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初記憶
看過《隱入塵煙》的人,才能懂得:
馬有鐵和曹貴英作為西北地區農民的代表,他們一生生活清貧並善良,卻沒有贏得一個該有的幸福收場,相繼隱入塵煙,或許,這才是人性的本來面目。
當然,不能用一個人的幸福去揣測另一個人的不幸,也不能用一個人不幸,去關聯其他人的幸福。
馬有鐵、曹貴英夫婦一生的悲苦,但他們卻心存善念,然而,他們心中僅存的那點光明,未能照亮原本屬於他們心底那份善良所帶來的美好。
也正是通過二人的生活寫照,映射出生活在底層勞動人民,哪怕是有自己的夢想,也顯得十分的卑微。
卑微到連伸直腰板的力氣,都沒有。
浪漫的愛情,那是夢想中的奢侈品
在《隱入塵煙》中,沒有觀眾所期待的轟轟烈烈、卿卿我我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情與愛,也沒有愛得你死我活、青梅竹馬的祝福與期盼,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
甚至平淡到,沒有人還能記得,昨天經歷了什麼。
農村的生活,一直是被生活在城市中的上等人看不起的卑劣地方,臟、亂、差到無處落腳,甚至那裡的水都是不幹凈的。
城市中的燈紅酒綠,或者才是他們心中的「人」生活的地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的下地幹活、燒飯,期待秋天的收穫,可以用糧食換成錢,來年可以蓋三五間大瓦房,或許就是他們的夢想。
然而,馬有鐵連這樣的生活,都過不上。
他被人欺負,而又不能做聲,還得用他發自本心的善良,來善待他身邊的那些「吸血鬼」。
在馬有鐵的認知中,並不存在什麼愛情,他心中所有的只有那個能與之攙扶著一起走路的媳婦——曹貴英。
所謂的愛情,那不過是他們夢中,才能擁有的「奢侈品」。
隱入塵煙的不只是愛情,更是對底層人「了解」中的「無知」
《隱入塵煙》,不得不說是自電影《暖春》後,最成功又最真實地體現農村底層勞動人民的最好電影。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真實的電影,卻在上映短短的三個月不到,就徹底地隱入塵煙。
到底是電影中的苦,讓人看不到未來生活的希望,這種沒有任何期待,而被人有意而為之?
還是,因為她對人性的最本真的認知,令那些人心裡不爽?
馬有鐵夫婦的命運,或許就是千千萬萬底層人們的命運的一個縮影:有了生活的不公,他們遠處去伸冤;有了命運的不公,他們無法去掌控。
他們所要面對的一切結果與結局,都是卑微的順其自然,沒有絲毫的氣力去掙扎,哪怕最後迎接自己的死亡。
顯然,馬有鐵夫婦是被命運無情地拋棄的人,拋入雲霄,永遠不會再有回來的可能。
然而,就是如此的能體現底層真實生活寫照的電影,卻被那些不良人的「無知」給毀滅了。
面對生活,要敢於挑戰命運的不公
在《隱入塵煙》中,大家更多地體會到的可能是一句苦,儘管在全劇中,沒有一句話,在真正的說苦。本文由頭條號清初記憶在本平台原創首發。
當然,苦並不是本影片所要宣傳的主題,因為在馬有鐵和曹貴英卑微的愛情中,他們也曾有過一絲絲的甜,也正是那一點點的甜,支撐著他們每日的生活。
每一個積極生活的人,敢於攀登高峰的人,在他們的骨子裡總會有一股熱量,可以溫暖人間。
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
在世間的醜惡形態下,僅存的那一點善良,便可以化作一道光,照亮人間,如同第二天初升的太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許只是有錢人、有權人的一種遊戲,對於底層的、窮苦大眾,把愛情,只能當作是一種奢望!
總體來說,大家欣賞《隱入塵煙》,並不能當它僅僅是一件藝術品,而是要更深層地去挖掘,它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哪怕是最後,他「隱入塵煙」,那也有它本身的價值。
馬有鐵、曹貴英夫婦之間的那份情,才是人世間的最真情吧?
沒有任何的金錢、權力和利益的結合,她們只是想「活著」而已!