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您討論分享,可以點下「關注」,優質內容每日更新,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編輯 孫虎的書房
一、影視作品在塑造編輯形象上的正面表現
新時期,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對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
當前,我國影視業發展勢頭迅猛,湧現出許多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塑造了多種多樣的編輯形象,而且都深入人心。
作為一種較新的藝術表達形式,編輯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理想化的代表,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休閑娛樂的需求。
影視作品對編輯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的塑造,類型和風格各有不同,雖然與以往相比進步較大,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以《穿普拉達的女王》為例,對影視作品中編輯形象的塑造問題進行詳細討論,以期為影視作品塑造編輯形象提供參考。
影視作品對於編輯工作的描繪脫離了實際生活,並不能真正反映編輯的工作內容和方式,缺乏代入感,編輯的正能量形象得不到體現,所以影響了觀眾對編輯的認識,讓觀眾認為編輯只注重談戀愛而忽視自己的工作,使得觀眾產生偏見。
受傳統認知的影響,人們心中的編輯是挑燈夜戰、終日不眠、勤勤懇懇工作的勞模形象。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編輯會認真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工作十分辛苦,而且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則打破了人們對編輯的傳統認知,它對編輯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了創新,編輯不僅是活在閃光燈下的勤懇勞模,還是具備專業編輯和採集能力、較高時尚敏感度的高素質人才。
除了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也具有極強的時尚捕捉力和市場分析能力,能夠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
《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根據小說改編,主要是講述女主人公從職場新人一路奮鬥到職場達人,最後仍保持初心、放棄功利的勵志故事。
該電影受到了許多人士的廣泛關注,對職場新人有著教科書般的意義。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較大進步,電影中的時尚編輯與人們傳統認知中的編輯形象不同,打破了觀影者對於編輯這一形象的固有認知,讓他們對編輯這一行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二、人物形象還原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有一個重點刻畫的角色——米蘭達。
米蘭達是一家頂級時裝雜誌社的總編,高貴時尚、舉止優雅,在時尚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時尚界的權威,但同時也是十分難伺候的"時尚女魔頭"。
她工作十分認真,在工作過程中一絲不苟、十分嚴謹,極其注重工作中的細節,對於工作過程中的任何環節都嚴格把控。
雖然米蘭達的工作能力強,但是她不擅長與人交往,常會給人一種距離感、疏離感,讓人不敢靠近。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米蘭達十分難相處,主要是因為她對下屬十分苛刻、冷漠,對下屬要求很高,如果她的下屬有任何不合格的行為,她就會訓斥他們,甚至是辭退。
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著小說里人物的形象。
米蘭達的出場聲勢浩大,整個屏幕都充滿著強大的氣場,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觀看者在米蘭達出場的瞬間就能感受到她身上那強大的氣場和不可接近的高貴。
而通過艾米莉向安迪介紹米蘭達,更為米蘭達增添了神秘感,讓讀者更加好奇米蘭達的身份和性格。
在米蘭達正式出場時,電影對米蘭達進行了特寫,從她的髮型到具體穿著,都透露著高貴和不可親近感。
與此同時,電影創作者還運用蒙太奇手法,在對米蘭達進行特寫之後,轉換鏡頭,將主人公與米蘭達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與主人公的樸素穿著對比,更突顯出了米蘭達的性格特徵和高冷、貴氣的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情節也較為真實,該電影通過對不同事件的具體描述,刻畫了米蘭達對安迪的「刁難」。
比如,米蘭達對於安迪著裝的要求、對於時間的要求,以及在工作過程中的舉止行為,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冷漠、高傲、對工作極其苛刻認真的「魔頭」形象,高度還原了原著中米蘭達的人物形象,也讓人們對米蘭達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從多角度進行塑造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弱化了原著中女主人公背後的商業性質,客觀、理性地塑造人物形象。
