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扮演「毛主席」,唐國強半路出家,古月用生命去詮釋偉人

文|樂樂

編輯|先鋒谷


今年的國產劇市場,實在太過熱鬧!

剛收官的《追風者》,打開了「諜戰+商戰」的創新熱潮,帶觀眾以一個新的視角,重回過去。

最近央視又剛上星播出革命戰爭劇,《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不僅有唐國強劉勁等特型演員的加入,更是重現歷史戰役,講好了新中國走向光明的故事。

該劇開播首日,就拿下全國收視前三的好成績。

如果在黃金檔播出的話,相信又會是一波新的收視熱潮。

故事從一個夏日開始,毛主席被蟬鳴聒噪,搖著蒲扇從屋裡走出來。

此時正好朱老總過來,拿起石子將鳴叫不停地蟬打走。

簡單的寒暄過後,故事正式開始。

晉察冀的兵力不足為開端,劇情一開始就交代了時代背景與所處環境。

而鏡頭一轉,就是蔣介石一方在談論軍事部署與計劃。

整體來說,故事走向明朗,節奏迅速,絲毫不拖泥帶水。

可以很輕鬆地看出來,劇情完全沒有湊時長的意思,完全是奔著講好歷史故事來的。

這也就能明白,為什麼明明是在晚上九點半之後播出,該劇仍舊能取得好成績了。

雖然收視率不斷上升,但在觀眾中,還是夾雜著一些「差評」的聲音。

而觀眾不滿的對象,幾乎都指向了主演,也就是扮演毛主席的唐國強:

演得太不像了、老年人完全演不出感覺、難道就沒有人能演偉人了嗎……

作為特型演員,唐國強自1996年的電影版《長征》開始,已經塑造過40多次的偉人形象。

在《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觀眾對唐國強最大的「不滿」,就是年齡的跨度。

早已超過70歲的唐國強,在劇中再次扮演40多歲的毛爺爺,難免讓觀眾有些難以接受。

形象雖然是相像的,但氣質不同。

隨著年齡增長,唐國強體態有些發福,身上也多了幾分慵懶之氣。

演繹毛爺爺20多年來,關於唐國強到底能不能演好偉人形象這個話題,從來都是爭議與支持同行。

他不是在熒幕上第一個塑造偉人形象的,更不是最後一個。

從經典的王克瑤、古月,到青年演員侯京健王仁君劉燁等,不少演員都在鏡頭前演過毛爺爺。

只是相比之下,有人是形神兼備,有人是比虎畫貓,貽笑大方。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誰才是觀眾心中「真正」的毛爺爺呢?

01、古月

在眾多扮演過毛澤東的演員中,古月應該是最像的。

從兩個人的表現中,就能看出端倪。

1978年,國內開始籌拍抗戰歷史劇,飾演毛主席的演員,則是重中之重。

此事也由葉劍英元帥親自把關。

在層層篩選過來的二十多名演員中,葉劍英一眼相中了胡詩學。

也就是後來的古月。

古月最大的特點,就是與毛爺爺相貌十分相似,

甚至還有傳言,他是偉人流落在民間的孩子。

實際上,古月是一個孤兒。

在戰爭的年代出生,有相似的容貌。

時代大環境之下,古月心裡的體會,是現代青年演員所不能共情的。

雖然有「先天優勢」,但在表演上,古月從來沒有放鬆自己。

生活中,他竭盡全力靠近毛主席的生活,只為能更深刻體會那種生活狀態。

比如以前的古月從來不吃辣椒,但因為主席是湖南人,古月也三餐不離辣子;

比如為了體會主席艱苦樸素的生活,古月一條毛巾用好幾年,到發白、脫毛都捨不得換掉。

而為了形象上更加貼近,古月還把自己前面的頭髮剃光,

以保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更加像另一個人。

不得不說,為了扮演上熒幕上的主席形象,古月是放棄了一些自我人格的。

雖然容貌已經十分相似,但在細節上,古月還是下了大功夫的。

那時候沒有太先進的鏡頭調動與回放,他為了能演得更像,就對著主席的照片練習。

他的房間里,有600張主席的照片。

甚至在下飛機時一個簡單的揮手動作,他就私下練習了100多遍。

在《西安事變》中,古月的戲份並不多。

但為了還原偉人的形象,他還是寫下了十幾萬字的心得體會。

查漏補缺,精益求精。

除了一國領導的氣質外,古月還演出了主席的生活特性。

在照片中他發現,主席多數時候都是微笑的,因此他的表演也是微笑的。

比如被記者調侃像「鄉村教師」時候的自嘲;

比如與好友一起摔倒的嬉鬧……

一次,主席女兒李訥外出時,聽說古月在附近拍戲,便前去探望。

在見到古月時,李訥愣了一霎,眼淚奪眶而出:像,太像了!

