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石原派又做了什麼?

《無名》是部好電影。

對我對於很多人,在這部片子中,都了解到了不曾知道的歷史點滴。

在娛樂之外,這是電影價值的體現!!

——

戰犯的處置。

不僅僅有戰俘釋放還有高級軍官的聘用。於是,深刻了解到:當年,重慶,沒有和談的可能。

東三省的解放。

如果了解那段歷史,真的應該感謝那些先輩從始至終的堅持。

日軍派系之爭。

如 何主任說,東條派,石原派都是侵略者。所謂石原派又做了什麼?

上海-廣州-武漢-蘇州-無錫-寧波,是當年日軍侵華時被轟炸過的城市順序——防空洞里的顫抖與驅趕,時至今日,是否依然感同身受地無助。《無名》是對那段歷史的還原,是對這片土地上受苦受難的民眾的緬懷。

……

《無名》上映在這個無比渴望和平的時代。讓我們清醒的知道,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們的先輩,經歷的艱辛,堅守的信念和付出的努力。

而這些,電影本身並沒有靠多麼宏大的場面和特效來展現。反而更多依靠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演員的表演來表達。

印象深刻的王一博的兩場戲。

[微風]痛揍小日本。那是被愛人誤解被愛人辱罵後的發泄。他不遺餘力,甚至被同事說「發神經」。可以想像,潛伏的平日,他多麼的小心翼翼。

可,那是有血有肉的人。不管平日多麼「冷麵」,但內心絕對的火熱!這份熱忱,絕不亞於,敢於「刺殺」的未婚妻。

但他要忍!明明一顆紅色的革命心,卻被誤解,污衊、好心被摔在地上踐踏……他恨!他也想痛快地打!打後卻還要繼續,於是染血後,毫無掩飾地厭!惡!。

情緒轉換順暢且到位:誤解(咬著後槽牙)生氣→勸服(先放棄爭執)→辱罵(生氣且悲從心來)→暴怒→決絕→泄憤→厭惡→平復……

人物立體感立現。

[微風]卡車之邪魅笑

肯定的是,這裡有他情緒的三次轉換。

第一,茫然。

跟著所有人上車,如同刑犯一樣,站在日軍旁邊,他並沒有接下來的計劃,只在盲從。

第二,釋然。

看到何主任平安,他們的任務,第一步已經圓滿完成,釋然對視而微不可察的微笑,但眼神中那種同志間的溫暖,卻很真實。

第三,決然。

「啪」他用槍指腦袋的動作,與何主任絕別。義無反顧「挑釁」,其實本沒必要,但這是他作為留在敵營的「袖劍」,不成功必成仁的決心。

「啪」!他,會成為關鍵一擊。

他走在車尾,直到閘門關上的那一刻。他知道,他就是希望,是留在敵人心臟里的孤獨的一把袖劍。是被誤解後,被離經叛道後,變妻離子散後,堅毅的選擇!

因為!

祖國的解放還需要!

他,就要繼續,接替戰友繼續潛伏!

直到不需要?

直到不能夠?

直到圖窮匕見!劍斷身亡!

並非過目不忘,但卻記憶猶新,好電影值得回味,好電影帶來回想,好演員讓你難忘。

#無名#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