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分還在漲!內娛還不快來抄作業

大女主

曾是多少影視劇愛好者寄予厚望的題材

其代表的不僅僅是時代進步下觀眾對於性別權力的覺醒

更重要的是,這類故事賦予精神的「爽」感

華語圈其實並不缺少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

但神奇的是,近年來無論是改編、翻拍還是原創,「大女主」作品幾乎都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翻車之作。

從古至今,很多大女主題材影視劇集逃不開最終淪為低智的中年瑪麗蘇劇。

這也讓多年前最具「大女主」精神的《甄嬛傳,也被無數人胞出了漿。

——不是我們愛懷舊。

而是在此之後,真的是一部能打的都沒有!

比如較早拿獨立女性說事兒卻通篇離不開男人的北京女子圖鑑

後來陪老媽激情開追,被後半段噁心壞了的我的前半生

還有最近剛播完的充滿「大婆教」+「小三學」惡臭氣味的好事成雙

導致了只要我看到宣發高喊「女性主義」的國產劇集,就下意識地在心中打上了「雷劇」的TAG。

大女主劇當然可以擁有浪漫的愛情。

也必須包含無數的波折。

更需要充滿各種爽點。

但其內核一定要牢牢恪守「獨立」的原則。

她的人物弧光都要以自己的目標服務。

如何設定目標,走向目標,完成目標。

而不是遇到渣男,離開渣男,找到完美男人。

好在歐美劇迷從來不缺優秀的大女主作品。

比如傲骨賢妻》《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而如今,又迎來了這部一路飆高,豆瓣評分8.7的apple TV+新劇,化學課》。




01

《化學課》改編自作家、科學編輯兼廣告撰稿人邦妮·加默斯的同名小說。

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

這個故事有著一個絕對的大女主Elizabeth Zott

在她身上所表現出的「現代獨立女性」特質,與當時的時代格格不入。

她熱愛化學,希望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

她不諳世事,從不會趨炎附勢。

她更不認為結婚生子才是女性最終的歸宿,始終堅信獨立才是王道。

其實這樣的「人設」即便是在如今相對進步且多元的社會,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存難度」。

而這樣疊滿buff的女性,還生活在當時女性普遍得不到尊重的大環境下;

在這一個幾乎被男性壟斷的行業中;

絕對的Hell mode

但先不要誤會

《化學課》並不是一個主要講述「女權干翻父權體系」的故事。

而更多地將筆墨用在當人們面對無數意外時,該如何重塑自我從而改變人生的故事。

當然,這一切都是以女性為出發點。

深入的探討了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女性抱負受限、母性以及家庭的意義等問題。

甚至毫不避諱職場性侵話題。

作為Bonnie Garmus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想到,該書在2022一經問世就成了爆款。

據相關數據統計,該書上市4個月,就在歐美熱銷60萬冊以上

在英、美Amazon+Goodreads 超過85,000讀者滿分好評

星期日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暢銷榜直接奪冠

並在全球的36個國家地區翻譯出版。

也是2022年英美書市重點小說

Bonnie Garmus本人也被OBSERVER、Bookpage書評雜誌評選為「2022年新人小說家」前十……

還有其他大小數十項「最佳」獎項,在本文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當蘋果宣布《化學課》將被改編成劇時,相信全球的書迷都不會感到意外。

畢竟該作品無論精神內核還是故事敘述本身,都非常適合影視化改編。

講真,由於原著過於優秀我倒從未奢望過影視化能優於原著

只求不要魔改,能完整體現原著中故事中「獻給所有聰明、不願被馴服的女性」的精髓就好。

好在,這次的改編真的沒有讓原著黨失望。



02

作為一名撰稿人&創意總監,Bonnie Garmus曾在技術、醫學和教育領域工作

而《化學課》中,她則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領域完美地融合在詼諧的文字之中。

將一切「化學」化

比如利用化學反應解釋烹飪過程中食物如何變得美味

——或者直接糊掉

化學組成又像是人際關係

——有異性相吸的離子鍵

一加一大於二充滿power共價鍵

更有像是「一見鍾情」一樣不靠譜的氫鍵

化學作用也像是社會的組成

——多元化和互助性才是作用力的根本

衛報》評價其「故事精緻、有趣、發人深省……很難相信這是首次亮相」。

《紐約時報》評價其充滿了「有趣的情節和詼諧的對話」。

著名化學家 Olimpia Mamula Steiner對這本書更是讚不絕口。

一旦開始就很難放下,一讀完一章就立刻想讀下一章,幾乎上癮。」

很幸運的是,小說精彩的vibe在此次的劇集中得以很好的呈現

縱使你是原著粉,也絕對不會厭煩該劇第一集中就渲染出的濃濃的「戀愛」情節。

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一集的劇情呈現給我的感受,就像是在看一部高顏值、更爛漫版的《生活大爆炸》2.0

