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皇后」胡蝶:捍衛民族正義,卻難逃戴笠魔手

被譽為民國第一美女的影后胡蝶,是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胡蝶的一生星光燦爛,磨難無數,她的人生,極光一樣艷麗過,也地獄一樣苦難過。

命運垂青,天下誰人不識君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在上海。後來胡蝶的母親還常說:"這丫頭就是老佛爺和皇上駕崩那年生的。"胡蝶家庭殷實,父親胡少貢曾任京奉鐵路總稽查。富足的家庭讓胡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她以後成為大明星奠定了堅定基礎。

1925年,胡蝶參演個人首部電影《戰功》從而開啟電影生涯。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開始了她藝術事業的輝煌時期。在張石川的新片《白雲塔》里,胡蝶首次與阮玲玉這位後來也成為中國影壇的巨星合作,這也是二人唯一的一次合作。最使胡蝶聲名鵲起的是由她主演的《火燒紅蓮寺》,她憑藉清雅不俗的表演,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觀眾深深喜愛上了這位純情可愛、綻放著兩個甜甜酒窩的明星。

1931年,胡蝶主演了中國首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轟動海內外。著名作家張恨水曾經這樣描述她:「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兼而有之……如與紅樓人物相比擬,則十之五六若寶釵,十之二三若襲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胡蝶不但美在外表,更勝在演技。她一生主演了上百部影片,生動演繹了數十個惟妙惟肖,各具特色的女性,終於讓自己破繭成蝶,成為絕對巨星,圈粉無數。

1933年,胡蝶在上海《明星日報》舉辦的"電影皇后選舉大會"中,以21334票高居榜首,成為中國第一屆"電影皇后",第二名陳玉梅10028票、第三名阮玲玉僅得7290票。之後在「中國電影皇后競選」中,她又奪取「三連冠」。

1935 年3月,胡蝶應邀去蘇聯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展,她身穿立領、中開衩、下擺垂地的掃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儀態端莊大方,美艷驚人,讓世人為之折服,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 嘉寶"。名聲大噪的同時,胡蝶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1935年11月23日,經過馬拉松式的戀愛,胡蝶嫁給了丈夫潘有聲

胡蝶是民國影壇的一座豐碑,她集6個「中國之最」於一身:中國真正意義的第一個"電影皇后";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主演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第一個代表中國電影界出訪外國的明星;被國人評為中國第一性感女性;中國第一個"亞洲影后";中國電影歷史博物館大堂第一個矗立的蠟像是胡蝶。

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胡蝶主演的電影就已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上映,其中電影《姐妹花》、《空谷蘭》、《後門》在世界電影節參展獲獎。梅蘭芳大師在一次酒會上用"天下誰人不識君"來讚揚胡蝶,卓別林曾當面稱讚:「胡蝶,你真正了不起!」

輾轉香港,為了正義返回大陸

可正當胡蝶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九一八事變爆發,讓她的巨星之路戛然而止。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明星公司被日軍佔領,那時丈夫潘有聲已在香港發展事業,於是胡蝶攜同家人避居香港,和潘有聲度過了一段堪稱幸福的生活。

但香港也不太平,1941年12月,香港政府、駐港英軍向日本華南派遣軍總司令酒井隆中將投降。日本人仰慕胡蝶的盛名,居心叵測地重金邀請她出演《胡蝶游東京》,意圖宣揚「中日友善」,美化日本的侵略行為。但胡蝶堅守民族大義,嚴辭拒絕了。

為了防止日本人繼續糾纏,胡蝶決定攜家人返回大陸,可她的命運又一次被改變,戴笠出現了。

迫於生計,無奈委身戴笠

戴笠是胡蝶的鐵粉,但在胡蝶大紅大紫的時候,戴笠還籍籍無名,他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攢下幾天飯錢,去看「夢中情人」胡蝶的電影,欣賞胡蝶的一顰一笑和那醉人的酒窩。

胡蝶去了香港後,戴笠也以為兩人不會再有交集,只能把這份衝動壓在心底,可沒想到,日本人卻給了戴笠結識胡蝶的機會。

胡蝶回國前,將自己的所有積蓄打包了30個箱子,托好友楊惠敏代運回國。但當胡蝶歷盡艱辛回到廣東後,卻等來了箱子被劫匪搶走的消息,半生辛苦付諸東流,生計都成了問題。

胡蝶只好求助於青幫大佬杜月笙,希望通過他找回自己的東西。但知道戴笠仰慕胡蝶已久的杜月笙,為了討好戴老闆,隨即把這件事告訴了戴笠。

那時的戴笠已身居軍統局局長要職,豈會放過這個機會。但他知道,在當時那個戰亂年代,想找回這些財物,無異於大海撈針,於是,為了接近胡蝶,戴笠不惜下了血本。

戴笠自掏腰包,對照胡蝶丟失的財物清單,把能買到的東西都買了回來。派人通知胡蝶,財物已經找到大部分,讓她來重慶認領。

胡蝶看到這些財物後,立即知道這些東西不是她的,看到戴笠的眼神,她更明白了一切。胡蝶本想拒絕,但看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再看到權勢滔天的戴老闆,胡蝶只得認領了這批財物。

此後,按照戴笠要求,胡蝶一家人住在了重慶,戴笠成功邁出了擁有胡蝶的第一步。

為了掃除潘有聲這個障礙,戴笠先是委任潘有聲到雲南任財政專員,又通過威逼利誘,逼迫潘有聲和胡蝶離了婚。

之後,戴笠再也抑制不住內心對蝴蝶的狂熱愛戀,對胡蝶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他門為胡蝶購買了漂亮的花園洋樓,無論是旗袍,還是香水,只要是胡蝶喜歡的,戴笠都竭盡所能地滿足她。通過這些手段,戴笠終於如願以償地和胡蝶同居了,一住就是三年。

這三年時間裡,胡蝶被戴笠嚴加看管,失去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繫,每天只能足不出戶地待在家裡。

再赴香港,終成一代傳奇

1946年3月17日,正當戴笠籌備和胡蝶婚禮的時候,戴笠突然死於空難。事情發生後,胡蝶抓住機會,第一時間逃離了重慶,回到了潘有聲的身邊,兩人再次來到香港,生活在了一起。

到香港後,胡蝶繼續從事著自己摯愛的演藝事業,拍攝了《某夫人》、《錦繡天堂》等片。1952年潘有聲逝世後,胡蝶選擇了息影。

1959年,胡蝶應邵氏公司之請重新出山,先後拍攝了《街童》、《兩個女性》、《後門》等片,其中以《後門》一片最為出色。它是一部倫理教育片,由導演李翰祥執導,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

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電影節上,《後門》獲得最佳影片金禾獎,胡蝶獲得最佳女主角獎。52歲的胡蝶榮膺"亞洲影后"稱號。

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壇;1986年,年近八十的胡蝶又獲得台灣金馬獎殊榮。

1989年,81歲的胡蝶留下一句詩一般的遺言:「胡蝶要飛走了,」溫哥華病逝

1995年,在紀念電影百年華誕暨中國電影90華誕典禮上,胡蝶在去世6年後,榮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和女演員獎。

胡蝶像一隻彩蝶,在影壇神奇地飄飛四十餘載,歲月的風雨曾打濕過她的翅膀,卻沒有摧毀她的意志。她為我們留下了100多部影片,也留下了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