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之王》上映4天票房近4個億,男主卻被嘲「文盲怎麼開飛機」

五一檔上映了不少電影,《長空之王》在票房上遙遙領先,上映4天,5月1號當晚9點實時票房達到將近4個億。

同期的電影,也只有集齊了強大陣容的喜劇電影《人生路不熟》能夠和《長空之王》的票房分庭抗禮,並且在5月1號當天,綜合日票房已經超越了《長空之王》,很有後期票房逆襲的趨勢。

不過從《人生路不熟》的前排評論來看,口碑是一大問題。

雖然《人生》的卡司陣容強大,集齊了老牌喜劇導演+開心麻花+流量+高國民度演員,導演易小星,主演有喬杉、范丞丞、馬麗、張婧儀、常遠、張磊,但是前排評論卻是一片差評之聲——

「挺爛的,但也笑了。看完又有點悲傷 一流的喜劇女演員,耀眼的新人女演員,就只能演這種東西。」

「拿配角的身體缺陷和黑人當笑點,什麼惡臭集大成,易小星還是那個叫獸,從未改變。」

關於《人生》,從以上評論來看,觀眾給差評主要是在於對新星演員的期待落空,和忍受不了電影中拿別人的身體缺陷和人種膚色當笑點。

一個是歧視別人的生理缺陷,一個則是膚色和人種上的歧視,這兩點無論何時都不應該嘲諷,把這些作為喜劇電影的笑點,要麼是編劇和導演真的是無計可施,江郎才盡了,要麼就是主創是真的壞,平時也是把這些作為嘲笑別人的談資。

《人生路不熟》是一部喜劇,在五一檔這個時期上映本是一個特別好的當口,大家上了很久的班,上半年一直沒什麼假期,能夠在假期去影院放鬆一下心情,大笑一場。

可惜主創沒有好好打磨劇本,陣容倒是準備得十分充足。

如果說《人生》的差評體現了觀眾對於電影整體水準的要求,那麼對於《長空之王》的評價,則是體現了觀眾對於演員自身素質的要求。

早在電影《長空之王》播出之前,演員王一博就被曝過「九漏魚」事件,被官媒痛批為「絕望的文盲」。

寫「到此一游」四個字,只寫對一個字。

上綜藝節目,只要碰上需要寫字的環節就掉線。

這樣的識字水平,真不知道平時演戲的時候他是如何認全劇本上的大綱和台詞的,不知道是不是還要專門僱傭一名應屆生來專門給他讀劇本,為他做閱讀理解呢。

如果是這樣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也太慘了一點,大學畢業生為「文盲」打工,而且這個文盲還是文藝工作者。

要知道在以前文藝工作者都是被稱呼為「老師」的,這也就暗示了文藝工作者的的文化水平藝術水準要求是非常高的,並不是路邊隨便抓一個人都能當演員的

如今很多網紅火爆起來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他們的火爆並不是因為讀了多少書,這樣的案例多起來之後,就會讓很多人誤以為好像讀書沒什麼用,賺錢和知識無關。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無論什麼時候,多讀點書總是有益的。

只是,單就讀書和獲取知識和提升自我來看,未必與賺錢和流量成正相關

就像是《狂飆》中的張頌文老師,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稱呼他一聲老師,稱呼他為文藝工作者。

他能夠給導演建議,修改劇本中的某些橋段,並且讓導演也認為他這段改得好,一定是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做支撐,這樣的演員,這樣的藝術素養和職業素養,我們還能說「讀書無用」嗎?

王一博在電影《長空之王》中的表演,沒能讓很多人滿意,只覺得他是一個工具人,完全沒能融入角色,這個演技問題,對角色缺乏理解的問題,被觀眾稱為是「文盲」效應,吐槽為「選角不現實,文盲怎麼開飛機?」

其實從個人角度來看,《長空之王》這部電影有比演員王一博的文化水平和演技更有意思的視角,比如它讓我們了解到試飛員這個職業。

雖然影片中關於航空和空軍事業有很多細節可能經不起考究,但是它打開了這扇窗戶,讓更多人關注了解到這個之前從未在電影中專門介紹的職業,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像《長空之王》這樣類型的電影,讓我們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職業和職業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