在米蘭達的眼中,服裝不僅是追求高利潤的工具,也是一門學問,她認真對待服裝設計,細摳服裝設計中的每一個問題,嚴格把控時尚。
與此同時,米蘭達對雜誌編輯工作嚴謹、認真、力求完美,甚至經常加班到深夜。
在對米蘭達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時,影片導演從多角度展開,漸漸揭開米蘭達的面具,在米蘭達職場風光的背後也有著糟糕的生活經歷。
在電影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安迪在給米蘭達遞交材料時不小心走到了2樓,安迪在那裡看到了米蘭達與老公在爭吵,這一情節展現了米蘭達生活得沒那麼幸福。
在視覺模態上,Emily身處繁華的街頭,身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川流不息的車輛,她手提大包小包,穿過擁擠的人群和街道,一邊接著電話一邊跑向公司。
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匆忙、急促的感覺,這也從側面表現出Emily工作的熱情以及對Miranda的唯命是從。
在聽覺模態上,最主要的背景聲音是Emily穿著高跟鞋的跑動聲以及手中購物袋相互碰撞的摩擦聲,伴隨著街道上行人和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再加上Emily在電話里用極快的語速以及匆忙的語氣向Andy抱怨:
她昨天告訴我的,可我稀里糊塗給忘了,所以我現在要瘋了。
觀眾即使隔著屏幕也可以感受到Emily的火急火燎。
在這個場景中,畫面和聲音完美配合,使觀眾能夠感同身受,不僅體會到Emily所處局面的辛酸和不易,也對接下來的情節更加感興趣。
表達層面就是指媒體層面,媒體層面是話語最終在物質世界表現的物質形式,包括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兩大類。
語言的包括純語言的和伴語言的兩大類;非語言的包括身體性的和非身體性的兩大類。
除了考慮作為純語言的文字信息外,譯者在進行翻譯時也要考慮伴語言形式,比如字幕的字體大小、布局位置等因素。
英文字幕一般不多於兩行。
考慮到中國觀眾的母語都是漢語,所以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中文字幕作為主要參考語言應位於英文字幕的上面,且一般不超過一行,這樣的設置也有利於觀眾在短時間內獲取信息,了解影片內容。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令人觸動很深:Miranda一改往日女王的形象,滿臉疲倦地坐在沙發上,從來不會和下屬談論私事的她告訴Andy,Stephen要和她離婚,並且略顯憂傷地說道:再離婚一次,又會是八卦頭條,我閉著眼都能猜到他們會怎麼寫我。
女權至上的霸道女人,工作第一的冰山皇后把另一個皮斯利先生掃地出門。
雖然這個情節和之前的鏡頭相比明顯單調許多,但是在表達層面上有很多可以分析的地方。
首先,語言媒體包括純語言和伴語言。
純語言上,Miranda用平靜且自嘲的語氣訴說八卦頭條會如何評論她又一次離婚的事實,語速較慢,聲音較低;
伴語言上,在音調方面,Miranda和之前工作中的她判若兩人,說話多用平調,表現出她此刻的疲憊和憂慮。
其次,非語言媒體包括身體和非身體。
在身體方面,此時的Miranda已經卸去精緻的妝容,銀白色的頭髮使她的面容略顯憔悴,她的眼神空洞並且飄忽不定,觀眾甚至可以看到她眼中的紅血絲以及偶爾泛起的淚光。
Miranda右手一直擺弄著她的眼鏡,試圖掩飾自己身為一個女人的脆弱,說話時的面無表情顯示出她似乎對於離婚這件事已經變得麻木和冷漠。
而坐在Miranda對面的Andy此時默默無言,但是她的表情既有驚訝又有心疼,她沒有想到Miranda這個女強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
在非身體方面,這個情節發生在酒店裡,Miranda身後的布局以暖色調為主,米白色的沙發、藍白相間的窗帘以及暖色的燈光看起來很溫馨,然而這樣的背景將身穿一身褐色睡衣的Miranda凸顯出來,使她臉上的表情顯得更加憂傷。
在此處的電影翻譯中,譯者將「imagine」翻譯成「閉著眼都能猜到」,這比翻譯成「想像」更加口語化,而且多了些自嘲的成分。
我們了解到Miranda在此之前已經經歷過一次離婚,所以她非常清楚八卦頭條的套路,這樣說也表現出她對這些風言風語的不屑。
此外,譯者將「career-obsessed」譯成「女權至上」而不是「沉迷於事業」,是因為Miranda在《天橋》雜誌社處於主導地位,這從影片開頭也可以看出來。
在影片開頭,Miranda走進公司後,員工見到她都繞著走,同時她工作時,不管是男編輯還是男設計師都要圍著她轉,這和人們傳統觀念中男權主導的社會完全不同。
所以在這裡譯者把「career-obsessed」翻譯成「女權至上」完美貼合了Miranda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這也和後半句中的「driveaway(掃地出門)」相呼應,顯示出Miranda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是十分強勢的。
通過對該情節表達層面的分析,我們能看出Miranda作為一個事業型女強人也有自己脆弱的一面,亦能感受到她面對事業和家庭無法調和的矛盾時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