古月扮演的偉人形象,力求兩個字:還原!

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用自己去活另一個人的人生。

他會學習湖南湘潭話,在影片中,他飾演的偉人永遠是一口湖南話,也是這才有了「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經典場景。

古月從業以來,只塑造過這一個形象,而且他的夢想,就是演夠100次主席。

但因為身體原因,他的夢想沒有完成。

84次主席形象的塑造,是他交給觀眾的答卷。

02、唐國強

雖然古月扮演的主席形象深入人心,但還是要有新的人來「接力」,唐國強就是此時被發現的。

當觀眾得知唐國強要扮演主席時,反對的聲音還是非常高的。

那時,唐國強主演的《小花》和《高山下的花環》火爆,「奶油小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人能演好主席。

實際上,唐國強早就轉型了。

《小花》等電影之後,他還演了《三國演義》中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收穫一片好評。

1996年,唐國強首次在電影《長征》中飾演毛澤東。

雖然反響一般,但這也是一個正式開端。

2001年,劇版《長征》開拍,唐國強再次擔綱主演。

也從此開始,唐國強版的主席形象,正式進入觀眾視野。

與古月的形似神似完全不同,唐國強更加追求創新。

最大的表現,就是在說話口音的轉變上。

與古月的湘潭口音不同,唐國強版本的主席,是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雖然剛開始有觀眾接受不了,但不得不說,普通話版本更容易傳播,接受度也更廣。

除了口音的改變之外,唐國強還設計了許多「流動」的表演。

比如原來在牆上的地圖,他會選擇把地圖放在地上。

這樣一來,鏡頭下的主席,可能會撅著屁股看地圖。

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霸氣,但也多了幾分生活之氣。

因為演了許多君王之類的角色,唐國強演繹的偉人,更多一分王霸之氣。

沒有太多的笑容,有了更多的霸氣、自信,高高在上的國家領導形象。

氣勢有餘,親民不足。

相比之下,古月版本的主席更多的是模仿。

力求形似、神似,還原本來狀態。

而唐國強版本則追求神似。

放棄口音,放棄油畫里的叉腰等形象,融入表演狀態。

03、侯京健

隨著時代推進,毛爺爺在熒幕上的形象也越來越多。

除了抗戰時期之外,大家開始著重於去了解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此時,青年演員的主席形象,也開始與觀眾見面。

侯京健就是其中之一。

在《覺醒年代》等多部影視劇中,侯京健多次飾演偉人形象。

尤其一個在雨中抱著《新青年》跑步的鏡頭,直接封神。

雖然形象與氣質都非常貼近,但侯京健在表演上,從來不含糊。

一個兩分鐘的鏡頭,他穿著濕漉漉的袍子,在長街上跑了整整一天才拍完。

要追求形似,要追求藝術美感。

因此,才給觀眾呈現出一個經典鏡頭。

而在《偉大的轉折》中,他兩段時長28分鐘與36分鐘的獨白,讓觀眾看到了他強大的演技與台詞功底。

繼古月與唐國強之後,侯京健是觀眾心中,主席形象的最佳演員。

04、劉燁

事實上,劉燁也曾在熒幕上扮演過主席形象。

在電影《建黨偉業》與《建軍大業》中,他飾演了18歲到28歲時期的毛爺爺。

只是表演中,他常常因為身高原因勾著背,氣場與氣勢都輸了幾分。

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劉燁給人的感覺更加模糊。

好像既想要唐國強的霸氣,又想要古月的親民,最終呈現出來的形象,反而是踟躕猶豫的「四不像」。

在眾多扮演毛爺爺的演員中,劉燁的表演,實在算不上出挑。

結語:

張鐵林在演過兩次毛爺爺之後,在採訪中表示:以後再也不敢演毛主席了。

可見其中壓力。

對於演員而言,他們塑造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物形象,更是強大的精神內核。

有人能演出陽光自信、朝氣與希望,有人能演出霸氣、親民,但這也只是偉人的形象之一。

想被觀眾全方面接受,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也因此,此次年過古稀的唐國強再次飾演的毛爺爺,引得吐槽一片。

是他的霸氣消失了嗎?

是,也不全是。

只能說年齡與時間,也沒有放過這個曾經的特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