Elizabeth和Calvin的高智商戀愛,勢均力敵且趣味十足。

也給每次都「靠男人」的內娛編劇再次創建出了一個教科書級的「大女主戀愛範本」。

可以愛,可以浪,但絕對不能失去自我。

愛得多深多飛揚,都不要忘了先愛自己。

該劇一共只有八集的體量。

目前播出的前三集,似乎每一集都在重點講述一種「意外」和「不可控」。

在每一種變數面前,該如何保持「大女主人設」的核心技能——情緒穩定的應對?

女主身體力行地告訴了我們,這就是「勇氣」。

化學作用就是改變。當你自我懷疑時,當你感到恐懼時,只要記得:勇氣是改變的基礎,也是我們人類化學組成所賦予的本能。

這樣的勇氣是建立在一切自身累積的知識、技能與智慧之上的。

絕對不是「傻白甜」「愣頭青」和「雙標黨」。

對,說的就是你!

內娛編劇們!



03

=======本章節涉及原著故事劇透,請酌情閱讀========

現在,讓我們大致了解一下故事的大女主Elizabeth Zott越努力越不幸」的開局。

對Elizabeth Zott而言,這世界沒有所謂的「普通女性」。

在她看來,每個女人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無需循規守舊的

或許這樣的認知在如今看來十分zzzq。

但正如前文所說,在所有的時代、性別buff疊加下,身為公司實驗室里唯一的女性,這樣的「特立獨行」註定讓她舉步維艱。

面對著號稱「理性思考」的男性學者們,Elizabeth Zott正在承受著「毫無理性」可言的性別歧視。

幸好,還是有人能理解Elizabeth。

獲得諾貝爾提名的天才化學學者Calvin,接納她,走近她,並成了她此生的摯愛。

——以及孩子的父親。

然而「人生和科學一樣,結果總是變化莫測。」

幾年後,一切的幸運全走向了相反的道路。

Elizabeth變成了單親媽媽

而實驗室里由於性別歧視引發的不公平待遇也愈演愈烈。

因為性騷擾案件和荒謬的醜聞,她被迫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

並在一系列抓馬的境遇中,誤打誤撞地成了烹飪節目主持人……

當然,正如本章節的第一句話

這一切的不幸,只是這個故事的「開局」。

《化學課》的重頭戲,來自Elizabeth「越不幸越努力」的過程。

關於成為「電視烹飪秀」MC這件事,起初,她自然是為了生活被動接受的。

但很快地,Elizabeth開創了獨特的以化學角度切入烹飪料理的新奇觀點讓她迅速復活了大批美國家庭主婦的心。

更重要的是,喜歡她的觀眾們似乎也慢慢地被喚起心中那股自立自強的力量

因為她的發聲,讓這些原本在社會中毫無存在感的主婦們「感覺到被認真對待」。

更讓這些原本人生期望只有相夫教子,毫無自我的女人們被告知「社會應該感激你們的貢獻」。

而她們驚覺原來自己是可以要求孩子——特別是兒子,參與家務,給身為人母的自己私人空間。

——她不僅僅是在教女性烹飪,而是在教她們改變現狀

烹飪是一種化學作用,而化學就是生命的本質。你改變的能力,特別是改變自己的能力,從這裡開始!

然而她的成功並不表示當時的父權社會立刻可以接納。

她還是被人別有用心的塑造成靠男人的「拜金心機婊」。

但隨著一個個不接受社會現狀,被生活打壓的人們挺身而出。

終於,這樣的「覺醒」迎來了化學交互作用的沸點

也讓整個社會見證了量變到質變的顛覆性改變……

而最後的結局,自然也是「大女主」故事中眾望所歸的「」!

最後,請允許我摘抄一段原著中我認為最值得女性,甚至所有「社會性」人士品讀的話作為本文的收尾。

人生本來就不是公平的

你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就算了,還硬要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來過日子。

甚至以為只要自己動手修正一些小錯誤,一切就會海闊天空,世界就會大同。

別傻了……

我告訴你,不要和世界對著干。

你要學會的是,反過來利用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