,因為作為中國歌壇「大姐大」的那英,也僅僅只拿到了第三,前兩名全由外國歌手包攬。歌手那英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甚至節目首播一天後相關熱搜依舊掛在熱榜,還不斷衍生出新的話題。

相比往屆,《歌手2024》今年首次採用了「全程直播」的播出模式,主打一個「真唱不修音」。那英都緊張地調侃說自己備了兩瓶速效救心丸在身上,「嚇到腿軟」,「接到直播邀請後,我經常做噩夢,夢見我唱的全是『車禍』。」

看到中國歌手的直播表現

一個比一個更緊張後,

網友直呼,

中國歌壇需要趕緊搖人。

於是

眾多網友在線瘋狂「搖人」

發動一切自己在「內娛的人脈」

希望趕快有人來救場挽尊

第一個被點名的

是正在全國巡演的鳳凰傳奇

然後是龔琳娜

後來則是分流派分唱腔cue

韓紅、鄧紫棋、袁婭維、張靚穎、張傑……

乃至華陰老腔、蒙古族呼麥

不過,節目監製洪嘯此前曾在發布會上表示,之所以能來到《歌手2024》舞台的歌手寥寥無幾,是因為要(同時)滿足實力、膽量、檔期,有一些歌手因為直播和檔期原因,就直接婉拒了節目組的邀約。

昨天下午,以《超級女聲》總決賽第五名出道的中國歌手紀敏佳在其個人微博上,自告奮勇,說想報名《歌手2024》,單挑外國友人。

昨晚,

中國歌手韓紅也發文「請戰」《歌手》,

「我是中國歌手韓紅,我請戰。」

很快,

關鍵詞#韓紅請戰歌手#直接爆上熱搜第一。

韓紅。圖源:@韓紅工作室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

「來!都來!」

「太熱鬧了」

「是韓紅的風格」

「致敬韓紅老師,霸氣」,

並且喊話節目組:讓韓紅來!


對此,

《歌手》節目組迅速在微博回應:

「感謝廣大觀眾對節目的支持和鼓勵,也感謝歌手們的信任和厚愛,我們都收到了!

《#歌手2024# 》有嚴謹的賽程體系、公平公正公開的競演規則,我們將根據各位歌手的檔期,進行後續邀請。

闊別多年,《歌手2024》有幸再度回到大眾視野,源於對真實的堅持,對歌手的尊重,對舞台的熱愛。在這裡,音樂始終是交流的最大公約數。

希望每位關注《歌手2024》的朋友,都能享受音樂、收穫知音、保持溝通、擁抱世界。

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

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

謝謝大家!」

節目組還對媒體表示:「我們做好音樂交流,音樂無國界野,對歌手的尊重,對舞台的熱愛。在這裡,音樂始終是交流的最大公約數。」


媒體銳評:
少一些科技與狠活,菜就多練

節目組你們著急嗎?

觀眾挺著急的。

實力、膽量、檔期兼備的歌手,

居然找不到?

當然不是。那些根本不敢全開麥無修音直播的歌手,待在流量的溫室里,實在太久了。

以直播真唱掀起樂壇風雨,合力戳破了一些虛假的營銷泡沫,讓那些長久以來依靠科技、沉迷修音的歌手們無所遁形,也為實力歌手打開了大門。

5月11日,中國新聞網發表評論:知名音樂製作人向中新文娛透露,很多音綜上聽到的作品都是修過的,「不修沒辦法聽」。作為觀眾,我們樂見這樣撕開「遮羞布」的審美降級,畢竟觀眾喜歡的是歌手的真實演唱能力。別讓科技蠶食了創造力,只有真本事才對得起觀眾的喜愛。當vocal沒有捷徑,少一些「科技與狠活」,菜就多練。

- 評論  文|張同

韓紅請戰《歌手》,

有點煮酒論英雄的意思了

近日,競技類音樂綜藝《歌手2024》升級改造回歸。第一期節目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唯二的兩名外國歌手香緹·莫和法烏齊亞·奧伊亞位列前二,那英排名第三,海來阿木墊底。該期節目引髮網友熱議,因為節目播出前,觀眾調侃的是「挑戰那英季」,而在節目播出後卻變成了「那英歷險記」,引發了網友的全網「搖」人。5月12日晚,韓紅髮微博表示:我是中國歌手韓紅,我請戰。

毫無疑問,《歌手2024》看點在於「無修音直播」,比拼的是歌手的「業務能力」。國外兩名女歌手收放自如,輕鬆拿下前兩名,與此同時,本土歌手卻緊張到不行。一些網友認為《歌手2024》的「無修音直播」模式,撕開了華語樂壇最後一層遮羞布。畢竟,按照以往的經驗,有那英在的音樂競演,冠軍可以說幾乎沒有懸念,但「歌壇大姐大」此次參賽卻多了許多「英雄出征」和「榮譽之戰」的味道。

需要看到的是,《歌手2024》賽制的確大膽且內娛少有——現場直播+頂尖歌手全開麥同台競技,符合了觀眾對「神仙打架」期待。但也由於國外歌手的「鯰魚效應」,讓國內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了實力的差距。在這次「那英歷險記」的敘事背後,暴露出的其實是華語樂壇的困境,讓人不禁想問離開了「百萬調音師」,歌手們真的還有底氣嗎?

通常情況下,一個常識是,演員靠演技,歌手靠唱功。但在演藝圈裡,唱功、演技這些所謂的「業務能力」都可以靠「包裝」以及在後續的營銷語里遮「丑」。雖說適當的包裝和營銷是必要的,但更多的現實則是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過度依賴「科技與狠活」,甚至逐漸放棄了對業務能力的打磨。越來越多從業人員「拍戲靠配音,拍照靠精修,唱歌靠修音」。以至於真正的優質唱功和優秀演技倒成了業內的「稀缺資源」,在與國外頂尖歌手表現的對比下,這種困境愈發明顯。

當然,觀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業務能力差」的演員或歌手,會被觀眾明裡暗裡嫌棄,但內娛始終缺乏一個公開、透明舞台,展示歌手的唱功、演員的演技,以供觀眾品評一二。此前,曾有演員演技類綜藝引發熱議,更為真實的《歌手2024》引發熱議的社會心理基礎也是如此。

前不久,「五月天演唱會假唱風波」也有了調查結果,由人們的關注度也可以看得出觀眾對於職業歌手業務能力的執著。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當網友想幫那英「搖人」時,多少出現了無人可「搖」的尷尬,如今現場唱功穩定的職業歌手,的確屈指可數。

需要看到的是,《歌手2024》「全開麥」「無修音」,雖然大大降低了歌手的容錯率,但歌手能夠參加比賽直面自己,本身就值得肯定和鼓勵。正視自己的「業務水平」或許要比「業務能力的高低」更為重要。畢竟,「正視」才是「抹平差距」的基礎,可惜的是,一旦「正視」就有很大概率出醜,甚至被全網群嘲,這在粉絲經濟的業態下,是歌手無法承受之重。

就當前的輿論看,「那英歷險記」已經不只是純粹的調侃和娛樂了,從韓紅的發言也可以看到,有沒有歌手能上節目接招多少有點關乎華語音樂尊嚴的意思,這是一件好事,就該「煮酒論英雄」,讓內娛「睜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